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198)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他先是拿出县衙给的文书,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没有打半点弯子。

梁老板坐在主位置上,姜余坐在下方左边的位置端起旁边的茶慢慢喝。

周航则是从头到尾站在姜余身后绷着那能唬人的脸,一句话也不说。

梁老板听完姜余说的那些后,脸上神色不定,忍不住再次确认。

“姜老板,您说的都是真的?”

姜余道:“盖着县衙公章的文书,就放在梁老板手边,那文书可是知县大人亲自书写,梁老板还不信吗?”

梁老板没忍住又看了一眼放在自己旁边的文书。

其实也不怪他不信,只是姜余刚刚说的也太不可思议了。

如今商户是什么境遇谁都知道,这突如其来的要给商人这么大的便利,实在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而且,起初灾民到县城的时候,不是没有商户主动施米施粥,实在是后面往这边赶的灾民太多了。

凡是有脑子的都知道这情况不对,于是大家都开始害怕,商户和乡绅们纷纷闭门不出,还关了县城中的铺子。

如今城外聚集着大量的灾民,县城中的气氛是一日比一日差,甚至他派出去打探情况的管事,回来以后告诉他说,最近几天县衙在城外施粥的粥明显变稀了。

听到管事带回来的消息,梁老板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敏锐的意识到,县衙给灾民施粥锅里粥变稀就代表着县里的粮仓快没粮了。

这个认识让他怎么不害怕?

县衙没粮,赈粮又下不来,灾民们一旦闹起来,他们这些无权无势手里只有钱的商户就是待宰的肥羊。

如今姜余上门说的消息,都快把梁老板砸晕了。

这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好事!

姜余明显感觉到梁老板的态度发生软化,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道:“梁老板有所不知,因为之前朝廷打仗,调走了不少粮食,不仅的咱们宁化府没粮,其他几个府城也没粮。如今灾民四起,据说有地方的灾民冲进了地方县的府衙抢粮食。”

啪!

梁老板手里的茶杯脱手掉地上,茶杯瞬间被摔的四分五裂。

“真的!”梁老板语气中带着不可置信。

姜余沉重的点头,“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县衙的大人们都猜测朝廷肯定会先平乱,赈灾也许没那么快。县衙的大人们实在不忍心灾民们被活活饿死,这才想出如今这个法子来。”

说着姜余站起身,给梁老板作揖,梁老板赶紧起身拦住姜余。

姜余道:“如今我是代表县衙来和梁老板谈的,梁老板您若是捐粮,那便是整个宁隆县的功臣,是灾民们的救星。知县大人是不会让功臣寒心的。”

梁老板听完后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高兴,态度更是来了个大转弯,一改刚刚还有些高傲的姿态,笑着道:“姜老板放心,咱们都是为县衙分忧的,捐粮的事梁某义不容辞。”

姜余立马又给梁老板带了一顶高帽,道:“梁老板不愧宁隆县有名的诚商。也不枉我在拿到知县大人的手书后,第一时间就想到梁老板。”

梁老板高兴的大笑起来,“承蒙姜老板看得起我。”

房里的气氛顿时一片和谐。

姜余在接下来谈话中道:“城外灾民众多,只有梁老板您一个捐粮恐怕压力太大,我小门小户出身对县城大户又不太熟悉,还希望梁老板能带我引荐几位其他商户老板。”

“姜老板前途不可估量,怎么如此妄自菲薄呢?”梁老板大手一挥,“这件事惠及灾民和县城,我又怎么能让姜老板一家一家的跑呢。我这就立即修书,传信给县城中几家商行老板,相信他们接到消息后一定会主动过来的。”

姜余点头微笑,这一刻如同顾文承附体一般。

“那就有劳梁老板了。”

梁老板动作很快,其他商户的动作也很快。

就在中午姜余和周航在梁老板家里吃饭的时候就有几家商行的老板赶了过来。

姜余立马放下了筷子,一瞬间投入了工作。

第二天下午,刘知县带头,身后跟着七八个商人,再后面便是推着木排车上面放着米粮、木材、锅灶的衙差和家丁。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赶到了城外,在门口值岗的衙差见到这一幕,扯开嗓子开始大喊。

“施粥——”

“排好队,排好队!”

“小孩和女人来这边排队!”

“不要拥挤,谁敢闹事就没饭吃。”

“你!说的就是你,老实些!”

“……”

县衙支的粥棚处开始煮粥,跟着来南城门处的商户们开始让自家的小厮支起新的粥棚。

粥棚支起来以后,梁老板再让人在支起的粥棚做上面拉了一条大红底色、黄色字体十分醒目的横幅。

横幅上写着“梁氏米行、施粥救人”八个字。

梁老板看着这条横幅,心中忍不住赞叹起姜余。

不愧是姜老板,同行就是懂怎么给他们这些商户争好处。

站在城门口的刘知县看见商户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建施粥摊,看着一旁县衙施粥摊处冒起的袅袅炊烟,又看到排着队等待布施的灾民。

此刻,刘知县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论迹不论心。

他太阳看着万里无云的蓝天,眼眶隐隐有些泛红。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刘知县喃喃道:“圣人之言,利人千万载。可怜我愚钝至此,如今才明白这句话。老师如今我也真正懂得您之前为何会说‘民入水’了,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