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252)

作者: 昔谷今山 阅读记录

他静静与嬴政说着这些,最后道:“左车曾与我寄信,说近来总有人与他说日后的路。”

也是此一点,他意识到此人的布局并不只在眼下,他与嬴政道:“小友谋的是天下局。”

身在局中,却在事发的一刻串联起了所有真相。

若不是赵王不信任,朝堂亦有他的敌对势力,同盟势力在此时又要避去勾连的嫌疑,但凡有一点可以利用,他未必会坐在此处,这样被动。

嬴政默然听完,语句间尽然是诚心,道:“将军屈于赵国实为埋没,若是将军愿意,大可假死,同我归秦。”

而此处则会被伪造成失火,真相也就无人会知晓。

李牧怎么听不出他一番惜才之心,但其间种种,又怎么会轻易一言间化解,他叹道:“假死赴秦,在幕后躲藏几年,眼看赵国覆亡,恕老夫做不到如此绝情。”

相谈良久,李牧为这终局下了结论,道:“我们终会为敌,既然如此,小友会是如何?”

嬴政的眸子沉了沉,自知多说无益。

既是如此,他也不会过多让步。

他默然拿起桌案上的酒壶,为李牧面前的酒盏添酒。

却只添他一方酒盏。

其中意思明显,李牧随即会意。

但他自然也不会着急去碰这毒酒,而是抬眼,方才和善的面容此时却有些捉摸不透:“小友就未想过,老夫或是还会有破局之法?”

嬴政只觉他在诈他。

他道:“当下无人信将军,又如何去与他人联合?”

李牧即刻回道:“当下确实无人信我,但有人与我一样,想要除掉你。”

嬴政胜券在握的态势终于有了些许崩坏。

这个人只会有一人。

但在此之前,他并未想过这两人联手的可能。

李牧见他神色变化,就知他瞬间反应了过来,最后道:“小友深谙此道,如今却也在此道失足,是为不该。”

他竟为了破局选择与陷害他的郭开联手。

嬴政严肃了面色,问道:“什么时候?”

事到如今,李牧也无所谓去揭露这些,道:“小友的人到边关之时。”

那时他的人递信回邯郸,李牧同样顺势派人递信与郭开。

“!”

时间竟与他的计划如此地吻合。

这意味着李牧不但窥破了他先前布局,还借由他的所有布局,推测出了他往后的行动。

没有人比李牧更清楚,一旦到邯郸,他便有机会去与赵王陈情,去有最后的机会翻盘。

而他的对弈者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也就自然猜到会在某夜迎来对弈者的到访。

也难怪李牧今夜会在此等候,只因他知道,他给郭开送出信之时,他的对手所需的密信也会送出。

他也猜到,密信送达邯郸之际,就是他的对手出发之际。

结合他出发的时间与此处距离邯郸的距离,李牧推测出他概是会今日到来。

一切的结局会在这条回都城的路上结算,他自知无解,却偏偏在死路中闯生门。

哪怕郭开亦可能不会放过他,他也义无反顾入局,为故土最后再做一件事。

除掉这个外来者。

第133章 救场

所有的算计交叠到此刻抛出,嬴政怎么也没想到计划会在最后出了差错。

现在看来,在看到李牧在此等候的那一刻起,他就该觉察不对。

只是一贯胜券在握,他没有想到身在局中的李牧在最后还能做出这样的反击。

长久利用利益一致的便利,借此去操控人心,他也确实忽视了如今在赵国最想除掉他的两支势力大可短暂联手。

成败皆基于此一点,失足始料未及,事已至此,嬴政当下只能放眼后事。

他速而起身,既然李牧早已与郭开联合,那么此地不宜久留。

视线落去李牧面前的酒盏,既然他不愿随他归秦,那么在此事上就不能就此放过。

对峙间,李牧并没有要饮下这杯毒酒的意思。

嬴政几尽毫不留情地拔剑,对上他的瞬间,这才换得李牧开口:“比起老夫,小友要对付的人,或是已然到了。”

话音未落,客栈四周的黑暗中,也当真起了些声响。

下一瞬,四下墙头都窜上了来人,面上同他的黑衣一般,掩在面罩下看不清面容。

郭开的人就此到了。

两只队伍几尽同时发出,如若路途上不耽搁,此时确实应当到达。

但这到来的时机,未免也太过不巧。

客栈中早早待命的黑衣在此刻冲至跟前,与罗列在墙头的人对峙。

两相警惕间,嬴政的注意力一时分散,李牧看准这个空挡,捡了桌上空酒盏,借以坚硬的酒盏将嬴政的剑震去一旁,其后速速退走至外墙旁。

郭开一众控住场上局势,举剑齐对其下嬴政一众,却也未有动作,为首者似乎看向了李牧。

这样大的阵仗,对方却全然不怕引起当地官员注意。

此处为官用驿站,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特意选了一处偏僻处与李牧会面。

没想到此刻麻烦的竟是自己。

局势一时倒转,谈判的主导者转为被动,嬴政看向翻盘的李牧,问他道:“将军想如何?”

李牧得了一时的主动,其先道:“有关小友之事,老夫并不是全然不知。”

他在方才的谈话中刻意提及秦政,此时又如此言道。

嬴政于是猜到他所想。

是自己绝不会同意的所想。

李牧事先就派人打听过他在秦国的往事,方才的对话同样试探出不少,他道:“小友与秦王关系匪浅,你愿为秦王以身涉险,想必秦王对你亦是十分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