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青楼弃花女,养好一对痴哑儿/魂穿,我成一位毁容村妇/景安晏宁(143)+番外
另有学者认为,只有蔡侯纸才是真正的纸 ,蔡伦不仅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而且其发明的造纸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有很多竹子,就如前面罗亦窈在庄子矮山上就看见很多。她想的是手工竹土纸制作工艺,整套操作过程包含伐竹、破竹、沤竹、蒸煮、碾篾、提浆、抄纸、压榨、烘晾等七十二道工序,和古籍《天工开物》记述的蔡伦造纸术并无二致。
于是,一场关于造纸厂和印刷厂的筹备工作就这样悄然展开了。
罗亦窈和杨叔一起商讨着具体的计划和步骤,罗凌也在一旁帮忙出谋划策。
《梦溪笔谈》中,毕昇出身平民,长期在杭州书籍铺做雕版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雕版印刷实践中,鉴于雕版印刷的艰难,为减少成本、提高排版效率,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制字:首先,根据需要印刷的文字制作单个的阳文反文字模。这些字模可以是泥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或铅活字,制作方法包括刻制和铸造。
拣字排版:按照稿件内容,从字模中选择需要的字,排列在字盘或铁板上,形成待印刷的版面。这一步需要严格遵守排版规则和布局要求,保证文字的整齐和版面的平衡。
敷墨铺纸刷印:在排列好的字模上涂抹墨汁,然后铺上纸张,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墨汁转移到纸上,形成文字和图案。印刷时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印刷质量。
有序贮字:印刷完成后,将使用过的字模拆出,保存起来,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这样,活字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经济的可行性。
.........
吃完饭,罗凌还是继续跑到阿姐的书房,看她在写什么。罗亦窈拗不过就把抄到的西游记手稿递给他。
“阿姐,你这个字...怎么这么细?你用的这个是竹筒笔?”
罗亦窈今天写的时候,嫌弃毛笔太难把握了,就拿了空间的铅笔出来抄写。
“正好,阿凌,正好你帮我把这些,用毛笔抄写上,抄两份啊。”
“我这个是铅笔,就是用铅碳做的,呃,具体别问,阿姐意外得到的。现在做不出来,你要是好奇我给你一支拿去玩,用到头用小刀削去就行。”
于是姐弟两个,在这夜晚,两个人都在书房埋头抄书到丑时一点左右。
“嚯,阿姐,你这个剧情真的不错。这猴精后面咋样了?还有这个明代吴承恩,这个是什么意思?姓明?好奇怪的姓氏名字怎么五个字...”
头大,罗凌简直是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还好没放宴宁进来,不然两个人一左一右的问,头更大了。
罗亦窈只能含糊的略过讲述。
第154章 教坊增添45人
这段时间,每当中午宴宁自回春堂归来,午休过后。便如一只活泼的小鹿,拉着她的兄长景安,穿梭于家中的小练武场与城外的草原之间。
她不再像往日那般依恋罗亦窈的怀抱,而是与哥哥一同,在武艺的海洋中畅游。
他们或在院中扎马步练拳,或被暗卫们领至城外,跃马扬鞭,策马奔腾,弓弦之上,羽箭破空,直射靶心。
这两个孩子,在灵水的滋润下,仿佛脱胎换骨,对于武艺的领悟力超乎寻常,一点即通。
他们的年纪虽小,但那份对武艺的热爱与执着,却让人惊叹。骑马射箭,他们如草原上的勇士,矫健而灵活,仿佛生来就属于那片广袤无垠的天地。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两个是草原长大的孩子。
罗亦窈也落个清闲。
隔天,罗亦窈想着教坊目前55人,空房间还有45间,可以再买些人到教坊了。
老地方,去西市牙行找钱牙人。
"艾嘛,罗娘子!罗大夫,我在这,我来了我来了。”
“您终于又来啦,我这双眼可是一直在盼着呢。"罗亦窈刚从马车上下来,便被眼尖的钱牙人捕捉到了。
他急忙丢下手中的活计,小跑着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热络的笑容。
"罗娘子,真是好久不见了,您别来无恙?"钱牙人站在罗亦窈身侧,微微躬身以示敬意。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罗亦窈身旁的罗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位是?”
罗凌身姿挺拔,俊秀非凡,身上那件绣金墨蓝衣袍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而那墨玉发冠更是彰显出他贵族身份的尊贵。
然而,钱牙人的目光并未在罗凌身上停留太久,他的视线很快被罗亦窈身后那四位丫鬟小厮吸引。
四位丫鬟衣着统一,举止得体,而两位小厮则身形矫健,一看便知是训练有素之人。他们的出现,甚至让钱牙人感到一丝杀气。
这让一直做牙人生意的钱牙人,顿时感到这些下人不凡。
“钱牙人,你好啊,我今天来是打算买一些人。哦,这是我弟弟。”
“我打算买45个人。其中要四个厨娘,剩下的可以不考虑年纪,但是人要好动肢体协调,有机灵劲,可以讲清楚话的。”
剧目肯定是要有男女老少。如今的教坊只有同一段年龄的,人员不齐,土地公公都没法演。
“好嘞,罗娘子,我这就下去安排。”
一回生,二回熟,罗亦窈她站在一排排低头垂手,恭候挑选的奴仆前,目光犀利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特定的特质或是潜力。
很快就选好了。
正当她准备付钱签下契约,将这群人正式纳入自己麾下之时,罗凌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