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79)
“我的英语水平……”林思危环顾四周,在报架上捞过一版报纸,“这报纸上的文章,翻译成英文没问题,和外国人说话也没问题。”
丁光耀倒吸一口凉气。
整个酿酒总厂,敢这么说的,只有他们的总工程师。要知道总工程师可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还出国留过学——
啊不对!丁光耀突然想起来,就是总工程师也不行。因为总工程师留学的那个大毛国,讲的是俄语!
“小林,敢不敢接受考验。让我试试你的真本事?”
“敢啊!”林思危扬眉。
还能有啥考验,肯定就是叫个人来测试我英语呗,林思危想。
没想到丁光耀道:“过两天市经委顾主任要来先期考察工作,他可是见过大世面的,出国考察都不用翻译,自己可以上阵,到时候敢不敢去接待?”
原来是这种小事。林总接待过的各级领导和各国客户数不胜数,林总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好吧。
“没问题。”林思危漾起笑容,“需要我介绍产品吗?”
“不,你才来几天,肯定不了解产品。你上去来一段英语介绍就好,给咱们厂提升一下档次。”
懂了,就是家里来客人了,长辈喊你表演个节目呗。
虽然讨厌,但必不可少。
…
听说林思危进厂没几天,就要接待市里的领导,胡巧月乐颠颠的。
“思危你还会说英语?我还以为学校早就不教英语了。”
“教的呢。不过我的英语却不是这儿的学校教的。”
林思危把“这儿的学校”咬得很重。因为这是实情啊,这儿的学校也教不了她这么多。很容易露馅的。
胡巧月当然无法领会其中奥妙,好奇地问:“你们溱洪的初中教的?这么厉害?”
那个“传说中的老教授”又可以登场了。
“是关我们那儿的一个老教授教的,我妈看他可怜,有时候给他送点新鲜的蔬菜。”
“哦。”胡巧月点头,“好些有学问的人都受苦了。不过有学问就是有学问,别人拿不走,不管到哪儿都可以造福他人。”
最后几句,胡巧月竟然是用英语说的。
林思危惊呆,她第一次听到奶奶说英语。而且口音这么纯正好听。
“奶奶,您竟然还记得这么多单词。您也是有学问的人!”林思危也用英语回她。
胡巧月笑起来,用回了中文,略带着晋陵口音的、软软糥糥的中文。
“我们女校是纯英文教学呀,可惜,这么多年我都记不全喽。”
她拉过林思危的手,慈祥地笑:“我孙女儿真厉害,你这口音、这语调,就跟外国人说的一模一样。”
因为我驻外也干过啊。林思危想。
第060章 连锁
第二天一早, 天空飘起了细细密密的雪花。林思危穿着一件大红色棉袄,扎了一把歪马尾,在雪地里格外醒目。因为这歪马尾, 现在只有电影杂志上的女明星敢这么扎, 晋陵的街头还真的看不到。
下雪天,公交车不好等。林思危等了一会儿, 也没见车来,车站上的年轻小伙子倒是一个劲儿向她看。
林思危想想,厂也不太远, 不如步行算了,这雪景一路肯定也很有意境。便离开车站,向厂里走去。
一路走着, 一路就在琢磨着丁光耀给她的任务。
传说中的顾主任要下周一来。今天是周六, 林思危还有两天时间准备。
事实上她也没什么需要准备, 既不要她介绍产品, 也不要她介绍厂史。甚至丁光耀都没给她划重点。
林思危想了想, 决定给那个顾主任讲讲啤酒的前生今世。
比如啤酒的前身起源于公元前大约6000年, 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公元前3000年制作出了比较接近当代啤酒的饮品,到现在还能在王室的墓壁上看到这段史料。又比如古巴比伦人喜欢用啤酒来招待客人。还比如世界上消耗量排名前三的饮品分别是水、茶和啤酒……
这些都是林思危记忆中的内容,她手头没有资料, 但基本能保证这记忆八九不离十, 而英语娴熟的她,完全可以不打草稿就可以娓娓道来。
自言自语地嘀咕两句,林思危就笑了。功力更胜以前, 这穿越完全没给她打折扣。
“嘀——”一阵嚣张的电喇叭声在她身边响起。
林思危吓一跳,才这发现身边跟着一辆绿色牛鼻子大卡车, 车门上喷着字“晋陵市酿酒总厂”。
蒋新泉从驾驶室探出脑袋:“小林,去哪儿啊?”
“上班。我到酿酒总厂实习了。”
“是吗!”蒋新泉很兴奋,指指副驾驶座,“快上来,我带你,我正好也回厂呢。”
林思危当即收了伞,爬上了大卡车。
这还是林思危头一回坐大卡车呢,两辈子都没坐过。不得不说,视野真是特别宽阔,有点高高在上的味道。
蒋新泉说自己刚跑了一趟长途,都不知道林思危到了他们厂,又说你在厂里要有什么事儿尽管找我,我没当官,但说话还是有人听的。
这是大实话。一个国企的运输队长,其实手里有蛮大的权利,往往比一些不重要的科室领导还要吃得开。
林思危谢过,下意识又转头向车厢望了望。
车厢里空荡荡的,没有东西。
蒋新泉笑了:“看啥呢,是不是看我这回又带了啥东西?”
“看你是不是把我小姨夫带回来了,哈哈。”林思危开了个玩笑,掩饰了自己的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