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236)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赵郁川这么一说,姜竹更觉得是钱给少了,祖孙俩不够花,不好意思问他要,都要卖对联赚钱了。

姜竹:“那个,赵先生,我给你涨涨工钱吧?”

“嗯?”赵郁川愣了愣,笑道:“不用不用,我够花。”

他都没什么开销。

这不一进腊月,杀猪的多了,村里谁家有什么杀猪宴、喜宴的,都叫他们去吃。

下雪了也有学生家哥哥、父亲过来帮他扫房子、铲雪,姜竹也专门来过,他们祖孙俩也没短过吃喝,他都攒了好几两银子了。

“我就是瞧见他们去买红纸了,跟着凑凑热闹。好久没写大字,手都生了。”

沈青越凑过去看了看,心里赞叹,不愧是教过书的读书人啊,这手字,放到他家那边,直接进任何书法协会都没问题了。写什么对联,都能去参赛、参展了。

他感叹道:“春天时候,姜竹还说让我去写对联赚钱,唉,我是赚不了这份钱了。”

赵郁川笑。

他见过沈青越的字,凌厉洒脱,气势有余,但略显浮躁,有时候隐隐有一丝郁气,像要发泄似的,但他功底不足,字不足以承意,容易漂浮,确实该多练练,不过如果他能静心练,肯定也能有所建树。

倒是江修文写得确实不错。

赵先生也没打击他:“多写写,多练练,说不定有人喜欢你的字,可以写着玩玩。”

沈青越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不懂行的才喜欢我的字。今年赵先生帮我们写一副吧……我想想……”

沈青越数着山上的一堆房间一堆门,竟然要写不少呢。

他问:“这是怎么卖的?”

赵郁川:“十五文钱一副,你们要几幅,我给你们写,不收钱。”

他话音没落,姜树和姜望南前后脚进来了,“十文,十文,他们俩免费送五副,多了十文钱一副。”

沈青越:“怎么,这是你们俩的生意啊?”

姜树嘿嘿笑。

他出主意,姜望南出本金。

一起卖,他卖一副,姜望南给他两文钱好处。

沈青越:“和好了?”

姜树:“谁跟他和好!要不是雪太大,不好上山,我就找你们俩干了。”

姜望南也嘿嘿笑。

鬼点子上,他确实不如姜树脑子灵活。

不过论吃苦,姜树就不如他了。

这不,姜树自己想到了,偏偏他从前攒的钱都吃吃喝喝花掉了,到了关键时候,还得找他合作。

不过这买卖好啊。

入冬菜不好卖了,尤其是一进腊月,码头的客商们都回家的回家,休业的休业了,他的买卖都不好做了。

但他又不想闲着,趁着天冷了开始卖柴。

他们家囤的卖完了,就从村子收,收上来卖一捆,在镇上能赚一文钱,去码头能赚两文,进县城再扣扣入城费,也就是两文。

怕累到驴,下雪又不好走,他也不敢往车上装太满,一车也赚不了多少钱,哪有卖对联这生意划算!

刚开始他还怕不好卖,姜树说能让赵先生帮忙准成,他们家姜家旺说赵先生的字比书铺卖的那些字帖更好,现在他都不临摹字帖了,隔一段时间问问赵先生有没有不要的字。

姜树把姜家旺骗出来,然后他们俩一个抬头,一个抬脚,生拉硬拽把好学生姜家旺给绑来敲门,没想到赵先生还挺好说话的,没怎么说,就同意了。

不过除了报酬,他还多要些红纸,说今年他也帮村里各家写一副对联,算报答大家收留帮助他们祖孙俩的恩情。

姜竹要了七副对联,大门,房间,都要贴上。

另外还有福字之类的。

除了对联钱,他还把赵先生每个月的工钱涨到五两了,“够吗?”

赵郁川:“够!”

怎么不够,不给钱,包吃住也他干啊。

何况姜竹还送了他两亩地,送了他们爷孙俩良籍和安身的环境呢。

现在他过得挺好,人也踏实,这些是钱买不来的。

姜竹:“明年我赚钱了,我们再加。”

赵郁川笑,“那我给你写上一副财源广进的!”

姜竹想了想,“还是写身体安康吧。”

赵郁川笑着给他写了一副“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万事如意”。

第117章 年货

姜竹很喜欢赵先生给写的对联。

吃完饭回家后他们还自己写了点儿福字玩。

对联沈青越只能按着编好的写, 他自己编不出来,只能写写福字。

他让姜竹挑一挑, 姜竹哪个都喜欢,收好了就等着年三十贴。

沈青越笑他,这是奔着把家里重新装修一遍来的。

除了对联,他们还得请神。

有钱人家的神像是石雕、木雕的,还有陶瓷烧的,最不济, 就是用红纸写一个。

姜竹家有木雕的,还是当初他娘买的,贴对联时候要顺便擦洗干净,重新摆好。

年前的几天, 意外忙碌。

要提前蒸馒头,蒸包子, 炸豆腐, 炸丸子, 炸麻花, 还有准备饺子馅包饺子, 村里的磨坊都得排队。

另外还得办年货, 置新衣, 扫房子, 糊窗户。

最后才是贴春联。

光为三十晚上的菜, 就要准备好几天。

他们这儿守着河不缺鱼, 不管大鱼小鱼, 过年要讲究年年有鱼。

另外鸡鸭要有一样。

肉菜总共要凑四样。

甜的也得有一样。

其他才是素菜。

有钱人家讲究得更多,穷苦人家至少也得准备六样菜,还要讲究满盘满碟, 买不起肉的这时候就用小盘子、小碟子。

还有人另辟蹊径,把馒头糕饼做成鸡鸭牛羊猪的造型。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