八零年代灿烂人生(265)
此时的鱼骨巷,章秀琴指着电视机,激动得大喊:“小澜,小澜真上镜,太好看了。”
桌上放着三瓶金牌啤酒,顾明德美美地喝一口:“金牌啤酒,真好喝。”
“你喝得出个屁!”章秀琴习惯性骂老伴,但今天骂得笑眯眯的。
顾明德也不跟她动气:“我平常是不喝啤酒,但这是小澜拍的广告,是薇薇厂里生产,我以后就支持金牌啤酒了,怎么滴吧。”
“态度端正,表扬你!”章秀琴给他竖个大拇指。
直接给顾明德整不会了:“哟,老太婆还会表扬人了,太阳西边出来了。”
此时的丁家,丁光耀一家也在看电视。
“这不是顾市长家小澜吗?”龚倩叫道,“老丁快来看,小澜拍广告了。”
丁韶武也称赞:“这个广告拍得真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芭蕾舞演员拍广告。”
说完又担心起来:“爸,以后晋陵是不是有两家啤酒厂了啊?会不会影响你厂里的生意啊?”
“影响也没办法啊,你还能不让人家办厂?”丁光耀老神在在,“瞧见没,人家中外合资,这是市里拿出去宣传的项目,我们酿酒总厂可是轻工局龙头企业,能拖市里的后腿?”
“这倒也是。”丁韶武想了想,笑道,“不过人家把广告打响了,说不定以后喝啤酒的人就多起来,晋陵啤酒销路也不一定会变少的。”
“就是这个道理。”丁光耀道,“再说了,我也很快就不是酿酒总厂的厂长了。”
顿时把龚倩吓了一跳,从躺椅上飞快弹起:“你发烧啦,说胡话啊。”
“没有。前两天市里找我谈话,可能我要……动一动。”丁光耀嘿嘿笑起来。
“动哪里去?升还是降?”龚倩紧张地问。
“怎么可能降。”丁光耀白她一眼,“我要去区里了,副职……”
“副,副区长?”龚倩盯着他。
丁光耀点点头,拿过桌上的金牌啤酒,满上三杯:“来,咱们也尝尝这个新产品。”
龚倩举起酒杯,笑得眼睛都弯弯的:“干杯,祝贺丁副区长。”
阳川路265号,客堂间的电视机也开着。
林思危工作越来越忙,常常不能准点下班,白天林家欢又要上学,林思危觉得奶奶在家寂寞,就托人给家里买了台电视机,正好就赶上了新鲜广告。
胡巧月看着芭蕾舞演员,问:“这就是顾澜?”
“是小澜姐。”林家欢抢答,“小澜姐是申城芭蕾舞团首席。”
“思危你怎么想到让她来拍广告的啊。”胡巧月问。
“因为高雅,也因为群众喜闻乐见,和我们金牌啤酒的定位十分相符。”
“是蛮好看的,比别的广告新鲜。有些广告真是蛮俗气的。”胡巧月道。
要在电视台最好的时段投放广告,是林思危早就想好的宣传方式。虽然这年头电视机并不是每家都有,但影响力却与日俱增。
每个巷子里,但凡谁家有电视,电视机前都会坐着很多观众。有些大方的人家索性会把电视机搬到屋外,让左邻右舍们一起看。
尤其这样的夏夜,大家吃过晚饭,本来也要在外头乘凉,看电视的就更多。
所以这样时段这样形式的广告,林思危敢说,不出三天,“今天你喝了没有”就会火遍晋陵。
至于请顾澜回来拍广告,也是林思危想了好多方案,最终敲定的。
或许放在后世,这样的广告方案都算不上是创意,但在当下广告还不算普及,整个行业还不算有新意,这种雅俗共赏的方式就很能让普通人接受。
当然,金牌啤酒的品质也正如广告词里所说,是金牌品质。
当时第一瓶啤酒下线,吴山海迫不及待就打开了,用他品鉴了无数进口高档啤酒的嘴,狠狠灌了一口。
眼泪就下来了。
当时他只说了两个字:“能火。”
不出林思危所料。第二天上班,职工们纷纷带来反馈,说广告一出来,邻居们都问,是你们厂生产的啊?原来你在这么厉害的厂里工作啊。
原本职工们要么是所谓的临时工,要么是退休返聘,但听到别人这样评价,顿时觉得自豪极了。
据那些职工们说,邻居们看了广告,好几家都去小卖部问有没有金牌啤酒,有些没有进货的小卖部后悔死了,生意都被附近其他小卖部抢走了。
第三天上班,职工们说,孩子们学校里,同学见面都开始问“今天你喝了没有”,虽然同学们是不能喝酒,但不妨碍他们举着茶缸子,相互碰杯,还要说一声“干杯”。
这就是广告效应。
供销社立刻来电话,询问后面的生产安排,说第一批货已经被抢空。吴山海感叹:“真没想到啊,我也赶上加班加点生产的时候了。”
林思危笑道:“不着急,生产能力我算过,跟得上,咱这是才起步。”
吴山海不由啧啧:“小林老师你怎么永远这么从容淡定,好像什么事都急不到你似的。你可别忘了,盯着咱们要货的,不止是供销社和糖烟酒公司,还有几家国营饭店。”
没错,广告效应出来后不到一周,市里几家国营饭店直接打电话到厂里,说准备举办婚宴的新人,直接指名要晋陵自己生产的进口啤酒,那个叫金牌啤酒的。
晋陵自己生产的进口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