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王爷出门在外,也不知是什么情况。还请你转告你家大人,若是他有信去给我家王爷,记得叮嘱我家王爷,一切万事小心。”
“好。”
“还有他一个闲散王爷,有些事不必要卷入太深。”
“好。”
什么都答应,也不知能不能做到。
其实那些事,也不是不想卷入就能不卷入的,身为天家子孙,面对风雨将来江山更迭之时,总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两人互望着,交换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眼神。
大事当前,姜姒知道暗中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
无论这个男人变成了什么样子,以什么样的身份回到京中。只要他回来了,自己的心也算是放下了。以后就算是有再大的风雨,只要知道他就在附近,自己就不会害怕。
姜烜期盼地看着自己的妹妹,企图从姜姒的表情中看出惊讶与惊喜来。但他很快失望了,姜姒的小脸没有这两种情绪。
“玉哥儿,你还有什么要说?”
姜姒心下好笑。
“没了。”
她转身之际,勾了勾嘴角。
姜烜见她就这么走了,越发的急了。
这个玉哥儿,到底有没有认出来啊。
如果就这么走了,莫兄弟不会失落吗?
不行,他身为亲哥,无论如何也要替自己的妹妹圆个话。抓耳挠腮想着,还真被他想到了一个牵强的理由。
“贾兄弟,我家玉哥儿今日定然是累着了……”
“她知道。”
“啊?”姜烜闻言,下意识望着姜姒的背影。
这时姜姒回过头来,调皮地朝他眨了眨眼睛。
第94章
……
虎符的事情,对于有些人而言,无异于是打了草惊了蛇。这打草惊蛇的后果,就是加速促成了他们的计划。
太子犯病后晕迷不醒的消息传出,仿佛山崖边悬了多年未落的石头终于掉了下来,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似乎都没有人觉得意外。
一时间,不少人蠢蠢欲动,上奏折重立储君。听闻正嘉帝在早朝时雷霆震怒,怒斥了那些上折之人。
他大发龙威之后,自己也病倒了。
天子和太子一个晕迷一个病倒,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一个人:那便是二皇子慕容启。
慕容启拖着未好的身体,不顾正嘉帝的劝言没日没夜地极贤殿侍疾。他对自己父皇的一应侍候都不假手别人,不管是斟茶倒水还是喂药,十足一个大孝子。
京中风向渐斜,谁不夸他贤能。
多事之秋,偏偏有人毫无眼色,跑到秦太后面前说什么要给自己的女儿配一桩冥婚。如此任性的人,除了靖平县主再无第二个。
靖平县主说是周乡君托了梦,口口声声说那两个陪葬的面首身份太低,死活要给周乡君找个阴间的夫君。
秦太后原本就因为陛下和太子的事而焦头烂额,被她这么一闹也病倒了。
姜姒很快接到了进宫侍疾的旨意,与她一道进宫的是秦太妃。
宫门外,她们与宜安长公主碰了头,并未见到赵氏。
福王府大门紧闭,下人们说赵氏听到秦太后病倒之后一着急,把自己的腿给摔断了。一个骨折了的儿媳,自是没有办法进宫给婆婆侍疾。
而福王前些日子就说心悸,已经好些日子没露过面。如今赵氏也倒下了,夫妻俩正好可以关上门,不理会外面的纷纷扰扰。
宜安长公主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道:“老八两口子,每次都病得是时候。”
当年众皇子争位的最后阶段时,福王也病了。
到了景仁宫,宫里的几位主子都在。
庄皇后、秦贵妃、韩氏,还有早她们先一步到的宋玉婉。
说是侍疾,但她们连秦太后的面都没有见到。隔着珠纱帘,也只能看到里面秦太后隐约的身形。
秦太后说了几句话,中间咳了好几下,听声音像是病得不轻。在听到秦太妃的声音后,她明显有些意外。
“你怎么也来了?”
秦太妃回道:“臣妾不放心,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来看一看。”
“哀家是老毛病了,没什么大事。你自己身子不好,哀家让人送你回去。”
这语气听着,似乎有几分真情在。
“太后娘娘体恤臣妾,臣妾更应该留下来。再说玉儿这孩子年轻,又怀着身子,臣妾留下来,与她也有个照应。”
隔着珠帘,姜姒感觉秦太后应是在看她,目光并没有善意。
半晌,秦太后才说了一句,“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在芳华宫安置吧。”
芳华宫是秦太妃以前的宫殿,这些年居然一直空着。
庄皇后说自己顺路,一直陪她们到了芳华宫。对于这位皇后娘娘,姜姒唯一的感觉就是能忍。明明是后宫之主,却处处被秦贵妃压一头。
她交待了一些事,又仔细叮嘱了姜姒几句,这才准备离开。
姜姒送她出去,她眉头不太舒展,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承儿这次,也不知能不能好?”
“皇嫂不必担心,太子吉人自有天相,定然能化险为夷的。
“他自小多舛,本宫成日里也跟着提心吊胆,这日子过得昏天暗地的。有时候本宫觉得自己的眼前蒙着一层布,什么也看不见,只能依着心里的那口气往明走,不知何时是个头,也不知能不能走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