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236)CP
先帝在位时期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这些政策制度虽然当时被很好的推行了下去,但是不免触动了那些乡绅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些大地主阶级的人就如同一条条百足虫,等嘉隆帝即位之后肯定会有人重新跳出来开始说事。
但是嘉隆帝完美的继承了先帝遗志,那些政策在嘉隆帝上位的十年来一直坚决实行,同时嘉隆帝治国也是一把好手,甚至可以说嘉隆帝在某些方面要比先帝更为激进,这一点从前几年朝廷主动攻打草原,并赢得的几次胜仗中就能看出来。
顾文承认真下笔,越写越顺,洋洋洒洒。
…
姜余今天在刘山长这边,他完全坐不下去,来回在一边转圈。
“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旁边伺候的婆子看着姜余这么紧张的样子,笑着道:“小余何不也去正阳门那边一块和引泉他们等着?”
姜余摇了摇头,“不行,我太紧张了,去那边我会更紧张的。”
马老夫人伸手,姜余把自己的手递给她。
马老夫人拿出帕子给姜余的手心擦汗,道:“瞧你这一手心的冷汗。”
姜余深呼吸了一口气,明明知道文承哥最次也能得进士及第,到时候直接被朝廷分配官职,最次也能是一县的知县,可是他还是紧张。
就在姜余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的时候,突然听见引泉的声音。
“考上了,考上了。”
姜余下意识看向门口的方向,引泉绕过院子门口的花墙,他脸上带着明显的喜色,连声音都是欢快的。
“考上了,老爷被圣上钦点了探花郎,如今正要从正阳门出发,同状元和榜眼跨马游街呢。”
姜余大脑先是一片空白,接着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太好了!”
…
今天大街上都是人,完全能赶得上过庙会时候了。
街道两旁被士兵开了道,所以大家只能挤在街道两侧,姜余跟着刘山长和方老夫人进入了一个茶楼,站在茶楼二楼的窗户边上,能清楚的看见下面的景色,而且这条街只要是有二楼的店家,二楼上站的全部都是人。
刘山长叫了杯茶,十分淡定的坐在哪里。
方老夫人看着姜余,“很热闹吧?”
姜余点头,“嗯,我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有这么多人。”
方老夫人道:“每隔三年才会有这么一次热闹,大家都想来看看今年陛下钦点的三甲到底是何种模样。”
很快姜余就听到远处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然后远处传来人群的惊呼声。
队伍越走越近,姜余看见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顾文承,他插花披红,看上去格外意气风发。
两边街道上的人开始往状元,探花和榜眼身上投掷花枝、香囊和手绢。
姜余隐隐听到旁边有人说今年的探花郎模样真好看。
姜余听到其他人谈论状元和榜眼,这才开始注意另外两个人。
状元头带金质银簪花,并且走在最中间,但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对方年纪有三十五往上了,至于榜眼长的不错,面上留着美须,也是年纪也偏大,只有顾文承如同一个盘亮条顺小白杨。
这时候方老夫人身边的管事妈妈递给了小余一枝花。
小余接过花向下看去,此时顾文承正好抬头,一瞬间二人四目相对。
姜余下意识把花扔了出去,顾文承面上带笑,伸手稳稳的接住,目光一眨不眨的看着姜余,同时低头嗅花。
姜余听到周围传来一阵大家伙的惊呼声,他心脏开始砰砰直跳。
这个好模样的探花郎,是他的!
第114章 转让铺子
“本朝官职总体分两类,京都官职和地方官职。其中京都官职又细分三个部。中枢部包括内阁和六部;佐理部,包括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等;皇室部,有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医院等。
三甲进士中,一甲的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榜眼和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二甲进士被分配到京城各个部门担任主事,或者外放为知府。三甲进士通常被分到各个部门担任评事、中书、行人,或者外放为推官、知县等。”
晚上,顾文承依旧穿着白天跨马游街时的红袍,对姜余介绍这次中进士之后的情况。
姜余一边听他说,一边掰着指头数,“知府是正五品的官职,状元授予六品官职,文承哥考了探花才给七品官位,怎么二甲的官位比一甲还高呢?”
顾文承笑着捏了捏他的脸,“不是这么算的。知府需要外放,在京城待个把月就得外出赴任,但是翰林院不同。翰林院的人在皇帝身边任职,像是撰拟册文、诰文,经筵日讲,侍值扈从都是翰林院的责任。而且自从高祖皇帝开始,入内阁必翰林。”
姜余恍然大悟,“因为翰林院挨着皇上近,容易被皇上记住,所以即便是官位低些,也不妨碍。”
顾文承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
姜余歪歪头,“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考中就能直接去京城做大官呢,原来不是这样啊。对了,翰林院的俸禄是多少?”
顾文承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七品编修的年俸为45两银子,禄米是45斛。”
姜余还在等着顾文承继续说,见他不再说话,眨了眨眼睛问:“还有呢?”
顾文承露出一个斯文帅气的笑,“没了。”
姜余再次眨眨眼睛,“没了?”
顾文承点头,“就这些。状元郎是六品修撰他的年俸比我高,一年好像是六十两,不过我们的禄米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