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160)
这几人的目光自然是落在了这牙印上。
“互相看不惯,在房中打了一架。”
嬴政神色不变,嘴里真假参半,说得很是唬人:“结果大王打不过,一时气急,就只会咬人。”
上回他们吵架蒙恬蒙毅自有耳闻,那架势,好似是有打架的可能。
两人将信将疑,最终选择了信他,蒙恬道:“想不到大王还会这样。”
打成这样还能让客卿在殿中睡一晚,蒙毅感慨道:“大王好气量。”
扶苏:“……”
想到上次看到的场面,这话听起来怎么就这样奇怪。
他没什么好说的,选择了沉默。
而嬴政接了蒙恬的话,道:“想不到的还有很多。”
秦政不在场,根本想不到他在外这样坏他声誉。
嬴政也不根本不怕他两捅到秦政面前去,继续道:“比如……”
话说一半,宴席却将散,最后一首歌舞过去,众人就要起身互相拜会,最后离席。
嬴政最终是没来得及说,而蒙毅最后问了一句:“客卿怎样看大王?”
这是在替秦政问呢。
嬴政也故意说给秦政听:“执拗得很,看准了人就不撒手,太是让人为难。”
“总之,让人不想与他长久相处。”
说完,歌舞方好结束,嬴政带着扶苏往场中去拜会众官。
而蒙毅拉住往前去的蒙恬。
蒙恬回身问他:“客卿怎么能这样说大王?”
蒙毅只是摇头,让他不要去干涉。
他二人虽现在有些不合,但情分终归是在,贸然干涉,只会给自己添麻烦。
客卿这样说明显是故意气大王。
能这样故意气人,说明他二人关系本来就好。
若是现在去为了大王而去说教客卿,日后他们和好如初,现在的说教就会变成夹在中间的进退两难。
他可不想做这个倒霉蛋。
想着,他拉着自家兄长拜会了几个前辈,之后离席了去。
那边嬴政带着扶苏在众官员面前露了面,也同他离席。
回府路上,二人并肩同行。
此世两人身高差距已然与从前无差,扶苏只矮他小半头。
待明年,他也就到了及冠的年岁,按照约定,秦政会为他安排官职。
方才带他见众官员的用意,扶苏也明白。
一路二人聊了些其他,却总是心不在焉,心中各自压着事,话间总是多了诸多考量。
到了府门前,嬴政才稍稍叹了气,问出了一路的犹豫:“如若让你一人留下,你愿意吗?”
第84章 锁链
“不愿。”扶苏摇摇头。
说完,又立马与他解释:“我有自己的打算,不会全然跟随客卿。”
嬴政停下的步子又动,和他一起进了府门,一面道:“不必解释这样多。”
“本就是你的意愿,我没有过多干涉的理由。”
方才这样问,只是担心他好不容易等来的为官机会很可能就此远去,怕他对此失落。
现在看来,他也没有那样想在官场上立足。
“大王究竟想做什么?”扶苏也问出了一路以来的疑问。
亲近又相逼,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却又间杂着提防与怀疑。
嬴政也没回避,淡然道:“他想掌控我。”
不管是在他眼里的知道后事,还是他二人这份相似,秦政在他身上察觉到了些许威胁,他想把这份威胁给抹消。
情分是真的,但秦政想要的是一份全然没有威胁的感情。
那三年待在他身边,事事为他着想的崇苏才是他想要的。
扶苏忽而想起此前他与自己说的驯鹰。
那时不解其意,如今倒是懂了个完全。
可惜能被驯服的从来不会是他。
越是想驯服,越是会适得其反。
扶苏问:“客卿要走吗?”
“嗯。”嬴政道。
前些日子的对话环绕在心中,直觉告诉他,秦政和他一样在布网。
或许已经到收网的时候了。
再不脱身怕会很是麻烦。
“既然要走,我也没有留在此的理由,”扶苏道:“过几日阿恬要前往边境驻地,我想同去。”
嬴政只当他是在告知想法,应道:“好。”
两人对坐,嬴政细问了他:“有什么打算?”
扶苏则道:“如今秦国要攻天下一差良田,二差干戈,而这些至多两年大王就能尽然备好。”
他明显是早已思量好,语间丝毫不拖泥带水:“如今我之打算已然见了雏形,这两年间若亲身参与其中,定会事半功倍。”
他要参与其中,必定要前往各国,而这首先就要借机离开秦国。
也是他前往边境的原因之一,边界模糊之地,哪天忽然消失,也不好寻他的踪迹。
这想法必然不是忽然生出的,嬴政稍有些意外,问:“你何时想好的这些?”
“父皇说过,不要总是去跟随,”扶苏自然是早前就已想好:“那时起,我就在思量自己的路。”
不过意外的是,他本想的是嬴政在朝中策应。
哪想到他如今也要离开。
不免忧心:“倘若我们都离开,朝中走向又是如何?”
这嬴政并不忧心。
秦政自会选择对秦国最有利的方向去走,就算有时决策会有失误,臣子们也会上谏。
他不是全然未在朝中留后手。
再不济,他道:“如今他深信我知后事。”
“届时署名了我的信送来,你猜他会选择考量还是忽视?”
扶苏去想那个场景。
决策一切的王却要受这一份桎梏,不得不去疑心,不得不去考量,去怀揣着一份对未来已知的可能而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