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191)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小余哥,小余哥你快看,是李老板!”

姜余惊讶的伸头看过去,“什么!?”

驴车停下,一群人围着躺在地上的男人看。

姜余惊讶的道:“的确是李老板!”

禾姐儿不解,“李老板?”

顾文华在一旁解释道:“李老板是个行商,他家里也是做这个的,听说他自小就开始跟着家人外出走商了。他还有自己的商队,我还见过呢,那商队里有一半的人都是身高八尺的壮汉,那些人一看就知道是练家子。”

说着顾文华看向姜余,“小余哥,李老板如今这个样子,他不会是被人打劫了吧。”

姜余点了点头,“有可能。好歹认识一场,咱们把他搬回家吧,总不能眼睁睁见他在躺这里不管。”

顾文承道:“家里不是还有我的书房吗?到时候可以先把李老板安排在书房里。”

于是顾母和顾父两个人欢天喜地的迎接儿子和小余回家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他们二人身后的驴车上还拉着一个乞丐。

姜余和顾文承两三句话说明了“乞丐”的身份,几个人合力把李老板搬到书房的床上安置好。

顾父顺便去请了身为村中草医的顾家三爷爷过来瞧瞧,最后三爷爷开了两个方子,并嘱咐说喂对方一些粥和流食就可以了。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言语间的谈话总离不开今天带回来的陌生人。

姜余道:“据我所知,李老板家境殷实,他是顺州府人士,常年跑来永平府做生意,顺州府出丝绸,李老板经常带着丝绸到永平府卖,再从宁化府买东西运到顺州府去,我猜他就是利用其中的差价来做生意的。”

说着姜余皱了皱眉,“但是按道理说李老板常年在两地走商,商队的人也不少,而且他们这种商队一般走的都是他们自己熟悉的路线,是不会轻易改变路线的,也不知道这次他遭遇了什么,才会变成现在这副样子。”

顾母听着睁大眼睛,“不会是遇到劫道的了吧,他这副样子明显是被人抢了。”

顾父也跟着点头,“可能是遇见匪贼了。”

顾文承突然开口,“我猜他是遇上了流民。”

此话一出,屋子里一片寂静。

顾父神色凝重起来,“文承,你刚刚说流民。”

姜余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流民?”

顾文承解释道:“大量灾民聚集在一起迁徙的队伍,其中那些人也被称为流民。灾民的家乡没法生存,就会去找到能继续活着的地方,灾民人数增多,形成队伍,就变成流民。”

姜余微微怔住明显意识到了什么。

他听顾文承继续道:“流民长途跋涉,并且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偷、抢、杀人的事件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顾文承在桌子下面的手握住姜余的手,“我之所以说李老板可能是碰到了流民,就是因为顺州府在宁化府的南边,途径广平府也就是说若是李老板想要从宁化府返回顺州府肯定会遇上灾民。”

姜余喃喃道:“可是李老板一般都是走水路……”

姜余还没说完就卡壳了,他突然想起来白天船家父子曾经提过“前段时间水路没法走”。

而李老板正是小半个月前离开宁化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老板和他的商队根本没法走水路,他们想回顺州府只能走陆路。

顾文承此时看向顾父,“爹,既然我们在路边能发现李老板,很可能流民也会过来,所以咱们得尽快收割田里的粮食。”

姜余立马就明白了顾文承的意思,“爹,文承哥说的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今正值丰收,若是流民此时迁到咱们这边,到时候一群饿急眼的流民看见地里的粮食说不定就会出乱子。”

姜余挨过饿,他知道挨饿的滋味又多难受,诗经上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流民本来就失去自己原本的家,他们其中有些人还失去了家人。一群失去一切又饥寒交迫的人突然看见眼前有大片的粮食,会做出什么事来可想而知。

村里农户最看重粮食,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现有人公然抢粮食,势必会发生冲突。

文承哥说的没错,的确需要尽快收粮,而且要越快越好。

顾文承开口,“爹,我觉得这件事咱们得和大伯说一声。”

顾父点头:“等咱们吃完饭,我就去找你大伯说一声。”

第二日一大早,顾大伯便来了他们家。

“文承,你救的那人醒了吗?”顾里正进门后第一句话便是问的这个。

姜余隐约听见有人说话便从屋里出来,看见来人是顾大伯回答道:“文承哥和爹去三爷爷家里,母亲一大早出门了,都不在家。”

顾里正现在一看见姜余就高兴,他把自己那吊儿郎当的小儿子送去姜余那里学本事果然没送错。

这次小儿子顾文渊回家,顾里正总觉得小儿子和之前变化挺大的,好歹现在他看着小儿子没以前那么想抽他了。

“小余你在家也行。”顾里正又问了一遍自己刚刚的问题。

姜余回答:“还没有,早上喂了些粥和水,但是人一直没清醒。”

顾里正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流民会过来的事情,你有几分把握。”

姜余答:“没有把握。”

顾里正:……直接被噎住。

姜余特别实在的道:“大伯,我们是真没有把握,昨天说的那些也都是假设。”

顾里正沉默在坐在一旁的矮凳上,开始抽旱烟。

姜余见状问:“大伯,咱们最近不是正要秋收吗,只不过是让大家抓紧时间快点收而已,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