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30)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姜余睡的时间有点长,如今脑子还在发懵。

“文承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顾文承失笑,“一大早就回来了。”

两个人坐在饭桌前吃饭,新来的厨娘手艺不错,顾文承见姜余吃的开心,满意的点了点头。

姜余一边吃饭一边道:“文承哥明年三月得去上京考试,去上京的路途遥远,咱们是不是过了年以后就得往那边赶啊。”

顾文承点头,“没错,只要一开春咱们就得往上京城去。”

姜余想了想道:“到时候咱们可以在那边租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小院子清净一些文承哥也可以认真看书。”

顾文承目光含笑的看着姜余,“今天老师同我说,到时间上京城的房子,他会帮我们找。”

姜余眼神一亮,“那真的太好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过年。

这次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从宁隆县的码头出发,坐船到宁化府,然后再带着江良、马嫂子和引泉一块去上京。

原本也想带上郭山的,结果姜余又想到郭山晕船,这才没有带他。

去上京没有直达的水路,到了那边的码头还得转马车去上京城,一路十分辛苦。

江良在船上把一封信递给顾文承,“这是今天早上小人收到的信件,来信的人说,是老爷的同窗好友写给老爷的。”

顾文承打开信,嘴角慢慢上扬。

姜余见状好奇的道:“是什么信?”

顾文承道:“是沈兄寄来的信,你知道的,沈兄是上京人士,信上说给他想要等我去上京后约我共同讨论诗书。”

一边说着,顾文承一边把手里的信递给姜余。

姜余自然知道顾文承口中的沈兄就是沈之淮。

沈之淮的叔父是宁化府的同知,他本人是上京人士,虽然家中只出了叔父这么一个在官场上的得力人物,但是他父亲却靠着祖上恩荫得了个清闲的官职,而且家中还有几分家财。

后面沈之淮的叔父来宁化府做官,东林书院向来名声在外,所以沈之淮就走了个后门进了东林书院读书。

来这边读书后,又因为一次酒馆的意外和顾文承、姜余二人一见如故,尤其是他还和顾文承是同窗,几年下来关系很是不错。

船上的日子很无聊,于是姜余就搬出了琴,他早就知道船上很无聊,在加上船上晃,也没法看书,所以他就提前带上了琴。

之前顾文承学君子六艺时,刘山长就给了顾文承一把古琴,顾文承学了一段时间,也算是懂个皮毛,只是他对此不太热衷,就没有在继续往下弹。

倒是姜余对这种文艺的玩意很喜欢,之前没时间学,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文承哥教一下自己,到时候他学会了,也可以附庸风雅一下。

一个人教一个人学,就这么一路,开开心心的就去了上京。

四天后,姜余终于看见了自己即将抵达的码头,一直到他脚踩在地面上,他还是感觉地面在晃。

此时一个小厮模样打扮的人,走了过来。

“是顾举人和姜老板吧,小的刘大,是奉我家老爷的命令,来这边接二位进城的。”

说着刘大还递给顾文承一份书信,上面果然是刘山长的字。

顾文承道:“你家老爷是刘鹤年大人?”

刘鹤年正是刘山长的儿子,翰林院侍读学士,乃是从五品官位。

翰林院侍读学士虽然听起来官位不高,但大周朝翰林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其职位颇为清要。

且翰林院本来就是个五品衙门,翰林院学士乃是正五品,以下设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再往下就是官职依次递减的各种职位。

刘大笑着道:“正是呢,我家老爷一早就命人在上京给二位准备了宅院,又命令小的日日在此等候接应顾举人和姜老板入城。”

顾文承道谢,“多谢刘大人,等在下到了上京城之后一定亲自上门答谢。”

刘大道:“老爷说了,顾举人舟车劳顿,等您休息好了再见也不迟。”

顾文承和姜余对视一眼,带着身后的江良、马嫂子和引泉一块上了刘家的马车。

马车不太平稳,但是马车里垫了厚厚的铺盖,可以让姜余和顾文承安稳的坐躺在里面,这一看就是有人特意安排的。

姜余躺在马车里,“刘大人还是真是费心了。”

顾文承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外面,“估计咱们明天下午就能到上京的宅。”

姜余脸上带着疲倦,顾文承把被子往姜余身上盖了盖。

“这几天在船上没休息好,睡觉吧。”

姜余揉了揉眼睛,“文承哥也一起睡。”

顾文承轻笑一声,“好。”

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而且如今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还是慢慢悠悠没有着急赶路过来的。

马车终于到了,姜余下了马车,就发现这里是个长巷子。

刘大敲门,从里面出来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厮。

小厮赶紧顾文承和姜余以后就过来行礼,然后一伙子手脚麻利的开始往院子里搬行礼。

姜余发现这个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四合院,院子还算雅致。

晚饭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都没吃多少,就匆匆休息下了。

这还是姜余这么多天以来第一次睡床。

姜余长舒一口气,“我从来没感觉床竟然这么舒服。”

顾文承也长舒一口气,“赶路还真是辛苦。”

姜余道:“幸好我们提前来了,而且还有人准备了住的地方,否则肯定更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