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35)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我在欺负你吗?我疼你还来不及呢。”

姜余猛一下瞪眼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顾文承。

顾文承微微垂眸,然后朝姜余展颜一笑,然后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从姜余头顶慢慢下滑,一直到姜余的衣带子的地方。

同时顾文承继续读话本子上的内容,“冯三趁着春喜愣神之际,一双大掌向下,一把撤开本来就十分松散的衣带子。”

姜余的衣带子是活结,顾文承轻轻拽了一头,就开了。

姜余此刻,羞的如同一只煮熟的虾子。

偏偏顾文承还在持续发力,有种非得今天晚上把姜余煮成十成熟的不可。

姜余忍无可忍朝顾文承扑回去,顾文承一手护着他,借力躺倒在罗汉床上。

姜余骑在那里,恶狠狠的露出一个小虎牙,“不许再读了!”

顾文承一手揽着对方,入手是一片滑腻,他好似恍然大悟,“原来小余喜欢这样的姿势,为夫记下了。”

姜余伸手去捂他的嘴,“不喜欢!”

顾文承摩擦了一下手里,细腻光滑,温热的同时生机勃勃。

姜余一顿,又下意识去压他的手。

顾文承声音有些哑,“为夫喜欢。”

晚上,就在姜余半梦半醒之际,听到顾文承在他耳边问道,“小余原来是喜欢壮硕的吗?像为夫这种柔弱书生,小余原来不喜欢吗?”

姜余困的眼皮子打架,下意识去抱对方,想让对方快点睡觉,别在折腾了。

“喜欢喜欢,我就喜欢相公这种柔弱书生。”

说完姜余陷入梦乡,就在睡着的那一刻他还有些疑惑文承哥在说哪个柔弱书生。

文承哥总不能是在说他自己吧?开玩笑,这个世界上哪有轻轻一举就能把自己举到墙檐上、哪有提着七八斤重的书箱每天县城村里往返徒步十里地的文弱书生。

此时顾文承嘴角含笑,表情满意的抱着姜余开始休息。

第二天早上,姜余醒过来以后就发现顾文承又出门了。

他站起来去桌子上喝水,看着面前的罗汉床,默默移开了视线,转而又看见被丢在墙角的画本子。

姜余把画本子拿起来,憋了半晌来了一句,“…伤风败俗。”

说完,就把画本子锁在了一个箱子的最下面,心想他这辈子都不要再看这种东西了。

四月,天气已经暖和,衣服也换了轻薄一些的。

这些日子引泉和江良两个人轮流守在贡院门口等着放榜。

这天姜余和顾文承正在吃午饭,引泉突然从外面跑进来,他满脸喜色。

“大喜,大喜,老爷、东家大喜。”

“老爷考中了,会试一共录取二百六十名贡生,老爷排第六。”

引泉笑着道:“沈举人也考中了,只是名次没有咱老爷好,考了第一百三十名。”

会试放榜,再熬半个月就是殿试。

大周朝的殿试,所有贡生入宫接受考教,在奉天殿由皇帝亲自监考,几位内阁学士和翰林院官员当场阅卷,并初步拟订结果呈报给陛下,最终名次由皇帝钦定。

殿试的前三甲共三人,分别是状元,探花,榜眼。

二甲三十人,赐进士出身。

余下的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前一天,他们这些进士被招入宫学规矩,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入宫,诸位贡生先在一个侧殿中等候。

中间有宫人送来的早饭,顾文承只是随大流吃了两个饼,并没有动汤,这是怕喝多了水会上厕所。

吃过早饭后,有宫人宣他们,顾文承排在人群里,跟着队伍往前走,穿个长长的走廊,又穿过两个小红门,一直走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摆着桌子,做前方高高的台阶上放着一个威严又尊贵的椅子。

宫人引导他入坐,很快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大约三十多岁,面上留须的男子坐在龙椅上。

顾文承跟着下跪,跟着众人高呼“陛下万岁”。

“平身吧。”

嘉隆帝看着下面的考生,没有多说什么,身后的太监一甩拂尘,直接宣布开考。

顾文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侍者发放考卷。

等他看见考试的第一道题目时,微微一愣。

这道考题只有一句话,但是考题的最后一句却是“王朝之命短矣。”

顾文承大概翻译了一下这道题目,题目的大概意思就是,为什么古代王朝的寿命很少超过300年?

顾文承相信,不仅自己看见题目有些懵,在场的众人都挺懵的。

这题肯定是皇上亲自出的,因为其他人可没这个胆子。

顾文承立马想到自己这些年特意搜集到的官府邸报。

嘉隆帝是个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为人大胆,自上任以来便开始积极做为,对内重用贤臣顺保民生,对外攘夷大败鞑靼,更是收复了前朝失地,设立伊利都护府。

嘉隆帝这种帝王,能在殿试上能出这种考题,顾文承突然不觉得奇怪了。

因此,在大部分都苦思冥想的阶段,顾文承开始提笔沾墨,写下了自己文章的开头。

“士农工商,士不可不弘毅,农耕者有其田,工不可夺其志,使商止于市井,方是一朝长治久安之要义……”

其实问起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存在短暂,只要是现代读过书的人,都能说出来一到两点。

一是土地兼并,百姓无活路,二就是贵族世家的利益捆绑。

他绝对不能写第二条,如果写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入官场,就已经得罪一大批人了。

自己一没靠山,二没太大官职,被那些人轻松搞死都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他只能写土地兼并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