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41)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府城和县城的肥皂铺子交给周航打理,等姜余去了京城,就会想办法在京城弄个肥皂庄子,做出来的肥皂在运到府城去买。

饸烙面铺子和卤肉铺子转让给了大哥顾文思一家,但是想到顾文思在府城没有根基,姜余又把卤肉和饸烙面的方子卖给了府城最大的酒楼。

到时候两边一起买,顾文思这边继续走薄利多销的路子,铺子又临近码头,来吃饭的都是些普通人,估计生意不会受太大影响。

就在姜余和顾文承要准备启程去京城的时候,另一边二伯母突然提来一壶酒。

“快尝尝,快尝尝,这是我新酿出来的酒。其实上年秋天就开始做了,我怕酿的不好,就多试了两回。”

说着二伯母笑着倒了一碗,“这酒就是度数不高,但是味道还行。”

顾父喝了一口,的确是一般的浊酒,但是味道好像和平时的酒不太一样。

顾文承也凑了过去,端起一个空酒碗,问了一下。

顾母问:“这是什么酒?”

陈氏笑着:“这是用甜菜根酿的酒,要不是之前小余提醒我,我还没想甜菜也能酿酒呢。”

顾文承拿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顿。

此时姜余恰好从后院走出来,“二伯母你叫我啊。”

陈氏笑着朝姜余招手,“来来来,这是我用甜菜根酿的酒,过来尝尝。”

姜余惊讶的睁大眼睛,“二伯母你真的用甜菜酿出酒来了啊?”

陈氏笑着点头,“是啊,而且我还是用榨过汁的甜菜酿的酒,没想到甜菜出的酒水比高粱还多。”

这下就连顾父顾母都惊呆了。

“那岂不是,可以把煮过糖的甜菜渣用来酿酒?”

陈氏笑着点头,“就是用那个酿。”

顾母看向姜余,惊讶的问:“小余你怎么想到提醒你二伯母用甜菜酿酒的?”

姜余“啊”了一声,道:“我是无意中听文承哥说过一次甜菜酿酒的事,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二伯母了。”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顾文承。

顾文承:……

七月,顾文承带着一家老小坐上了前往上京的船。

一路上,顾母有些晕船,索性他们不着急赶路,就在各个码头多停靠几次,让顾母能下船透透气。

等到他们回答上京城,已经是快要七月中旬了。

顾母在看见那做宅子的时候,脸上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哎呦,这就是小余在上京城置办的宅院?”

姜余点头,“娘,虽然这宅子不大,但是也有十八间屋子,住咱们一家是没问题的。”

禾姐儿过去扣门,很快门从里面打开一条缝,“谁啊?”

等引泉看见禾姐儿以后,脸上一闪而过的喜色,“小禾姑娘。”

言必,引泉就看见在门口的众人,他连忙打开门,小跑过去。

“东家和老爷回来了”

“…这两位就是老太爷和老夫人吧,小的引泉见过老太爷,见过老夫人。”

顾父顾母被引泉这架势弄的有些手足无措,但是他们也不是第一回见引泉,很快便适应了。

紧紧接着里面的江良和马嫂子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

顾母和顾父两个人曾经去过府城那边的宅子,发现这里的宅子和府城那个宅子挺像的。

顾母拍着姜余的手道:“这宅子和府城的宅子挺像,就是看着比府城的宅子要漂亮些。”

姜余点头,“二进四合院布局都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宅子之前的主人也是做官的,所以建的就漂亮些,对了娘,这宅子后面还有个小花园。”

顾母笑着道:“小花园好啊,上京城什么都贵,咱们能在后面种些菜。”

姜余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到了里面以后姜余就开始分屋子,爹娘是长辈住在正屋,自己和顾文承就住在东厢房。

西厢房的两间给顾文华和顾文渊,他们两个人是男子住在西厢房正合适。

禾姐儿就住在正院旁边的耳房里,恰好禾姐儿和姜余是兄妹,又都是顾父顾母的晚辈,这样住倒是很对,毕竟耳房就是给小辈住的地方。

江良和马嫂子两口子就先住在门房里。

郭山和引泉两个住一间倒座房,江朱和凝姐儿两个人也住一间倒座房,剩下一间倒座房留给顾文承做外书房。

等分好房间,姜余发现竟然刚刚好,他庆幸自己当初得亏没有买更小一些的宅院,否则可真要不够住了。

第116章 京城日记

过了三天后,顾文承便开始正式去翰林院当值。

本朝五品及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每日早上的朝会,顾文承如今的品级轮不到去上早朝,所以除了第一天参加了每月初一的大朝会,以后他只要每日早起去翰林院当值就行了。

但是翰林院是天子近臣,所以整个翰林院上值时辰很早。

天刚蒙蒙亮,江良便套着马车送顾文承去翰林院。

而姜余则是开始想着怎么在上京做点小买卖,他们一家总不能在上京城坐吃山空。

在这里一日三餐买菜吃饭什么的虽然和宁化府的物价差不多,但是其他东西的价格都比宁化府的高,比如一尺普通的棉布,在宁化府只要十三文便可以买到,但是在上京就得花二十文。

这几天,顾母说的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太贵了”“太贵了”。

姜余去找房牙看铺子,上京的坊市分的比府城还要清晰,最后姜余看中了一间铺子,这铺子不大,但是后面却连带着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还有个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