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350)

作者:寓风 阅读记录

姜竹:“嗯,有的。”

趁着有空闲,沈青越拍拍他,“拿出来看看?”

第172章 数钱(二更)

自从家里不缺钱, 把银票都扔给姜竹后,沈青越一直没操心过他们到底有多少钱。

这会儿他还挺好奇的。

姜竹去拿钱匣子了, 他想了想,把院门、屋门都关上,等待数钱。

姜竹藏钱还跟从前似的,除了他们用来装零钱的盒子就在抽屉里,其他的这儿一点儿,那一点儿, 沈青越看他仓鼠搬家似的往外倒腾直想笑。

铜钱全倒进零钱盒子里,碎银子单独放成一堆儿。

银票要一张张加一下,姜竹拿来点儿,沈青越就加一点儿, 加完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哪儿算错了。

还专门跑床边拿了手机挨个重新加了一遍。

两千二百两。

沈青越:“咱们这么有钱吗?”

姜竹:“嗯。”

他给沈青越算。

今年沈青越给张叔阳画《长腿鸟》第二册收藏版的封面,画了六十多张, 有六十多两, 设计费二百两。

《长腿鸟》第一册又印了一次, 第二册从五月开始卖, 也印了不少, 虽然第二册页数多利润稍低, 但精装的利润还是很高, 加起来他们分到了将近一千两。

他卖药材、赶集也赚了二百多两。

不过最赚钱的, 还是编竹帘。

从加了人手后, 他们作坊每天能编出来十张竹帘, 有时候多点儿, 有时候少点儿,最近速度变快了,不过最近天气冷了, 太阳比夏天升的晚落的早,再加上这阵子村里家家户户都忙,大伙儿每天来作坊的时间也比从前少了。

沈青越一直说的一天四个时辰,快要实现了。

扣除农忙、节假和谁家有事请假,他们今年编了一千八百来张竹帘,已经卖了一千二百多张,赚了三千多两银子。

他们山上产的竹笋、野菜、药材等等,加起来也卖了一百多两。

所有的加一起他没具体算过,但大致得有六千两呢。

不过今年花钱也多。

山下翻修院子花了六十两,山上盖两座讲堂花了五百多两,作坊的工钱加奖金节礼,每个月大概有一百两出头,开荒的工钱少的时候每个月一百两,多的时候得将近二百两。

再加上沈青越的药,他们日常花销,买追风,书院的工钱,捐到村里盖客栈的钱,结之前梯田欠的工钱,平时修作坊的工具等等,林林总总,他们也花了不少。

还剩下这些。

沈青越:“……”

姜竹:“今年开荒没咱们预计的多,正在盖的讲堂赵先生说先不买明瓦了,窗户先用好些的纸浸桐油糊上,以后书院开始赚钱了再换……哦!县令大人还给了三百两呢,够盖房子了,而且仓库还有六百来张竹帘呢,等《幼学童蒙》和整本的《长腿鸟》开始卖了,又会有新的银票进来。”

沈青越点头。

开荒花销确实比他们年初预计小。

先是山下翻修房子,又是山上盖房子,再是村里家家户户收拾房子,再到现在村里盖客栈,主力都是村里开荒那一批青壮。

别处忙,他们就不能到梯田开荒,同样的,他们俩出的工钱也少了。

不过开荒进度变慢,今年开出来的田亩也没年初预期多了。

什么都得靠人力就是会有这种弊端啊!

算一算他就有数了,还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们竟然这么有钱了,拿着这些银票他还有点儿恍惚。

沈青越提议:“要不然,把琴室、画室也都盖了吧,再盖个藏书室,反正早晚都得盖,早盖早完工。”

姜竹点头:“嗯。”

沈青越:“那就让张师傅他们继续盖吧?我猜明年村里人手还是不够。”

按现在这架势来看,说不定明年得有好多人家要翻修房子,他们想从村里找人上山盖书院不大可行。

池远舟介绍来的人手艺也挺靠谱,他们里面好些自家没多少地,连农忙时候都是出来做工的,能持续稳定地在山上盖房子。

姜竹也应了一声。

沈青越:“就这么决定了,回头跟张师傅说一声,下雪咱们就停工,开春继续,明年山上应该一直有活儿干,让他们就不接别处的活儿了。”

“好。”姜竹顿了顿,问:“我们要不要给书院弄个账本?”

沈青越:“嗯?”

姜竹:“赵先生说,别的书院都有账本。”

沈青越:“好呀,你想让谁来记?”

姜竹:“贾先生吧?”

沈青越:“行呀。”

他知道姜竹不在的时候,都是贾文彬帮着管书院盖房子的事,张师傅找不到姜竹,就是找他,贾文彬不愧是富过的,房子怎么修漂亮他很清楚,起先还怕沈青越和姜竹觉得浪费钱,后来发现他提了几次怎么修他们俩都没什么意见,他就大胆和张师傅沟通了。

如果他们俩沟通起来都觉得可行,姜竹他们往往也是认同的,要是他们俩意见相左了,就找姜竹、沈青越和赵先生一起商量,贾文彬也能画几笔,工具方便时候会把大概的效果画出来,然后几人一起投票。

沈青越还是挺认可贾文彬的审美的,就是和赵先生一样,有点儿费钱。

他的写意画画得很有感觉,谈不上到大家的水准,但已经能到拿去宝峰的书画铺子卖钱的水平了,偶尔灵感来了画一幅,细品起来还颇有意蕴,不知是不是和经历有关,他的画有种破败后的通达感。

沈青越还琢磨着等画室建好了,他和贾文彬一起教画,冬天不好上山的时候,也能石生跟他学学。

上一篇: 不用你来夺我自己上! 下一篇: 奸宦指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