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宁安如梦同人)宁安如梦我把CP磕乱了(88)

作者: 飞天珠 阅读记录

由于公公婆母都在外,亲事由姜家叔父叔母一手操办,两位堂妹也在旁帮忙。

她坐一天喜房,大堂妹还悄悄安排了汤食给她填肚子。见姜家家风如此,她很是安心。

成亲后她如愿搬进了二进宅子。这亲事还让嫂嫂的父母都对她家又高看了几分,嫂嫂的嫁妆都添了两成。

她越欢喜,就越费心拉拢讨好相公。

当公公婆母要求同在京城的两位嫂嫂去杭州帮忙,考虑她才成婚一年,说她可去可不去。

当她知道是去帮大堂妹的忙,感念她对自已的好,咬牙也跟着去了杭州。

没曾想到了杭州,全新的世界对她打开了大门。

大概是她更喜欢读书写字,每日穿金戴银,吃喝玩乐的事情做多了,她就感到心头有些空虚。

反倒是收到银两,在铺子间奔波忙碌的日子让她有了新的体验。

特别是她拿着自已赚的钱寄给父母,掏钱买各种书籍的时候,她感到格外痛快。

要知道去年她母亲生病,她同相公商量,拿了十两银子回家。母亲都担忧她相公会生气,不肯收下。

她相公没有异议,可那个月她对相公格外温存。因知他早出晚归,挣钱不易,她怕拿的多了,日后不好开口。

如今她拿着大把的银两和珠宝回京城,给父母亲置下一套两进的宅子。给大家添了不少新衣裳和首饰。

看到父母欣慰的眼泪,哥哥嫂嫂的感激,弟弟妹妹眼里的光。她才知道花自已的钱和花相公的钱是那么不一样。

尤其是她赚的比相公多,既能帮扶他一二,也能报答公公婆母的恩情。

她开始游说相公寻机调回杭州,相公起初不肯。等她拿出一张大额的银票递到相公面前,相公的手都抖了。

堂妹教过她,要让客人买下你的衣服,先摸清客人的痛点在哪。

接着说话不要带主观字眼,明明是我想让你买,却得将“我”字去掉。比如

“妹妹水嫩的肌肤,穿这淡红的衣裳显得更加白皙。”

“姐姐风姿动人,这裙子腰部收拢一下,愈发突显姐姐的优点。”

老三媳妇灵活运用到相公身上。

她嗲嗲道:“相公,你想为何大嫂二嫂宁可买妾,都不肯回来。往日她们看的夫君可紧了。”

等引起了相公的好奇,她才道:“大哥二哥在京城几年,多少攒下些人脉。

她们看重杭州的潜力,知晓让他们来杭州毫无助益,可她们留下却可以赚银两给夫君筹谋啊。

可我们不同,相公不善言辞,若非叔父帮衬,哪怕你再勤奋用心,共处一年的同僚都还记不住你的名字。

有叔父的关系,不过让他们客气三分,好事照样轮不上你啊。”

老三媳妇说话间,伸出雪白的皓腕,用轻柔衣袖半掩面,一颦一笑展露在杭州练出来的万种风情。

她等相公的眼睛直了,再伸出涂着蔻丹的玉手,轻抚相公的胸膛。

她柔声道:“你我夫妻一体,我怎么忍心看你一人在京城独自奔波劳累呢。

可是我回来就赚不到银钱,无法给相公打点。

我们过的苦点无所谓,可将来我们的孩儿还要过这种看不到头的苦日子。我们做爹娘的于心何忍。

相公来过我娘家就知道,一个院子的穷翰林。

个个几十年都为儿女操劳,有才学无人脉又不会经营,在京城这地方压根出不了头。

就连叔父身居高位都要如履薄冰。大哥二哥苦心筹谋都还到不了叔父年轻时的位置。

可见好位置除了人脉经营,还要有机缘。

而在父母心里,兄弟姐妹还要分个高低。老话说到好,人有不如我有。

前半生靠叔父和父母亲养育帮扶,后面的路还是得靠自已才立的住。

我们去父母亲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就能对二老尽孝。

父亲如今在杭州地位超然,相公跟在父亲身边能学上一二,也能借此谋个实职。

好过在京城消磨年岁,到老一事无成。”

她相公犹豫道:“娘子,我已经在努力了,可去了杭州就再难回来了。况且也不知道我到那能否适应。

当初父亲就是怕耽误我们三兄弟前程,才留我们在京城。”

姜雪蕙的三堂兄和他妻子兄弟先前去码头接人,人一出来,他差点认不出来媳妇。

那天码头的人都在看着他媳妇,连她两个兄弟都傻了眼。

媳妇从前柔顺低调,说话轻声细语,衣着简朴素净。

那日因路途奔波,她穿着简单的黄色织锦绸衣裙,衣料名贵,衣裙剪裁合适,人也变的自信张扬,声音清脆嘹亮。

等媳妇回到家换上华贵的衣饰,上了妆,更显得雍容华贵,明艳动人。

他就更惊讶了。再看媳妇做事比从前多几分圆滑,说话也娓娓动听。他也有些好奇她在杭州经历了什么。

第13章 笑语满香径

老三媳妇知道夫君心动了,嘤咛一声,柔弱无骨的倚在夫君肩膀,她声音撩人,思绪却清明。

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另一桩事。

“大堂妹在杭州的两个铺子日后有意给两位嫂嫂打理,因嫂嫂们出身官宦世家,又有多年掌家经验。

铺子里哪个人放哪个位置合适,哪个能用不能信,哪个用不顺手却忠心,嫂嫂们心里清楚的很。

她们的资历管理铺子游刃有余,可仍愿意为堂妹驱使,因为堂妹一家铺子的收益能顶她们多年的经营。

哪怕只拿管人的月钱,都足以顶在京城数年的收入了。

由于嫂嫂们游刃有余,她们就花半天时间打理铺子,剩下时间也不耽误她们对外销售铺子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