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161)

作者: 昔谷今山 阅读记录

他无奈摇头:“大王会考量,但怕会很生气。”

他的父皇不喜被驯服,到头来他做的事也与驯服另一个自己有关。

嬴政对于秦政会生气这个事实只报以一笑:“那就来寻我吧。”

天下之大,他去过的地方可比如今的秦政多。

秦政让他生气的地方已然够多,反过来气人又如何。

比起担心这个,他更担心日后远走的扶苏。

他叮嘱道:“若是遇到麻烦,记得不必纠缠,或是记得联系。”

他话中意思,实为让扶苏来寻他帮忙,可也不想说得太直白,隐在话间,希望他能自己意会。

扶苏于是意会道:“好。”

随后又道:“父皇也不必忧心,此前去上郡,实为磨练心性武功,在外一切早已能应付。”

说完就顿住,他去上郡实为两个人一直回避的话题。

一时嘴快说了出来,他倒也不知该怎样掩过去。

沉默一会,嬴政问:“你去上郡,是如何想的?”

扶苏如实道:“想父皇或许是实在生气,将儿臣丢去边关,不想再重视。”

嬴政问:“听谁说的?”

这扶苏实在忘了。

好似许多人都这样说。

嬴政微叹了气。

他说出口的往往只是小部分,怕是心中想得更为过分。

嬴政问:“去到上郡,可有诸多历练?”

扶苏点头:“有。”

他的马术和骑射都在那边大为精进。

“三十万大军与上郡百姓,可有记住你的贤名?”

扶苏再度点头:“有。”

两年下来,那边无论士兵还是百姓确实拥戴他。

嬴政最后问:“你两年间的上书,我可有忽视?”

这次扶苏摇头:“未有。”

他确实收到过回信,虽说回信上的语气态度平平,大多是公事公办。

一席话说下来,扶苏好似稍稍明白了他的意思。

既然已经知道了真相,扶苏也学会了换个角度去想。

现在思来,嬴政会回信,说明他的上书他都有看,也就意味着没有不让他议政。

虽远离了朝堂,但未有让他彻底脱离朝堂。

这样看来,从前他以为的放弃,却不是这样一回事。

嬴政无奈道:“怎么会是不想再重视?”

点到为止,他起身离去。

对于他来说,再说下去难免有些煽情。

扶苏在原地愣怔了片刻。

心下惊诧与开心并行,又忽觉这是难得的机会。

看他远去,扶苏难得追了上去,问他:“父皇今日为何要说这些?”

比起从前,他身上反倒多了一些活泼。

嬴政垂眸看了他一会,没有说话。

扶苏稍一思量,问道:“难道是日后不常见到,父皇不想让此前误会再存在我心间?”

嬴政还是没有答他,只是反问:“这次怎么舍得问出口了?”

这全然得益于一个与他经历有些相像,但性格又全然相反的姑娘。

扶苏也不答话。

而是心情大好,跟在他身旁,将想要回房的他生生拦住,二人又在园中同游,从前与现在并说。

直至在这冬夜觉出了身上寒凉,这才各自回房。

第二日。

咸阳的宴会过后,秦政的冠礼最终告一段落。

上回起战的庆功宴与此次宴会齐办,落到最后的,是各位立功者的封赏。

甘罗连同蒙毅共封上卿,而嬴政,秦政只给了丰厚赏赐,而不予官职上的晋升。

蒙恬则是继续作为裨将,只等下回确切战功,则可跻身将军一列。

蒙骜与张唐升无可升,秦政予了良田宅院,再次给了卸甲归田的机会。

张唐选择留在咸阳,而蒙骜却再度选择带着蒙恬前往边境驻军。

王翦则是向秦政讨要了下回起战,让自家儿子王贲作为裨将一同出征的机会。

秦政尽数应允下来。

封赏过后,就是为之后的征六国做准备。

除去粮草,还有战时所需的兵器。

他于是将吕不韦派出,连同芈启芈颠前去督造军工。

而新占土地,则是抽调秦国官员,连同当地人协同管制。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行进,秦政忙于日后的打算,嬴政同样忙于最后的收尾。

那日的承诺秦政当真遵守,嬴政也自然不会主动去找人,两人有些时日互不干扰,在自己该走的路上独自行进。

而秦政在这条路上,同时还走了些分支。

约是两月后。

他收到了些消息,一直在查探的家族,终于是牵出了一条线。

终归是在秦地的线索。

早在那次争吵之前,他就查到了些许消息。

对于这个神秘的家族,他并未打草惊蛇,而是想全然查出来,才拿出来与崇苏对峙。

可线索零散,耗时到今日,这才凑成了完整的线索。

好似确实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流派,培养名士,有着天下一统,由此止战的理念。

约是惠王时期便有,历经多年,却又屡次毁于战火。

但又屡次重建。

而最近的一次重建,细察时间线,恰好是崇苏为官的那一年。

若不是这次重建让这家族再度活跃,他怕是怎么都查不出相关线索来。

“能否寻得一人?”秦政问道。

“这些人行踪不定,也难现世,”嬴珞道:“就连查到的这些线索,也是难得留下的痕迹。”

就比如前往各地招揽人才时留下的踪迹。

嬴珞来到他身边后,此事就交由了他办。

他行事一向不会有什么错漏,秦政点头应下,道:“继续查,最好能找出些什么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