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安(73)+番外
他朗声道:“今日出征,为大唐平定边疆,护我百姓,凯旋归来!”
话音刚落,军中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天际,誓言于雪中化作满腔热血。
此话说的极为振奋人心,围观送行的百姓听了定国公这话,也都觉激昂不已。
众人看的热血沸腾,纷纷低声谈论起来。
长安城外,寒风凛冽,百姓们裹着厚重的棉衣,站在道旁目送军队出征。定国公高坐马上,神情威严,目光如炬,身披甲胄,气度非凡,昔日英姿依旧。众人看得热血沸腾,纷纷低声议论。
“定国公年纪虽长,威风却不减当年,果真是大渊忠义之臣啊!”
“正是如此。定国公身份尊贵,更也都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甘愿披甲上阵,远赴边关,抵御外敌,实在是难得。”
“听闻定国公不但忠于国事,对家中亦是如此。定国公与夫人伉俪情深,身边儿从未添人,实在令人羡慕。”
“是啊,如此忠诚仁厚之人,自然配得咱们敬重,朝中官员也该好好效仿效仿。”
话茬说到这儿,忽有人叹道:“唉,若朝中皆是定国公这般忠正之人就好了。你们可曾听说,那刑部尚书吴大人,前些日子养的外室走丢了,那官兵四处搜寻,那阵仗声势闹得可大!”
闻言,众人纷纷侧耳倾听。
“正是了,那些军爷还来敲我的门,问咱有没有见过一个蓝眼睛的女郎,天爷呢,什么人是蓝眼睛,要真有,可不就成了妖精了?”一个小贩接话道。
“说你孤陋寡闻吧,”旁边一个赶车的汉子忍不住笑了笑,接过话头,“那蓝眼睛的女郎听说可是从突厥或契丹来的,也不知怎地就被吴大人收作外室,藏在府中,这么多年都没露过面。”
“哦?竟是契丹人?这吴尚书真是大胆,竟与外邦人搅在一起!”一位中年妇人轻声道,眼中透着惊讶。
“可不是嘛!我听说那女郎生得标致非常,皮肤白得像雪,眼睛蓝得像天,跟咱们这边的姑娘完全不一样。”一个年轻小贩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与不屑,“也难怪吴尚书天天放不下心,外室走丢了,还满城寻。”
“真是荒唐!”一个老者摇头叹道,“堂堂三品大员,竟与异族女郎牵扯不清,真不知朝廷如何容得下他。”
“……”
此事开了头,便再没停歇,这样有意思的“流言”,被“有心人”添油加醋的传开来,如狂风骤雨席卷着全城,直至传得人尽皆知……
第39章 梅林 这平日里荤腥不忌的雄狮什么时候……
正月初三。
坤宁宫内, 炉火正旺,蓬勃的暖意如同流水般在殿内蔓延。外头的雪花纷纷扬扬,仿佛要将天地间的喧嚣尽数遮盖。
帘帐低垂,光影斑驳中, 锦被层叠, 映衬出两人偎依而眠。
阮如安蜷缩在穆靖南的怀中, 睡得正熟。她只着了一件薄薄的中衣, 轻如蝉翼, 肩头微露, 白玉般的肌肤在暖黄的烛光中愈发显得细腻柔滑。
穆靖南早已醒来, 他斜撑起身子, 动作轻缓,低头凝视着怀中之人, 手指轻轻抚过她的肩头,那冰凉的触感让他眉心微蹙。
他面色沉沉, 带着一股令人捉摸不透的情绪, 又灼灼聚于阮如安沉静安和的面容。
半晌,也不知想到什么, 他轻轻将怀中人搂得更紧, 指尖滑过她的长发,又落在她纤软的腰身。
这一番动作轻缓, 阮如安毫无察觉,只是更紧地偎入他的怀里, 她的手无意识地搭在他的腰间, 轻轻动了动,熟捻又旖旎。
夫妻六年,她显然是早已习惯了这样亲近的相拥而眠。
穆靖南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只那眼眸中透着复杂,像是被温柔包裹着的冰,却在内里透着一股未散的寒意。
几息间,他低头在她耳边呢喃,声音低沉:“安安,你究竟想做什么呢?”
半梦半醒间,阮如安只觉得耳畔传来低语,她呢喃一声,未及细听,便又沉入了梦乡。
穆靖南注视着她的睡颜,眼底的冷意未曾消退,他将下巴搁在她的发间,轻轻嗅着她发上的香气,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暂时忘却心中的不安与疑虑。
窗外的雪花依旧飘舞,天地一片静谧,唯有坤宁宫内的这一隅,氤氲着难
言的温情。
-
阮如安醒来时,枕边人已不见了踪影,她缓缓支起身,环顾屋内,正欲开口叫冬儿,却见穆靖南正坐于一侧,手里翻看着奏折。
因着今儿个休朝,他只一身青衫罗袍,纹理雅致。
他背光而坐,眉眼如山川清远,鼻梁笔挺,嘴角微勾,不怒自威。乌发披散,映着晨曦淡光,宛如玉石生辉,一翻一捻时,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雍容自若的矜贵之气。
瞧瞧,这可不就是一副《美人阅书图》么。
若有笔墨在手,阮如安正想将眼前这般个美景记录在册。
正想着,她看得入了神,全然没察觉到穆靖南缓缓投来的目光。
“既醒了,便先起身用过早膳。”穆靖南并未放下奏折,他只坐在檀木椅上,动也不曾动,隔着老远同阮如安说话,“孩子们一早来了,都正等着你。”
若换作平常,穆靖南早早便来了榻前,怎么也是先要与她温存片刻才允她起身的,怎的今儿个是什么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