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192)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顾大伯叹了一口气,“前天夜里下了场雨,如今田里湿歪歪的,大家伙都想晚几天等田里的地面稍微干一些再下地收粮。”

姜余一时间还真没想到这一茬。

过了一会儿顾文承和顾父两个人回来,姜余在后院忙活没有听他们在屋里谈什么,他只知道当天下午大伯再次敲响了长坪村中央大槐树底下的铁铃。

因为情况不确定,顾大伯没有说流民要到,而是说接下来几天可能会再次下雨,要大家抓紧时间抢收粮食。

这个说话果然被大部分人接受,一时间整个长坪村的村民都开始了抢收粮食。

至于荒地里种的甜菜,顾不上就顾不上吧,总得弄好一样,再顾另一样。

就在四天后,姜余就听人说最近县城出现了不少头上插草的人。

人牙子准备卖人的时候,就在被卖的那些人头上插草,再拉到大街上去卖。

姜余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一紧,那些人牙子手里的人都是从哪里来的自然不用猜。

文承哥直接就和他提过,灾荒年间卖儿卖女的都是平常事。

又过了三天,果然有人看见了灾民,而且让大家都惊讶的是,灾民的数量在渐渐增多。

顾里正见状再次通知各家各户抓紧时间抢收粮食。

很快大部分农户的粮食都收完了,但是灾民的数量依旧在变多,顾文承私下和姜余猜测这次受灾面积肯定很大,至少要比之前船家说的要大得多。

恐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天姜余他们正在家里吃晚饭的时候,顾大伯和顾二伯突然急匆匆的上门。

此时顾大伯脸上的神色凝重,“出事了,听说王东村几户村民发现灾民偷粮,双方起了冲突,当场便闹出了人命。”

听到顾大伯这番话,在场的众人纷纷大惊失色。

顾二伯脸上的表情也不太好看,“我听说,王东村的事已经不是第一起了。”

顾文承皱眉,“县衙呢,县衙没有管吗?”

顾大伯苦笑一声,“县衙已经在城墙门口支了粥铺施粥,但是灾民太多了,而且我感觉那其中不乏混水摸鱼的人。”

说着顾里正压低了声音,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今日去县衙听说南边一些州府的县城里发生了暴乱,一群流民直接冲进了府衙。这件事发生以后,不少县城直接关闭城门不许再放灾民进城,再加上咱们相邻的广平府也受了灾,所以咱们这边灾民才会这么多的。”

顾大伯愁的一时间像是老了几岁,“那些灾民全部聚集在了县城那边,咱们村距离县城近,现在家家户户又都存着粮食,平时还遭贼惦记呢,更别说如今了。这些天我聚集一下村里的青壮劳力,分成小队让他们在村子周围巡逻,避免村里出现意外。”

顾母听着紧张,“那么说,咱们没法把粮食卖出去了?”

姜余道,“灾民都聚集在县城周围,恐怕现在没人敢拉着粮食去县城卖。”

第96章 心凉(捉虫)

一时间,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听说这些日子陆陆续续还有灾民往这边赶过来,如今县衙虽然开了粮仓施粥,但他们这边只是一个小小的宁隆县,外面灾民数量不少,现在这种做法明显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其他地方发生暴乱,朝廷肯定是第一时间把重心放在发生暴乱的地方。因此姜余立马就意识到,前往这边的赈灾的官员肯定不会来的那么快,估计外面还得乱一段时间。

顾里正语气沉重的道,“我听说今年年初时,朝廷和草原的鞑子打仗,大获全胜诛灭对方两万兵马,但也因为这件事调过去不少粮草。如今又发生水灾,现在又恰值秋收,县衙粮仓的粮食恐怕不多了。”

姜余点了点头,感慨道:“知县大人的压力恐怕很大。”

此时李老板走进来,就在当初顾大伯第一次让村里人赶快收粮的那天晚上,李老板就醒了。

但是如今外头那么乱李老板也没地方去,于是只能一直留在长坪村。

李老板道:“上年朝廷下令着宁化府,顺周府,广平府,永平府四大府城调粮食,我有个兄弟在老家县衙做个闲职,这消息是我和他吃饭时得到的。”

李老板坐在凳子上,“如今秋收刚过,各地的县衙没来得及收粮,我猜如今这四个地方粮仓中的粮食都不多。”

而且,粮仓也是县衙最容易亏空和做假账的地方,即便是朝廷查的再严,那群贪官污吏也有办法从里面捞钱。

若是一个县衙粮仓里粮食的实际数目和账目上的不一致,但又恰逢朝廷征调粮食,那些人怎么也不敢违背朝廷的命令,因此就变成了调粮必须得调,但调粮以后很多县衙的粮仓就空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县城在发现流民朝他们那里赶来的时候会紧闭城门,不让流民进城。

因为他们县城的粮仓里压根就没有粮,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开仓施粥赈灾,所以只能紧闭城门,看流民如同看洪水猛兽。

李老板经商多年,深刻了解到那群人到底有多贪,他们真的是油锅里的钱也敢伸手捞。

于是李老板在得知宁隆县的知县竟然开仓放粮的时候,还微微愣了几秒。

听到李老板的话,一时间屋里的众人更加沉默了。

又过了五六日,渐渐没有什么流民再继续往宁隆县这边来,如今宁隆县这边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其实内里惊涛骇浪,只要稍微一点点动静,便如同烈火烹油。

一天中午突然有人敲门,顾母走过去开门,定眼一看敲门的人竟然是周航,此时周航的背上背着芸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