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安(143)+番外
太医们低低的声音断断续续飘入耳中,虽未明言,但字字句句都在说着榻上那人性命垂危。
阮如安站在门外,指尖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微微发白,目光死死盯着榻上的人。
四周死寂,她只觉得自己的呼吸似乎也随着他的胸口起伏而放缓,每一次波动,都牢牢牵扯着她的心。
“穆靖南……”她低声唤着,语气轻得几乎被风吹散,藏着深深的担忧与压抑的情绪。
她没有推门而入,只是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直到冷风将她的身影埋没在黑暗中。
良久,她终于还是攥紧拳头,冷声对着一旁的冬儿道:“备轿,本宫要去趟大理寺。”
纵然穆靖南有千万般不是,那也都是他们的家事,与外人没有半点关联。
他眼下被折腾成这个样子,她哪里会让身为罪魁祸首的程筑好过。
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也不能够的。
-
皇后火急火燎出了太极殿那一瞬,那位守在龙榻前的叶太医面色都轻快了不少。
他再瞥了眼皇帝胸口那浅得快要愈合的伤口,默不作声的缓缓退了下去。
这个时候,闭好嘴就是最大的识相。
四下无人,李大监这才扶着穆靖南起了身。
他只抬手将才刚冬儿从坤宁宫呈来的锦盒递了上来,遂恭敬道:“陛下,这是娘娘送来的扶曜丹。”
那锦盒上印着的梅样栩栩如生,穆靖南眸光微沉,却也认得,那是阮氏的族徽。
昔年阮相游历四方,曾遇一高人赠此丹。
此丹珍贵,传闻是可活白骨,逆乾坤。
见皇帝神情恍惚,李大监忙会意的打开那锦盒。
烛光映照下,赤红的扶曜丹微微泛着光泽,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只闻上几息,都能窥其不凡。
“她终究还是舍得。”穆靖南低声自语,语气里却听不出是欣慰还是自嘲。
说罢,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穆靖南只是低头注视片刻,抬手轻轻将盒盖合上。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他顿了顿,补充道:“将这东西收好了,往后寻个机会还给她。”
她能舍得将这样珍贵的东西给他,想必也不是对他一份情谊也没有的。
只是这里面有没有掺杂别的东西,
“是。”李大监应下,遂趋步退了下去。
只是这般,屋内唯余下他一人。
穆靖南沉默半晌,他的手缓缓从胸口移开,指尖落在身侧的被褥上,轻轻摩挲着。
终于,他还是低低笑了笑,眼神中却泛起一丝莫名的苦涩。
-
大理寺,寒夜如刃,冰霜漫上墙壁。
囚室内灯火微弱,光影将墙壁上铁链的轮廓映得森然可怖。
程筑被锁在木椅上,鬓发凌乱,面容苍白,身上的灰袍满是污渍。尽管如此,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带着刻意的倔强,仿佛想借此撑起一丝残存的尊严。
一阵清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逐渐打破牢狱的死寂。铁门被缓缓推开,低沉的“吱呀”声刺入耳中,寒风随之灌入,带来一股隐隐的梅香。
来人正是阮如安。
她一身素裘掩身,面容在昏黄的灯火中显得愈发冷峻。
停下步子,她的目光轻轻扫过程筑,未曾有一丝停顿,仿佛眼前不过是块无关紧要的物件儿。
“程大人。”她的声音缓缓响起,如冰面上的薄风,既轻又冷,“不知这枯坐囹圄中的感受,可还安稳?”
将要三司会省,她虽动不得程筑性命,打一打、讽刺几句确实能够的。
程筑抬眼,唇角扯出一抹冷笑:“程某何德何能,竟让娘娘亲自前来看望?莫非娘娘担忧程某失了这条命,不足以向天下交代?”
“交代?”阮如安轻轻一笑,唇角的弧度浅得几不可察,却透着讥诮,“程大人当真以为,你那点生死存亡,值得本宫大费周章?”
程筑闻言,瞳孔微缩,随即压下情绪,强撑道:“如此说来,娘娘今日所为何事?”
“本宫不过一时兴起,来瞧瞧程大人是否过得安好。”
阮如安缓缓在他面前站定,居高临下,语调中似有若无的惋惜,“毕竟,昔日清流之首,如今竟也落得这般模样,真叫人唏嘘。”
来时她已吩咐心腹屏退四周,更有容冰在外头守着。
她是气极了,又是心烦极了…….如此这般,此时同程筑说起话来,自然也不大顾及了。
“娘娘无须感叹,清流志士心怀天下,本官自知赴死而无怨。”程筑语气冷硬,试图稳住气势,然而他的双拳却悄然握紧。
他素来孤傲,如今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这般阴阳怪气,哪里真沉得住。
阮如安看在眼中,神色未动,只是轻轻抬手,将灯芯挑高了一分。
“程大人此言,倒让本宫生出几分敬意。”
她轻轻叹息,“毕竟,连堂堂清流之首也能被如此轻易弃之不顾,可见所谓志士,终究不过一场虚名。”
程筑脸色一变,声音骤然拔高:“娘娘此言何意?”
“何意?”阮如安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像是淡淡拂过的一道刀锋,“本宫的意思,难道程大人不明白么?你自入狱以来,可曾见过哪位同党前来营救?还是说,程大人到如今才察觉,自己不过是被推出来挡刀的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