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不出再见(82)+番外
老街是这种市场的主战地,吆喝声不绝于耳。
老乡俗的支撑下,集市往往开得早。刚过早餐的点,已经是水泄不通。周景池在背着背篓的人群中艰难穿梭,踮着脚找人。
赵观棋是个跳脱的,碰上热闹的事儿第一个坐不住也站不稳,就一个转身的功夫,就像个挣脱绳索的小狗撒欢儿似的奔没影了。
气叹到一半,手机却未卜先知地响起来。
“跑哪儿去了?”周景池接起电话,站到门口的台阶上去望。
“你要吃白糕吗?”赵观棋答非所问。
“什么白糕,你跑去买早餐了?不是说想吃小笼包吗。”周景池看了眼手里冒热气的小笼包,“我又白买了?”
“这个闻起来好香的。”赵观棋陈述理由,须臾又说,“还没有买,你过来给我买。”
“这个婆婆没有手机,我没有现金。”他认真补充。
周景池听到咽口水的声音,耐不住扯回重点:“在哪!”
没有回答,攒动的人头中挥起一双手,周景池摁断电话,挤过去挤过来才挪到一个热气腾腾的背篓前。
“你说的白糕是这个?”
没等赵观棋点头,老婆婆说起话来,指着纱布下的纯白糕笑吟吟地纠正赵观棋毫无水平的胡乱取名。
一席话下来,老婆婆笑得露出稀稀落落的牙,赵观棋解读失败,转头求助:“...她说什么了。”
“一句没听懂?”周景池一直觉得月池地方话没那么晦涩难懂,看着赵观棋一副被考倒的模样有点搞笑。
“保守了,我是一个字也没听出来。”赵观棋纠正。
“她说这个不叫白糕。”周景池偏头指向一个个呈浑厚飞碟状的糕点,对他说:“这个我们这儿叫做碗儿糕。就是饭碗的碗,因为这个是放在碗里蒸出来的,你看形状就知道了。”
周景池介绍‘碗儿糕’的时候换了方言,说得又慢又清晰,还尽量减去了一些太过本土化的词语,赵观棋听得一激灵,马上转过头看他。
“你再说一遍?”
以为没听清晰叫法,周景池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重复:“碗儿糕。”
“普通话听起来有点怪,但是我们这是这么叫的。地方小吃,还不错的,微甜,你喜欢的话可以多买点,拿回去吃不下后面可以蒸一下继续吃。”
“你...”赵观棋像听到什么宝贝似的,“你怎么不说方言了。”
“你又听不懂。”周景池心道莫不是有什么城里人看啥听啥都新鲜的方言崇拜。
“可是你说方言好好听。”赵观棋重点立马跑偏,来了兴致,立马趁热打铁,学着周景池的口音说:“碗儿糕。”
“弯饵糕。”
“莞尔糕。”
“往二高。”
“像不像?”他喜滋滋邀功。
“......”周景池扯着嘴角呵呵了两下,低头往塑料袋里捡碗儿糕。
塑料袋明晃晃地鼓起来,周景池掂了掂,转头问:“够了不?”
赵观棋还在一旁嘀嘀咕咕着,周景池推了他一下。
“神神叨叨的琢磨啥呢。”他将袋子举起来,问赵观棋:“够你吃了没有?!”
“装满嘛。”
周景池看着从身上搜罗出为数不多的二十块纸币,莞尔一笑道:“我只有二十块。”
最后还是老婆婆看赵观棋喜欢得紧,又往口袋里塞了几个,笑呵呵地用赵观棋听不懂的方言说:“喜欢吃,下回又来哈。我每回都在这个地方摆摊摊喔。”
逆着人流走,赵观棋提溜着口袋风卷残云。察觉到身边人不见的时候,周景池已经快步追上来。赵观棋看着吸管被插进豆浆,泛出热腾腾的香气。
周景池递过去:“小心烫。”
赵观棋腾不出嘴,叽里呱啦说了句什么也没听清。周景池没走原路,把人往侧边一条小街道领。
到了理发店外,周景池把直冲冲往前走的人喊住:“剪头发。”
“你不是前两天才理过么。”赵观棋说。
“我说你。”周景池看过去。零碎的额发已盖住大部分眉眼,这段时间赵观棋足不出户,享受了段好日子,这种日常小事儿也抛之脑后。
周景池将他按坐在靠门的一个椅子上:“一天天的总撩头发,替你难受得慌。”
小、陈旧、不平整。这是赵观棋打量完整间在他看来不能称之为理发店的铺子后得出的结论。地是没有铺地砖的,镜子是贴满淘气贴纸的,身下的椅子是看起来要喊一声叔叔的。
赵观棋战战兢兢地注视还忙碌于其他顾客头上的理发师傅。拿着剪刀的手颤巍巍,剪得时候要翻来覆去确认几遍才下手,修理鬓发时拿着手一寸一寸地修,一厘一厘地摸。
“那个...你确定天黑之前能轮到我吗?”赵观棋将喝完的豆浆杯子在手里转来转去,“咱要不换一家?”
“你别瞧不起人。”周景池一眼看穿,“人家靠剪头发成家立业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刚说完,师傅就走过来要带他去洗头。
赵观棋将没吃完的碗儿糕塞进周景池怀里:“你不许到处走。”
像是怕他不听嘱咐,又说:“我没钱付的。”
在周景池眼皮子底下剪,赵观棋千叮咛万嘱咐只需要稍作修剪就可以。在镜子里盯着周景池,周景池透过镜子也盯着他。阻挡碎发的衣篷被拿下那一刻,周景池在镜子里站起来。
赵观棋转过身子,周景池细细打量一番,最后张了张嘴却什么评价都没有。
走出店,赵观棋不自然到总是抬手去摸。两人走过巷口,赵观棋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截住专心走路的周景池。他想了一想,饶有兴趣地问:“你们这夸一个人好看会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