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薄命册(134)+番外
这些话让主编警醒了,确实,因为女性识字率低,大部分投稿者还是男性,他们多少对女性有些看法,所以,读者看起来,杂志有“厌女”特点了吗?这可太危险了,因为杂志原来的读者群是以女性为主的。
女编辑问,“这个,要刊登吗?似乎对我们也有些批评了。”
“登,一定要登。你看这一句,‘旧时代,女人为难女人,是因为男女不平等,女人
无法与男人抗争,只能去为难比自己地位更低的其他女人。但是新时代,为什么还是女人为难女人呢?一些自诩为新女性的女子为何总是要去抨击小脚女人呢?为什么不去批判让迫使女人裹小脚的男人呢?这种女人为难女人的行为,本身就是旧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
总编激动地用手指敲桌子,“下一期周刊就登出来这篇《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算是跟上一期的《旧式女性真可怕》打擂台,这就好看了,一定吸引读者。”
“可是我们下期排版已经排好了。”
“那就重排!”
于是新一期的《新女性周刊》就刊登了“何书方”写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一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有人因此激动地写信给杂志社,发表感慨,说终于有人为旧式女性说句公道话了,让她们成为旧式女性的不是她们自己,而是她们的父亲、丈夫,而是曾经制定了旧规矩的男人们。
在一所女子中学里,一个女学生拿着新一期的《新女性周刊》跑进教室,“林安妮,林安妮,你快来看,你上次发表的那篇文章被人驳斥了,有个叫何书方的作者,写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来批判你呢。”
“什么?批判我?还有人要为旧道德和旧式女性唱赞歌吗?”林安妮听了很震惊。
等她看完了这篇文章,气得浑身发抖。
林安妮在上一期《新女性期刊》发表了文章《旧式女性真可怕》,批判旧式女性,当别的女同学发现后,惊喜地跑来问,“林安妮,这是……你发的吗?名字一模一样,也是女中学生。”
林安妮心里自豪,但是还有谦虚下,“哎呀,我也不知道,随便瞎写的,居然就发表了,我也很意外呢。”
“谦虚什么啊!分明写得很好。”
“就是,我们就是要批判旧式女性,那些小脚女人老是看不惯我们新女性,我们要利用舆论的力量,传播新思想!”
……
同学的赞誉犹在耳边,可是现在,不过一周的时间,就有人文字如刀,字字诛心,说什么女人为难女人,说什么自己的思想是旧道德的延续,可恨!居然这样就把自己的观点全部推翻!
这个何书方!他倒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了!林安妮看了作者的名字,又领教了这人的文笔,自然就以为何书方是男性了。
“不行,我要重新写一篇,好好的清缴这个道德骗子!满嘴胡言乱语!竟然就这样轻易地是非颠倒!他这是复古逆流,这
是反对新文化!”
旁边以为同学有不同观点,“其实,还好啦。人家也没有反对新文化,只是同情旧式女性罢了。”
也有人说,“林安妮,我们要考大学的,今年同德大学要招收女子班,还是赶紧复习功课吧。别跟人怄这些闲气了。还影响心情。”
“你们知道什么,他全盘否定我的思想成果,这不能忍!我一定要批判他!对待这样旧道德的卫道士,就应该口诛笔伐!”
第90章 小脚新女性6
在林安妮气得要疯的时候,顾青在给赵太太念新一期的《新女性周刊》,赵太太听到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读者来信刊登出来了,很是高兴了一回。末了,还拿过来杂志,自己看看,“赵——美——兰,这是我的名字,这三个字我认得;这两个是‘读者’,我也认得……”
难得婆婆有兴致,顾青就干脆把这一篇文里的字都教婆婆念会了。
赵太太打这以后,就愈发认真地习字、听报,又遇到格外不能忍的,就让媳妇帮她写信给报社、杂志社,赵太太口述,顾青书写、润色,婆媳俩相得益彰。
每每这个时候,赵太太就叹气,“我儿媳妇是多好的女子,秀外慧中,可惜,我那儿子糊涂,老想……哎!算了。过得几年,若他还是这样,我就给他纳个妾,生了孩子抱在你跟前,有我在,绝不会让妾室对你不敬的。”
顾青一听,心想,可别提妾室了,你儿子痛恨妾室这种封建糟粕,人家只喜欢重婚。
见儿媳低头不吭气,赵太太还以为她不喜欢妾室,也就不再提了。其实,赵太太也知道多一个人多一份是非,一个家要安宁,还是一夫一妻最好。
不过儿子儿媳还年轻,倒也还能等等,媳妇现在从外表到思想,都算得上新女性了,或许儿子和她能日久生情也说不定,赵太太这样一想,就决定再等等。
只要赵锦丰来了,赵太太就尽量走开,让小两口相处,可惜这俩人都厌恶对方,顾青是能躲就躲,赵锦丰是低头喝茶看报不抬头,完全没让对方入自己的眼。
儿子的心意并没有改变,赵太太也无奈,但是她也不敢硬劝,已经知道儿子对父母做主包办婚姻很反感了,硬逼就把儿子逼走了。
不过赵锦丰不爱理人,顾青正中下怀,她巴不得这人少来。
神父的下午英文班,学员来来去去,有的人来一次就不来了,有的人坚持几天,有的人时来时不来,像顾青这样每天雷打不动,坚持数月的,只有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