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190)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李老板因为有商队可以把香皂运去南方卖钱,若是他也有了商队,岂不是自己可以把货运过去卖了?

第95章 突发

商队的事情姜余如今也仅仅是想一想,他明白商队并不是那么容易组建的。

他想组建商队就需要有一个自己信任过的人领导商队,同时商队还是个很危险的工作,因此组建商队不仅需要有人有钱,还需要承受很多责任。

那些成熟的商队打通的路,哪个不是用商队成员的命硬生生踏出来的?

又过了十来天,顾文承放了农家,大家伙打算回村一趟,顾文华和顾文渊两个半大小子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家这么长时间过,这次说要回家,两个人都很激动。

姜余道:“引泉和郭山就留在府城吧,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你们也不必开铺子,就当我给你们放假歇息了。”

引泉和郭山笑着点头答应。

姜余看向禾姐儿,“禾姐儿,你要不要回去。”

禾姐儿出来已经大半年了,中间她寄了一封信和四两银子回去,如今姜余问她要不要回家看看,禾姐儿犹豫了两秒,最终点头。

“我也回去看看。”

顾文华和顾文渊两兄弟下午就跑出去采购东西准备到时候拿回家。

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也出门买了些东西。

姜余给顾母买了几尺府城时兴的料子,顺便还给两个伯母也买了一些,他还买了些府城里才有的糕点。顾文承则是采购了一些府城的清酒,还买了些茶饼和上好的烟叶。

第三日清晨,一行几个人坐上了返回宁隆县的船。

一路上很平稳,可能是最近水流比较快,姜余发现这次坐船返航比之前他坐船时快了不少,如今都还没到傍晚,竟然已经快到了。

顾文承也明显发现了这个不正常的现象,而且他发现河里的水流明显比较混浊。

顾文承在路上的时候曾遥遥往岸边看过,观察了一下两岸的情况,发现这水流并没有给两岸带来什么太大的影响。因此,他猜测肯定是上游下大雨,才导致如今河流中的水速变快的。

下船时姜余玩笑的说了一句,“今天的船很快,船家肯定是个老把式吧。”

撑船的船家帮他们把东西船上拿下来,闻言道,“要是往常,老把式也走不了这么快,今年雨水多,要不是上游有个县被淹,咱这边如今还不能走船呢。”

顾文承和姜余闻言都是一顿。

姜余不可思议的道:“被淹?”

船家的儿子开口道:“是啊,好几年都没听说过发过水了,结果今年又出了这档子事。听说南边的一个府城发大水,直接淹了两三个县,那水顺着河道往下流,路过广平府的河湾县,直接把河湾县的大坝冲垮了,还是晚上被冲垮的,也幸好河湾县有个地方地势低,水流全往那低地方流,这才没直接淹了县城和村子,只是淹了些荒地。

你们不知道,前几天河里的水更浑更急,我家这船前几天根本不敢下水。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河湾县那边的洼地分过去了些水,让水流变缓了,否则到现在还不能走水路呢。”

船家道:“河湾县那地方不好,恰好在河道拐弯的地方,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个好地方。也是这些年没发过大水,上了年岁的人都知道一发水河湾县必被淹。”

“老爹我怎么不知道这个说法?”

“废话,你才多大。”

“……”

听着船家父子的碎碎念,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不好看。

几个人雇了一辆驴车回家。

路上姜余没忍住,道:“广平府和宁化府距离的也不算太远,没想到广平府那边有地方被淹了,咱们在宁化府竟然连听都没听说。”

顾文承握住姜余的手,“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咱们小老百姓不知道很正常。”

虽然顾文承这么说,但是他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在这个生产力如此底下的时代又发生这样的自然灾害,对普通百姓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如今恰逢秋收,种地的农户一年到头就靠这点粮食活,现在一场大水全没了。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下不知道又要饿死病死多少人。

只盼着如今秋天天气转凉,寒冷的空气能抑制一下细菌的蔓延。可是新的问题再次出现,要是天太冷,就会把人冻死,更别说如今无家可归的受灾平民了。

顾文承侧了一下身,让姜余靠自己能靠的舒服一些。

他看着姜余的侧颜,如今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这是道德意识底下,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他能努力护住家人的安全已经很不容易了。

驴车走出县城,行驶在乡间小路上。

可能是前两天下过雨,本来就凹凸不平的路面更加难走,驴车在这种路上不仅走不快,还颠的人难受。

顾文华和顾文渊两个人年轻小子今天本来就坐了一天的船,他们从驴车上下来。

顾文华道:“我还是自己走吧。”

顾文渊附和:“我也要自己走。”

就在这时顾文渊突然看见路边有个人躺在哪里。

“那里怎么有个人啊?”说着他就走过去,“这人怎么睡这里了?喂,醒醒,醒醒……”

顾文华一不留神就看见顾文渊跑去路边叫人,他连忙跟过去。

“你别乱动,万一这人……”

此时顾文渊已经把地上的人翻了过来。

顾文华震惊的看着地上的人,虽然对方此时邋遢了不少,但是顾文华还是认出此人正是半个月前从肥皂铺子里花了二十两银子买肥皂的李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