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局(105)
赵洵心下触动,当即答应下来,他又仰头看了眼太阳,感觉时间还来得及,便直接带着曾礼去了刑部。
由于有赵洵在,刑部没人敢拦着,曾礼终于顺利进入刑部专门用来搁置卷宗和证据的屋子,二人在小吏的指引下,很快就找到了刘密一案的相关卷宗和证据,自然也包含曾礼想看的那本名簿。
曾礼颤抖着双手,一页一页仔细翻看,反复核对姓名,生怕有疏漏,但翻到最后一页,名簿上仍然没有自己小妹的名字,他忍不住又从头到尾核对了一次。
赵洵拍了拍他的肩,“名簿上没有令妹的名字,兴许是件好事,何况京中不止这一个姓肖的牙人。”
曾礼抚去眼角热泪,“是啊,名簿上没有她的名姓,便说明她没有遭这些苦,只是……我还以为我能找到小妹了。”
第057章 兴戈甲(七)
身为兄长的曾礼因寻不到妹妹而郁闷难消, 赵洵在一旁看着也深受触动,他突然就想到了处处为自己考虑的大哥,安抚道:“敬之兄莫要气馁, 总能找到的。”
“茫茫人海, 到何处去寻?”曾礼伸手扶住书架, 艰难地转了个身,“下官已经寻了小妹十年有余,到头来仍是毫无头绪……”
能坚持十多年,说明他是一个十分看重情义的人,赵洵不由心生敬佩,本着能帮则帮的念头, 问道:“敬之兄心系小妹,实在令人动容,虽然我没有妹妹,但有一位跟敬之兄一样心系手足的兄长, 敬之兄的心情, 我很能理解,还请敬之兄将小妹的名字告知于我, 我会派人帮着一起寻。”
曾礼略显诧异, 睁大眼睛看着赵洵。
赵洵笑着颔首,“敬之兄尽管开口, 你那日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我,我做这些自然也是应该的。”
曾礼感激不尽,眼中的颓然顿时消去不少,“小妹名为阿谷, 先父先母也常唤她二娘。”
赵洵点头记下他说的名字,“曾阿谷, 曾二娘,我记住了,有了消息,我便差人去度支司告诉你。”
曾礼感觉自己离找到小妹的路又近了一步,拱手相揖,激动道:“多谢王爷,。”
“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敬之兄不必言谢,”赵洵笑道:“不过要想道谢也可以,等你找回了小妹再向我道谢也不迟。”
曾礼垂首:“父母先后早去,小妹如今已是下官唯一的亲人,王爷肯帮下官寻找,已是莫大的荣幸,下官无以为报,愿为王爷鞍前马后,竭尽全力。”
“鞍前马后便更不必了,敬之兄这样说可真是折煞我了,你帮了我,我自然也要帮你,并非是想让你为我做些什么,也并非是想借此将你从陆相公那里拉拢过来,你只需做好你该做的事,”赵洵道:“听说度支司事务繁多,日夜穷忙,每年各路的贡赋、税租收支以及所拨军费皆需你们经手,可谓是至关重要。”
曾礼稍带愧色,“是下官妄自揣测了,还请王爷见谅。”
赵洵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见谅不见谅的,我是怕敬之兄误会我,这才赶紧说清楚,”说着,他又看了眼窗外的天色,“我今日还有一桩很重要的事未了,就不在此多逗留了。”
曾礼见他像是有什么急事,心下愧疚更甚,赶紧俯首回礼,“恭送王爷。”
赵洵转身急急踏将出去,一路疾步直奔官署外,在外头候着的范义才瞧见他,就跑过去把手中的马鞭递过去。
闹市不能纵马,但好歹比块头的马车快不少,然而等他赶到春明坊的时候,就瞧见好几辆马车从里头出来。
赵洵抓着缰绳,稍微往路边靠了靠,随后稍微加快速度。
到了地方,徐府门口已然在送别宾客了,张氏和徐琢站在门下拜别宾客,杨氏也站在他们身旁,看得出徐陆两家的关系是真的好。
赵洵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自己提前给将作监找了一堆茬儿,以此让陆霄脱不开身,否则他肯定不会缺席徐予和的生辰宴。
他勒住乌夜啼,纠结要不要过去,原本他打算上午跟其他来赴宴的夫人一起进去,这样徐琢肯定不会当众拦着他,谁知才到徐府门口就被喊回宫里听他大哥唠叨了大半个时辰,好不容易领了活能走了,结果太后娘娘又把他扣在那儿絮叨了一个多时辰,还非得让他陪着用膳。
好说歹说,他以办事为由出了宫,结果太后娘娘派了个内侍跟他一起,他只得先去度支司,之后又去了刑部,那内侍见他当真有事在身,便回宫复命了。
然而几番耽搁,他还是在生辰宴结束之后才赶到。
徐琢眼尖得厉害,没过一会儿就发现了骑在马上的赵洵,挂在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赵洵扔了缰绳,把马鞭丢给范义,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徐御史府上可真热闹,不知有何喜事?”
张氏曲膝行过礼,才道:“今日是小女生辰,因此府里才办了生辰宴。”
“原来如此,那便祝令嫒生辰吉乐,”赵洵故作讶异,“不过今日只是路过,未带贺礼,改日再来补上。”
徐琢眯着眼睛看他瞎说,客气道:“王爷不必如此客气。”
赵洵厚着脸皮请求:“方才从度支司回来又去了一趟刑部,正好有些渴了,听闻徐御史家藏茶无数,我也甚喜饮茶,不知徐御史可否容我厚颜讨杯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