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237)
山上就他们两个,姜竹也要准备菜。
年前月底的草市会提前五天,改到腊月二十五,姜竹准备去凑凑热闹,再买买过年要用的东西。
不过夜里起了风,早上起来外面天又阴又冷的,沈青越就不打算去了。
姜竹带上酱酱去卖山货,买东西。
沈青越嘱咐:“买两……三……你看着买吧,有新鲜的鱼多买点儿,晚上咱们做一条,剩下两条过年吃,再给你奶奶送点儿,然后买点儿糕点,糖果,瓜子干果什么的,给你奶奶送点儿,咱们多准备点儿,省得过年家业他们来拜年没东西吃。”
给姜竹外公外婆的年礼姜竹前两天就去送了。
姜竹舅妈还给姜竹装了一小袋橘子和干桂圆。
姜竹点头。
本来想一起去玩儿的,看上去似乎要下雪,万一下大了不好上山,也怕把沈青越再冻感冒了,姜竹带好东西,和沈青越在门口亲了好一会儿才出门。
先前没卖完的山货这回可以再卖卖看,今天卖不完的,可以放到山下让姜树或者姜望南帮他卖,能一直卖到三十那天。
往年,年底就是最好卖东西的季节。
家家扫房子都会把旧的破的篓子篮子什么的扔掉、烧掉,新年用新的。走亲戚拎的篮子这时候也爱用新的,新篮子,新布,新衣服。
小贩们就指望着这几天出货。
多冷的天气也得干。
今年不用了,姜竹今年只给自己家编了些新东西,卖一天山货,剩下的时间都是玩。
到了大伯家,家俊正在等他。
今天豆腐好卖,各家都要炸豆腐了,家家户户都要买点儿的。
听说他没准备卖多少东西,大嫂决定多做点儿豆腐到草市卖,和姜竹商量好了借他的车。
吕香梅:“沈先生不去啦?”
姜竹:“风太大了,怕他吹病了。”
“也是,你们俩也穿厚实点儿。”她进去又给家俊拿了帽子和姜正的旧袄子,还拿了个小毯子给他们塞车上,“坐车冷,盖上腿。”
“嗯。”姜竹接过来:“大哥已经去了?”
“早走了。”吕香梅笑,天刚亮就去了,等他们俩就来不及在草市卖完,回来再装点儿去镇上串串了。
他们俩赶紧把山货和豆腐搬上车,姜竹奶奶从屋里出来了,抱着姜竹让四嫂给她做的兔毛披风走过来,给他们放车上。
老太太板着脸,“风大,早点儿回来。”
姜竹愣了愣:“好。”
吕香梅悄悄踢了踢姜家俊,姜家俊秒懂,高声道:“知道了太奶,风大,冷,你快进去吧,我和小叔卖完就回来。”
家业从屋里探头:“哥!炮仗、炮仗,买炮仗!”
家俊:“放心吧!”
肯定得买炮仗。
阴冷的天,草市上一片火热。
人太多,摊子和摊子间塞着买东西的人,和平时比,显得乱七八糟的,摊位都快连不上了。
他们俩往里挤了挤,也没找到姜正和姜树他们,干脆也不找了,先卖自己的。
从家里赶路过来,路上还跑了一段儿,这会儿还是冻透了。
姜家俊在摊子后面边吆喝边跺脚,姜竹出门前沈青越给他围了围巾,好歹脸冷得没那么厉害了。
家俊:“今儿可真冷。”
姜竹:“下午应该还会下雪。”
姜竹庆幸没让沈青越出来。
不过好在风慢慢变小了,太阳虽然没露出来,但不刮风稍微动动就能暖和点儿。
临近中午时候,赶集买东西的人更多了,姜竹和姜家业轮流看摊子,另一个去买东西。
姜竹先去,他还专门背了个背篓。
草市上卖糖的很多,一年的糖都集中到这儿了似的。
姜竹找了一个比较大的摊子,挑了些比较硬的彩色糖块,还有龙须糖、麦芽糖。
还有专门炒了瓜子、松子卖的,他们本地的松子很小,没人吃,老板说这些是从外地运来的大松子,姜竹尝了尝,是挺香的,每样买了点儿。
还有卖果子的。
他们家还有梨,姜竹买了几个苹果。
个头不大,一个就要五文钱,贵得挑苹果的大娘直咕哝。
遇到卖包子花馍的,姜竹有点儿饿了。
他买了四个肉包子准备一会儿和家俊分着吃。
草市卖的这些都好看,是给那些不会做的人家预备的。
尤其是花馍,什么模样都有,还用菜汁点染着颜色。
他和沈青越不用蒸这些,大嫂他们蒸的时候顺带把他俩的就做了,六嫂还会做花馍,赶集回去,她们差不多就蒸好了,可以直接拿。
卖肉的摊子有好几家,附近的屠户全凑过来了,还有许多卖家禽的,不过姜竹只买了些鲜肉,预备回去炒菜、剁馅包饺子用。
另外他还买了四个猪蹄,沈青越前两天提了一嘴用猪蹄做猪皮冻。
猪蹄没有肉值钱,村里买不起肉的人家过年才吃猪蹄、做皮冻,不用多少肉,有些肉汤冻上就算道肉菜了。
他也不懂沈青越这样不缺钱的怎么会喜欢吃这个。
不过他给沈青越做,自然是不能汤多肉少的,得多炖几个,皮肉足一些,做出来当肉菜吃。
姜竹走着走着,还碰到了江顺子爹和他哥哥在卖豆芽,他们自己生的豆芽,按铲卖,一大铲子才要五文钱,运来一车已经要卖光了。
姜竹过去打了声招呼,一会儿回村上他们家里买。
卖鱼的摊子也有好多家。
不是昨天就是半夜才捞的,这会儿还有鲜鱼,也有冻住的,大大小小,连着摊子都是鱼、虾、小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