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婆身边到处摆摊(413)
【而且我有吃到一点中药味,但并不是很浓重,这点子中药味感觉外省的人也吃得惯,小孙老板真是太用心了!在保留中药味的时候还做了点改进,点赞点赞!】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配的油馍头,天知道这边只有油条一种选项,根本就没有油馍头。要我说,还是油馍头最配胡辣汤!我几乎就没在豫省以外的地方,吃到油馍头!呜呜呜,小孙老板也太好了。】
【连锁店的胡辣汤15一碗,但不管是用的料还是好吃程度,我觉得都远远不如小孙老板做的。】
他们的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如果不漂泊在外,很难体会到那种在异地他乡,猛然之间吃到自己家乡食物的感动。尤其是,还这么正宗。
当第一个豫省客人吃到胡辣汤的时候,他就有些恍惚,这一碗胡辣汤仿佛把他带回到了儿时,绕着母亲等待着一口胡辣汤时候的场景。孙淼做的胡辣汤其实和自己母亲做的是不同的,但是喝一口,就会忍不住让人回想过去。
因为人类的记忆是会不断美化过去的,美丽的食物会在记忆中变得更加美味,即便已经不记得它的味道了,但还是会觉得非常好吃,并且在记忆中一遍遍加深。
吃到格外好吃的、哪怕和自己记忆中有些偏差,但因为足够好吃,还是能够唤醒曾经的记忆。
这种记忆让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知不觉就会觉得:孙淼做的太正宗,太好吃了!
只要够好吃,那孙淼就是当之无愧的胡辣汤第一传承人。当然有些菜不是这样的,它纯粹就不好吃,例如西湖醋鱼。如果真把它做好吃了,做到交口称赞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了,反而不正宗。
同样的,还有豆汁。
只能说这两样还能传承下去,纯粹是好奇的游客实在太多。
孙淼回到家掏出手机,就看到大家的好评,孙淼虽然没有回复,但还是很闷骚的每一个都看了下来,遇到特别用心、写的特别多,就会点击“引用”,然后回复一下。
群里的大家也习惯孙淼的闷骚了,趁着她出来发言还会说:【哟,小孙老板终于知道出来说几句话了,我还以为小孙老板是机器人呢,除了要摆摊的时候其它都看不到小孙老板说话。】
是恶评,孙淼选择直接略过。
第二天早上,又是新的一周,她比苏瑞希起得早,偷偷摸摸香了苏瑞希一口,才爬起来开工,带着做好的胡辣汤直接出发。在孙淼意料之中的是,人很多;但出乎她意料的是,今天人也太多了,而且嘻哈亚比二人组都没有排到第一。
明明是周一,不管是学生还是打工人都应该勤奋努力才对,但是面前的人数却是昨天休息日不能比的。孙淼有些吃惊,她还看清楚了排在第一的人,是那个学生党的群主。
孙淼把餐车推到了地方,群主直接就应了上来。后面的嘻哈妹拽着说:“别着急,还要先热油呢,不烧开油小孙老板不会开卖的,除非你只要胡辣汤,不要油馍头。”
那可是限量的油馍头,谁会不要呢?群主当然要,但也不妨碍她兴致冲冲的,想要在孙淼面前先骄傲一番:“没想到吧,我们这么快就找到你了!昨天周日,我们找了好久,根本没找到你的人影,不过没关系,我们最后还是知道了时间和地址!”
面对群主高昂的模样,孙淼却只问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今天周一,你们没有早八没有课吗?”
这个问题对一些不老实的学生党们来说或许有点用,但对群主这样能将自己课业运用到实践中的学霸来说,那根本就是小事一桩:“我都三年级了,下学期都要实习了,怎么会有早八。三年级课程很少的,我今天上午可没课!”
她说的好有道理哦,而且整个人变得更骄傲了。伴随着群主的话语,队伍里面还传来了几声学生党的附和声音:“就是、就是!没有课的!”
好吧,他们也都没课。
孙淼也没想到,这群学生党竟然会这么早就找到了自己,他们速度之快,都可以纳入记录了。要知道,在之前的时候,这群学生党经常是要在倒数第三天才找到她的。
更有甚至,倒数最后一天,才找到孙淼。
油热了之后,群主就开始了点菜环节,没的说,没人能拒绝油馍头,群主直接点了4个走了。轮到周玲妈妈小姐妹的时候,她站在孙淼面前,纠结的看了看油馍头。
看得出来,周玲妈妈小姐妹是一个对自己身材非常看中的人,油炸类的东西,她吃的次数是比较少的。洋芋粑粑那次也是凑巧,后面她基本没怎么来;炸串的时候也吃,真的顶住了馋意,一共也没来两趟。
胡辣汤她是要吃的,但是油馍头,她却还在纠结。最后想了想,还是点了四个。毕竟这是孙淼做的油馍头,而且看起来很干爽。就算油炸的热量再高,后面去锻炼锻炼、再少吃几次油炸食品就行了。
孙淼炸油馍头的速度很快,不消一会儿功夫就做好了,递给周玲妈妈小姐妹的时候,她还说:“噢哟,小孙老板,我是真的喜欢吃你做的东西我才点这个吃的哦。我从来不在外面吃油炸的,热量太高了,我要锻炼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消耗光呢。”
她一边这么说,一边娉婷的走到一边去。她的台词压根没影响到她一手提溜着胡辣汤,另一手直接抓着一个油馍头就直接往嘴巴塞的动作。她和孙淼打了个招呼,就先溜了。她的车还停在路边呢,虽然有司机在,但还贴罚单的时候还是会被贴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