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薄命册(133)+番外

作者: 童梦同 阅读记录

念完一篇,婆媳两个都沉默了一小会儿。

“荒唐,这听着怎么不对劲呢?”赵太太皱着眉,生起闷气。

“是有些自相矛盾,这道理说不通啊!这个娶了小脚女人为妻的男人,一会儿说看不得小脚女人唯唯诺诺,一会儿又说劝妻子放足,妻子完全不听固执己见。这是什么?”

原来这一期的《新女性周刊》,刊登了一篇稿件,作者是个男子。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封建包办婚姻,言说父母给自己找了一个旧式女性,一个小脚女人。这对于他这个受过新式教育,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作者描述他的小脚妻子,受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毒害至深,说话细声细气,行事看人眼色,全无主见。

作者声称,出于好意,也希望从封建压迫下解救妻子,但她却冥顽不灵,固守旧道德。作者写道每次跟妻子提及放足,她就一声不吭,轻轻走开,全然不以为意。

顾青看了都觉得可笑,这样的东西居然就发表了,谴责一个惟命是从的女人固执己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边说妻子唯唯诺诺

,三从四德,一边又嫌弃不听话,这是几个意思呀?

赵太太也生气,“这分明是男子胡说,发表这样的东西让人生气,欺负小脚女人不识字,不能为自己说话吗?”

“算了,我们不看这些男人写的,我们看看有没有女人写的。”顾青找了半天,好容易找到一篇作者名字像女性的,可是,看了题目,又抬眼看婆婆,“算了,还是不念了。”

“怎么了?”赵太太奇怪,“什么不能念啊?这男人写文章骂女人,女人总不能也写文章骂女人吧?”

顾青硬着头皮念了题目,“这个题目是《旧式女性真可怕》。是个女作者写的。”

“什么?可怕?”赵太太睁大了眼。

“算了,不念了,没什么好话。”

“念!为什么不念?我要听,我要看看她说什么?”赵太太已经做好生气的准备了。

顾青只好念起来。

这篇文章是一位自称新女性的女作者写的,通篇都在批判旧式女性,文笔犀利、内容丰富,从家中长辈,到邻家女子,再到儿时好友,但凡遵循旧道德的女性,都被她批评了个痛快。她说了旧式婆婆虐待媳妇致死的例子,也说了放弃了自由恋爱屈从于父母嫁人的姑娘,还说了给丈夫主动纳妾的妻子……

这位女作者总结,“旧式女人的主要外表特征是盘头、缠足,她们的性格表现是对男人和长辈隐忍、顺从,对小辈苛刻、欺压。尤其是老年旧式女性,眼神里总是闪着挑剔的光,内心多阴暗、扭曲。她们一辈子受着父亲、丈夫的压制,受够男人的欺压,平生只有一次欺压男人的机会,就是到了老年可以用孝道来压制儿孙。比如,包办婚姻,给儿子娶个跟自己一样的小脚女人……”

“够了!”赵太太已经快气炸了。

顾青吓了一跳,赵太太忙跟她解释,“淑荷,我不是说你。我是说那个女作者。让她把我们这些小脚女人说成什么了!”

顾青心想,这还是最后一段没念呢,最后一段还写,“这些旧式女性是按旧道德长成的,必然是旧道德维护者,然而新社会新风尚下,她们这些与社会新风气格格不入的女人,必然会走向悲剧,后者去毁灭他人,或者自毁……”

“这么极端、激烈的东西,怎么能发表出来的?真是奇怪了。编辑都不审稿的吗?”顾青摇头叹息,“这个女子也许是受过哪个旧式女性的欺负,就恨上了所有旧式女性,可是她这样口诛笔伐,却是骂了所有小脚女人。”

“其实,我看到有

些读者如果对文章不满意,是可以写信给杂志社的编辑,给他们提意见的。”顾青试着建议。

“能行?”赵太太问。

“能行的,我还看到有不错的读者来信被刊登呢。”

“那敢情好,媳妇,我来说,你来写,一定要给他们提提意见。”

于是,赵太太口述,顾青整理,两人给杂志社写起信来。赵太太大致的意思是说,那位男作者的语言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真实性值得怀疑。而那位女士思想太偏激,骂了所有的小脚女人,裹小脚就一定道德不好,这说法真奇怪,读者看了不舒服。

赵太太还特意问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顾青告诉她,“叫林安妮,作者身份是女中学生。”

赵太太皱眉,“这是起了个洋名儿?是自己改的吧?什么样的人家出了这样偏激的女子。”

顾青心想,说不定以后您还会看见她跟您儿子结婚呢,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个林安妮多半就是后来跟赵锦丰谈恋爱的林安妮。因为,不光名字一模一样,连用的语言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对小脚女人的形容。

晚上,赵太太睡下了,顾青点亮了煤油灯,又开始爬格子,她决定明天寄两封信出去,一封是替赵太太写的读者意见,一封是自己的投稿。边写边想:不管你是不是那个未来的小三,接招吧!让你知道,小脚女人可不好惹!

两天后,《新女性周刊》收到了一篇投稿,名字就很有意思,一个年轻的女编辑立刻被吸引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文章里写,看了一个女人写的《旧式女性真可怕》后,有一种感触,那就是,比旧思想、旧道德更可怕的,是社会对本来是被压迫者的小脚女人的冷漠,是女性对女性的苛刻……

女编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主编,主编看了作者写在前面的读后感,也是惊出一身汗,因为这个读者非常尖锐地指出,《新女性周刊》充斥了对女性的批判,而且大多数投稿者,是男性,这个周刊已经快成为男性攻击女性的阵地,而不是为女性呼吁的场所,叫“厌女周刊”似乎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