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253)CP
姜余:“要去,要去。”
就在顾文承和姜余二人刚走出包房的门,突然被一个人拦住。
“在下给顾大人,还有姜公子,见礼了。”
姜余下意识皱眉,顾文承看着面前这人微微眯起眼睛。
“原来是李三公子。”
李三看了一眼顾文承旁边的姜余,笑着道:“那日多有得罪,还望二位海涵。如今恰逢相遇,二位不如同在下去包房一聚,吟诗作对,大家一笑免恩仇,如何?”
顾文承把姜余往自己身边带了带,“不赶巧了,在下和夫郎还要赶去和父母汇合,告辞。”
李三笑了笑,眼神一飘,“好。告辞。姜公子,好走。”
顾文承道,“李三公子的眼疾,还是快些找个太医瞧瞧为好,若是托的时间久了,小病拖成大病就不好了。”
姜余噗嗤一声笑出来,然后赶紧低头。
李三微微一愣,顾文承拉着姜余就离开。
李三看着顾文承和姜余离开的背影站在原地没动,此时从一旁包厢里走出个年轻公子哥。
“李兄,李兄你怎么站在这里啊?”
李三一笑,“没事,看美人呢。”
年轻公子哥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在看见顾文承和姜余之后,他脸色大变,“李兄可别害我。”
李三看了他一眼,“瞧你怕的样子,前段时间发生的事不也没后续吗?”
那天在包房和顾大人发生争吵,回家以后也只是家里人责罚一顿,李三有祖母护着自然没事,宫里如今也没传出来责罚的消息。
那人压低声音凑到李三耳边道:“那顾大人乃是刘嵩先生的学生,他夫郎是刘嵩夫人的干儿子,他们二人可不是你能随便打主意的。”
李三听完后眼里闪过一丝可惜,“这倒是难办了……”他觉得那姜余很不错。
年轻公子见他这副样子,也不再劝了,只是在心里打定主意以后要离李三远些,此人不可继续交友。
姜余没心没肺的玩了一天,顾文承陪了姜余一天。
第二天,在姜余不知道的地方,宫里下旨定国公府、神威将军府、昌平伯府同时被圣上斥责。
定国公府大房老爷被斥责,三房老爷本来就五品官职,如今被派了外任还是五品。神威将军府的孙大人罚俸一年,昌平伯府也被罚俸一年。
其中昌平伯府的二老爷被都察院上奏外任贪污,如今已经入狱。宫里昌平伯府出身的庆嫔娘娘因为求情,被陛下斥责降为婕妤,并让出一宫主位迁居偏殿,禁足一年。
顾文承听好友沈之淮说的这些消息,反而是对最后一个消息最感兴趣。
“沈兄是如何得知宫里的消息的?”
要知道皇宫,尤其是后宫的消息对前朝是完全封闭的,谁能有事没事知道皇帝后宫哪个妃子的消息。
若是大臣知道后宫的消息,那只有一个可能,这消息是有意被人透露出来的。
沈之淮轻咳一声,“在下的外祖是太医院院判。”
顾文承这下是真惊讶了,要知道太医院院判可是正六品。
【作者有话说】
刘嵩:六十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第121章 正是闯的年纪
正德十八年,一开年朝廷就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中一件就是原本已经辞官的刘嵩刘大人突然重返朝堂,如今被皇帝任为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文华殿太傅。
要知道,刘嵩虽然没进内阁,但是皇帝给他安排的这两个职位,都是在朝堂上十分紧要的职位。
都察院右都御史是负责监督朝堂和地方官员和处理地方军政要务,而文华殿是大周朝皇子读书的地方。
皇帝就这么猝不及防的重新启用刘嵩,直接打脸了之前朝廷有说刘嵩在东林书院结党的那些人。
皇帝都认可刘嵩的学问,让刘嵩为皇子授课,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不满时,皇帝再次说起了设立港口的事情。
早朝之上,皇帝一开口,下面立马就开始有人站出来反对。
然而这次皇帝并没有动怒,也没有不听劝阻的下旨,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
就在此时,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那就是刘嵩。
刘嵩一人可抵得上千万张嘴,他一个人在早朝上舌战群雄,把一众大臣怼的哑口无言。
此时,在场的人全部明白了,刘嵩这个老匹夫竟然是皇帝特意请来的。
想到这一层,在场的有一半心里反对的官员缩了回去,而且嘉隆帝在位十几年,圣上的品性大臣们多多少少还是有几分了解。
自打圣上想建设港口的那一天起,他们这些大臣即便是反对也没用。
嘉隆帝高高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众人的反应。在下面辩论的最激烈的时候,嘉隆帝微微勾起嘴角,然后迅速抿直。
一位老大臣跪在地上,面向嘉隆帝痛心疾首的道:“陛下,陛下请听老臣一言,海运港口一开百害而无利。海上有海盗,一但开海运,势必要组建海军,想组建海军势必需要用钱用粮,北边草原的靼子至今虎视眈眈,那边的军需不能动,一旦开港口、组建海军无疑会加重朝廷负担。陛下,这对国家无益,对百姓无益啊!”
刘嵩道:“陛下,臣以为开港口势必会促进港口商品交易,商品交易势必产生税收,建海军也只是初步花些钱财,从长远的角度看,利大于弊。”
孙大人眼睛一瞪,“商者不可信,放任商户做大是最愚蠢的决定,刘嵩你到底安的什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