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301)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下午,姜余又去找了四个戏楼唱戏的小戏子,两女两男,还请了三个乐师。

若是用顾文承的话来说,就是姜余请了几个模特和音效老师。

这次商队里,姜余还特意带过来四个绣娘,就是为了给临时找来的“模特们”改衣服。

第二天一大早,站在姜余早就搭好的台子旁边,看着街上的人缓缓变多。

姜余深吸一口气,一把拉开台上原本遮挡的帷幕,后面背景布缓缓掀开,露出一条一条各种颜色的布匹。

其中仅是棉布的颜色就有十种,靛蓝的,褐红色,浅绿色,黄绿色,灰绿色,褐色,青色,棕黄色,粉色,黄色。另外还有各色样式羊绒布和麻布。

除此外,四个脸上带着面具的少男少女登场,他们面带银色花纹面具,发型别致吸睛,身上的衣服和平时穿的衣服不同,颜色花哨,衣摆长,衣袖宽大。

四个人站在台上,摆好姿态静等,有种不似人间凡尘之感,让人一眼望过去就在也挪不开眼。

若是顾文承在场,可以告诉他们,这种是标准的汉服演出服装,这种服装有统一的特点,完全不日常,但是足够华丽漂亮。

铛铛铛……

几声铜锣敲响吸引街上众人,紧接着优美的乐声不知从何处响起。

琴声如山涧清泉般流淌悦耳,笛声如晨曦间的清风飘荡,其中又加上悠然的箫声。

就在大家听的入迷时,就见台上的几位“仙子”“神君”动了。

姜余听着背景布后面的乐师按照他给的曲子开始演奏,又看见台上几位“演员”卖力的表演之后,也被惊艳了一瞬间。

这几位“演员”现在跳的,可比昨天没穿演出服的时候跳的漂亮多了,真不愧是一个人二两银子雇来的专业“演员”。

看着周围快速开始围过来的人群,姜余忍不住高兴,这钱花的真值!

【作者有话说】

明朝时期黄麻的价格为每斤0.03两到0.026

明朝普遍记载棉花更贵一些,本书设定此时棉花已经开始在大周广泛种植,所以价格参考的是康熙年间棉价大约是‌每斤0.027两‌。

不同时期的米价更是频繁波动,一石米应该是五钱到八钱银子之间,一斤米估计就十二文到二十文直接。

以上都是作者胡乱凑的,大家看个乐呵就行

求评论求海星,感谢各位小可爱的评论么么~

第142章 赐官?(捉虫)

一场演出结束,几位“仙子”“神君”缓缓停下动作,然后整齐的站在台上,在场的人先是安静几秒,接着发出雷鸣般的叫喝。

还有不少人开始往台上砸钱,一边砸钱一边叫道“再来一次”。

姜余安抚众人台下情绪,几个商队的大汉往台下搬了几个穿不同衣服的木偶。

这木偶也是顾文承给姜余提的建议,毕竟无论在哪个时代衣服总得上身才能看出来效果,布料也是同理,但是真人模特只能远观,所以就让人提前做了七八个木偶“模特”。

几个模特穿着整齐的衣衫,其中还有两个穿着羊毛衣,就是如同现代那种贴身羊毛衣的宽松,贴身穿着最舒服不过。

然后,姜余的布料就买爆了。

因为姜余买的这个完全是工厂价,所以价格比铺子里的要低一些,而且今天买一匹棉布送二十尺麻布,麻布的颜色还可以随便挑。

就短短一天,姜余带过来了的一千二百匹麻布,七百匹棉布和五百匹绒布直接卖了一半。

晚上姜余坐在房间里算账,他算完之后,让管事在算一边。

管事算完后,脸上带着不可置信,“东家,咱们一天就卖出去了一半的货。”

管事一说完,下方的几个人就开始兴奋的高呼。

姜余虽然也高兴,但是他作为队伍的核心知道自己不能太兴奋。

“今天咱们的布之所以买的好,那是因为咱们卖布的方法新鲜,而且如今秋收刚过,大家手里都有些闲钱,而且咱们来府城不仅仅的来卖货的,还是来开销路的。”姜余看着底下的众人。

顾文承之前教过姜余,对待手下既不能太松散,又不能太过于严苛,而且要只能如何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

姜余脸上的表情缓和,“不过,今天大家都做的不错,若是能提前把货卖完,结束后给大家发奖钱。”

一听发奖钱,所有人都乐了。

第二日,姜余把摊子这边的卖布的活交给管事,他则是带着顾兴旺和其他几个人去府衙拜会刘知府。

刘知府和顾文承是同门师兄弟,之前在宁化府的时候,顾文承在东林书院读书,刘知府在宁化府做官,他们的老师刘嵩大人在书院做山长,姜余跟在顾文承身边经常见刘知府。

这次姜余来府城,也理应拜会刘知府。

姜余去的时候还给刘知府带来不少禹州的特产和布匹。

这些说白了都是自家产的玩意,用来送礼刚刚合适。

刘知府听说姜余来了也高兴的不得了,立马就接待了姜余。

要知道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合力搞出来的水泥路真是立大功了,陛下在得知有水泥这种好东西之后立马让工部开始学习建造,要不是顾文承来禹州还没一年,说不定陛下早就给顾文承升官了。

刘知府摸着胡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姜余,“消息我昨天就给平仪传过去了,这次平仪在禹州做的不错,之前那些官员弹劾他的事你不用担心,那些事全都被部堂大人压了下去,还处罚了几个人。”

姜余点头,“弹劾的事情,我相信部堂大人和大人您一定秉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