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37)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姜余卡壳了,“这些钱能在上京活下去吗?”

他现在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文承哥考上举人会有那么多乡绅富户前来送东西了,原来朝廷俸禄就这么点?

从二月份到了京城,如今四月中旬,姜余在上京城待了几个月完全能体会到这里的物价和繁荣程度完全不是宁化府可以相比的。

就比如他们如今住的这个宅院,虽然只是个一进小院子,比他们在宁化府住的房子都要小,但是因为距离皇城不太远的原因,这么个一进的小院都得四百两银子。

当时姜余听到这个价格以后可谓是倒吸一口凉气。

顾文承露出一个腼腆的表情,“小生以后还得靠姜老板养着了。”

姜余心中涌出无限豪气,“我有钱,我给文承哥买个大宅子。”

顾文承低头轻笑,一手抚向姜余的肩头。

“小余对为夫这么好,为夫无以回报,只能以身相许了?”

姜余:“……唉…唉?”

顾文承这日晚上,一次就体会到古人说的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的其中两项“喜”。

考中进士以后有个假期叫“省亲假”,省亲假为期两个月,目的是让考中进士的官员回家探亲,留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可以接家中父母来京都居住。

但是如今省亲假还没有放,顾文承首先要参加的就是“恩荣宴”,这可是官方组织新及第的进士参加的宴会,若是皇帝当天不忙,很可能也会在宴会上露个脸。

于是趁着这个时候,姜余便开始在上京看房子。

整个上京城皇宫在最中间,其他建筑全部从皇城的四周辐射开,拱卫着皇宫。

围着皇宫最近的住宅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姜余想买房子得往后看。

往后一片全部都是高官大臣的宅子,这些宅子都很大,比如一个大型的国公府就能占一条街,因此姜余想卖房还得再往后瞧。

这时房牙笑着对姜余道:“刚刚听公子说家里人口简单,那么您瞧这个房子怎么样?二进的院子,内院正屋三间带左右耳房两间,两边厢房各三间,还各带一耳室。外院有门房,三间倒座房和灶房,算下来大小屋子共有十八间呢。

这宅子后面还带个小花园,地段也好,出门过了长胡同就是大街,顺着大街走一柱香的时间就能到翰林院。”

姜余还真觉得这房子不错,就是没有马厩,不过没事,这个院子进门右边带着一个塾,可以把塾隔开,在往旁边开个小门,马就养在里面。

姜余用了三天时间就买好了房子,因为这房子的地段好,即便是二进的小院,也花了姜余八百六十两。

姜余如今庆幸自己在来上京城之前多换了些银票放在身上,否则这宅子就要买不起了。

不过如今买了宅子,他也是真的没钱了。

买了宅子,让江良、马嫂子和引泉先把上京的宅子里打理好,姜余和顾文承就坐上了返回宁隆县的马车。

短短半个月,就在姜余和顾文承快要返回宁隆县的时候,长坪村的顾家人就收到了顾文承考中探花的消息。

一瞬间,整个顾家人全部沸腾了。

顾里正激动的手有些打哆嗦,“考上了,文承真的考上了?”

顾母喜极而涕,此时竟然发不出任何声音。

三天后,顾文承和姜余回了家,原本在宁化府的文华和文渊也赶了回来。

顾母看见儿子和小余两个人都瘦了一圈,就知道这次二人去上京考试都是受了大罪的。

别人都看到儿子考上了大官都是羡慕,只有她这个当娘的心疼儿子遭罪。

顾父看着顾文承和姜余眼底也含着泪花,他们还记得当初儿子考举人和秀才时从考院里出来时候的样子,如今考进士得在考院里待九天,他们日日夜夜担心,就怕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索性,索性儿子的努力没有白费。

晚上吃饭的时候,顾大伯和顾二伯一家都来了。

顾父高兴的搬出家里拿可以旋转的餐桌。

“来来来,大家吃好喝好。”

吃饭时,顾父道:“自从那天文承考上的消息传回来,往家里送东西都人比前他考上举人那次还要多。除了上一回小余和我说的那些眼熟的人家,比如县城米行梁家老板送过来的东西我收了,其他陌生人送来礼都被我和你娘推拒了。”

顾文承点头:“推拒的好,如今我刚刚考中,只得了个七品小官,咱家又不缺那散碎银钱,还是不收的好。”

顾里正在一旁笑道:“自从咱们族里开始卖糖以后,家家户户是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这几年大家接连过了几个肥年。”

顾文承心思一动,“大伯有没有想过在族里开个私塾?”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皆是一怔,他们都没想过这个事。

随即,顾里正有些为难的道:“可是咱没有夫子啊。”

顾文承笑道:“夫子也可以外聘。如今我考中了进士,自然要拉扯族中一把,家族昌盛的根本就是后继有人,只有顾家族中读书识字的人变多,顾家才有越来越好。”

顾父点头,“是这个理。我年轻事曾经给一个告老还乡的老先生家里盖房子,听说那先生家的族里就有族学。”

顾文承笑道:“这些日子也不乏有人来送礼,我想着,不如把得来的银钱建个私塾,那私塾就建在祠堂旁边,若是还有余下的钱,就再买些地,到时候把地租出去,用赚来的租子和族里卖糖的一成利润,共同作为请夫子到顾家私塾讲学的束脩。当然,各家各户来私塾读书的孩子们需要另外每人每年掏一两银子的入门费,笔墨纸砚也得自家掏钱买。大伯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