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宁安如梦同人)宁安如梦我把CP磕乱了(37)

作者: 飞天珠 阅读记录

而这辈子,因张遮父亲活着,他性格和生活自然就发生很大变化。

那封帮助张家母子的信其实是她写的。那几年姜父不时会被外派出去张遮的家乡,她就闹着跟去。

就是希望能找到张遮。

正巧一次就遇到张遮两母子击鼓鸣冤。她当时只远远看见他们母子。

她听见身边衙役讨论,知道是自已苦找了许久的张遮。

她特意同父亲提了几句,姜父事务繁忙,加上小孩子童言童语,他并没放在心上。

当天下午他与同僚喝酒喝醉,姜雪蕙就仿了姜父的笔迹,写好信让随从送给张家母子。

她还假借父亲的名义,让随从拿了银子去打点知府身边的师爷和张父待的牢狱。这才令张父能全身而退。

姜父醉的糊涂,以为这是自已喝醉管了一桩闲事。得张父的来信方知救了一家性命。

他特意去看过张父,发现他确实做了好事,又觉得此人可交,就留了京城地址。也就有了后头的交往。

他们都不会想到,这会是一位三岁女童写的信。一个带着成年人灵魂的女童的精心计划。

姜雪蕙见现在张遮改变了命运。很是庆幸。

本是出自一位剧粉的心态,没法让便宜妹妹回来,就去帮她的心上人张遮。

当发现成年的张遮同小哥一个模样,她就更希望对方能得到幸福。

如今张遮父慈母爱,有他父亲护着,顾春芳看着,便不会如剧中过于刚直,屡遭劫难。

再加上提前给姜父看中,又多了一份助力。

有这些长辈在,日后哪怕因便宜妹妹要对上谢危,亦不必担心。

这样的他,不会轻易推开自已的爱情。亦能主动追求心上人吧。

蒋氏说完话家里的情况,见孟氏和两位姑娘的神情,没有一丝嫌弃,反倒面露怜惜。

她心里感叹姜家人的心善厚道。对这家人更添多几分好感。

蒋氏如此推心置腹,孟氏也不愿等闲视之。反而回以更加慎重的态度。

论理谈论婚事要让两姐妹进房回避,因两姐妹的身份变故,孟氏不愿让她们在婚事上耳目闭塞。

就当作她们不存在。只事前叮嘱过她们,无论听到什么都不准插嘴。

孟氏沉吟道:“不瞒姐姐,我这二女儿与令郎颇为投缘。我们夫妇也颇为欣赏令郎。

只是她年纪还小,心性未定。我家还要多留几年,悉心教养一番。

就怕几年后世态变化,两位年轻人会另有想法。我们既看好令郎,又怕日后两个孩子有缘无份,坏了两家的情分。”

孟氏这话已经相当直白了。就是我看上你家儿子,又怕两人姻缘不成,生了怨怼。现在就看你家的意思了。

蒋氏忙道:“一家好女百家求。若天意注定,日后是什么结果,都不该怨天尤人。令千金如此惹人喜爱,无论是媳妇还是女儿都是我们夫妇的福分。

妹妹能给我们这个机会,是给了我家莫大的机缘。只是兹事体大,我需和相公他们细细商量过,再回复妹妹。”

这就是说若婚事不成,若走漏了风声,张家会收姜雪宁做义女平息流言。

但他们愿意等姜雪宁长大,需要的话张家会主动给个书面保证。

孟氏很是满意蒋氏的话。蒋氏能发话,侧面还说明张家没有以男子为主,而是夫妻事事有商量。

她笑着转去其他话题,不时会提及蒋氏逢年过节都来姜府走动。

张遮休沐亦可来陪伯父下棋,来藏书阁看书,顺带在读书上提点二女儿几句。

蒋氏得了孟氏的话,心里很是欢喜。对孟氏更加亲热有加。两人继续聊天,聊起儿女经,聊起从前闺阁的事情。

蒋氏是秀才的女儿,常年浸淫书本,同张父一路搬迁,见过不同地方的世情风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孟氏有心亲近,她出自名门,学识亦是不俗。两人越聊越广,连书本经济都聊上了。

即便两人背景不同,倒也相谈甚欢。日后走动多了,竟也慢慢成了知交好友。

第10章 夜深人难寐

姜雪宁在旁听着母亲同蒋氏说话,心里也很是震撼。

蒋伯母容貌甚美,但打扮同普通妇人一般,远不如婉娘精致动人。但她一张口,便听的出满腹锦绣,胸藏经纬。

刚认回的母亲孟氏亦是如此,说话颇有水平,坐着喝茶的姿势也是极为优雅。

姜雪宁感到从前的学识远远不够用,有些话她都听不懂。

本来她凭着一腔热血和傲气,觉得京城就该是她这种嫡女待的地方。

以前甚至想压便宜姐姐一头。现在一路被不同的人降维打击,终于让她清醒过来。

到了晚上吃饭,孟氏又带他们认识了姜家的嫡子,六岁的姜钰。

因姜雪蕙受父母之恩,打着学医的名义给姜父和孟氏调理身体,改善了孟氏的体质,让她在高龄得一嫡子。

一家人珍爱非常。姜雪蕙更是为这弟弟做了许多玩具书籍。

姜雪宁原以为弟弟会对自已生疏,然而姜钰见这二姐生的漂亮,当晚就粘着她不放。

姜雪宁还是小孩心性,后来常与弟弟玩在一起,拿出看家本领,爬树抓鱼无所不能,就更得姜钰的欢心。

当晚,等大家男女分桌用了晚饭,再聊几句,就各自回房休息。今晚情况特殊,每家都是回到屋就关门商议起来。

张家夫妇向来尊重儿子的意见,且关于儿子,一家三口自然要坐一起商量。

先是蒋氏说了自已这边的情况。也提到之前在看的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