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254)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刘嵩战斗十足,他眼睛一眯,“我按的什么心,我安的是为陛下解忧的心,是为百姓谋福的心。孙大人,你族籍乃是在越州,越州多豪户,海运走私者不计其数。我记得,你们孙家有一旁支也在经商吧?”

孙老大人惊怒的看向刘嵩,“刘嵩,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嵩身着红色官袍,站在那里对着上面的陛下道:“如今,朝廷虽然没有开港口,但是民间海运走私不断,若是朝廷开始港口,走私就变成了明面上的商品贸易,只要有贸易就必须得交税。税收可以使朝廷得利,商户失利,那些从事走私贸易的人自然不想看到朝廷开港口。”

孙大人气急败坏,“刘嵩,你血口喷人!”

刘嵩不屑的笑了一声,“那请问孙大人,我又有那一点是胡说了?是我胡说你们孙家旁支做生意,还是胡说走私使朝廷失利了?

尔等目光短浅,只看见海上有倭寇,只看见走私赚利,却没发现朝廷开设港口、设置海运司,可使朝廷税收增加,还可以让朝廷加强对外贸易、沿海贸易和船政渔政、对接朝贡使臣、缉私和海防的管理。”

说着,刘嵩跪在大殿上,面朝皇帝,声音铿锵有力的道:“陛下,臣以为,如今这世上最不愿意让朝廷开港口的,就是那群海运走私的商户。”

刘嵩这一句可算是把在场很多朝臣的遮羞布都给扯下来了。

嘉隆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眼神很亮,嘴角带着笑意。

孙大人手指哆嗦的指着刘嵩,“你,你……”

刘嵩撇了他一眼,趁机从怀里拿出一阵奏章,对上鞠躬道:“陛下,臣有本奏。”

嘉隆帝大手一挥,“呈上来。”

又过了几天,上年科举得名的进士们分配官职正式下来,其中有几个人分的官职格外的低。

“什么!我怎么被分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做推官,我可是今年进士里排名一百多的。”

“这个分配我不服!”

“怎会如此啊,我连个七品的知县都没捞到。”

“……”

“沈兄,小弟分到四平县做通判,过些日子就要去赴任了,明日在荟聚楼小弟我做东摆宴,沈兄一定要赏光啊。”

“是啊是啊,我也要去外任,虽说是个穷乡僻壤的县,但是我已经知足了。咱们明日一定要好好聚一聚,日后天高路远的,再见一面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沈复沈大人面容苍白,一时间没有搭话。

他突然踉跄一步,手里的官凭掉在地上,旁边人有人扶他,有人去捡官凭,大家在看见上面的官职以后,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因为沈大人虽然任职的是京官,但是分配的职位却是大理寺评事。

评事主管参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是正九品官职,一般都是那些荫恩和捐官的官宦贵族子弟担任的职位,按道理沈复二甲头名的名次,是不会这么低的。

突然这边的几个人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热闹声,原来翰林院的两位大人正巧今日去吏部,如今结束要回翰林院。

“顾兄。”

顾文承“恰巧”看见沈之淮,他和同僚说了一句,同僚朝沈之淮点了点头,然后自行离开。

顾文承朝好友的方向走了过去,笑着道:“恭喜恭喜啊。”

沈之淮道:“你这个翰林大人就别打趣我这个小小通判了。”

顾文承翻了个白眼,“你六品,我七品。”

沈之淮笑道:“不和你闹了,明日荟聚楼我请客,平仪你一定要来啊。”

顾文承道:“一定,一定。”

看着两个人又说又笑的交谈,尤其顾文承穿着那身绿色官袍,腰间还挂着代表翰林院的腰牌,这让在场还仍旧穿着布衣的进士们有些眼热。

“那是谁啊?如此年轻就已入了翰林院了?”

“你忘了吗?那是和咱们同批科举考试的探花郎顾平仪啊。”

“原来是他…之前只是远远见过一面,没看太真切,没想到这顾探花果真和传闻中的一样年轻。”

“听说顾平仪顾大人也是寒门出身。”

“果真?”

“自然是真的。”

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顾文承和沈之淮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沈复虽然知道顾文承看都没往自己这里看一眼,但是心里却觉得顾文承此时肯定在嘲笑自己。

自从年前的那场聚会以后,沈复每天都在惶恐,终于在前些日子和他一同吃酒的那些贵族公子们的家里都接连受到了宫里训斥和责罚。

沈复知道自己肯定跑不掉了,他的祖父曾经当过探花郎,但是祖父早逝,家族很快就抛弃了自己这一房,父亲科举数十年仅仅考上了秀才,如今再上京一个清水衙门里当值。所以,那些大家族都受了惩罚,他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逃的掉呢。

沈复读书很有天赋,本来他有信心得一甲的,可是偏偏一个顾平仪横空出世,他只能得二甲头名。

后面又听说顾平仪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却拜大儒刘嵩为师,沈复很是不服气。

沈复家里在上京城并无根基,如今他这个二甲头名反而得了这么一个个不入流的官职,背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笑话他。

尤其是刚刚顾文承意气风发的和友人交谈,一眼都不曾往自己这边看,这证明顾文承压根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过。

这个认识,让沈复顿时感觉头昏目眩,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个独自在戏台上表演的丑角。

砰!

沈复一头栽倒。

顾文承此时已经走远,昨天晚上睡觉前小余念叨着想吃栗子饼,所以他今天要早早下班,顺道给小余买些栗子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