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34)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说着他一手牵着姜余的胳膊,又道:“我们夫夫二人就要回家了,还请姑娘借过一步。”

说完以后,顾文承拉着姜余就走,留下周青青一个人,脸上露出要哭不哭的表情。

周青青的确又惊又气,她早就倾心顾文承,又自认为和顾文承从小相识。

顾文承自小在县城读私塾,并不怎么经常回家,但是因为自家母亲周氏和顾文承的母亲关系亲近,农忙时节她有时会在村里和顾文承见上一面。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在顾文承心里留下一个位置了,她原先远远的见过姜余一眼,姜余是个男人,又瘦瘦小小的不好看。

她觉得文承哥这种饱读诗书见过世面的男人,肯定不会喜欢姜余的,成亲只不过是为了冲喜。

因此,周青青一度以为自己还有机会,结果现在她简直要被气哭了,文承哥竟然对她说“不相熟”。

回去的路上顾文承对姜余说:“小余,以后如果再见到刚刚那个人,就离她远些。”

“若是她想要纠缠你,你就去叫人,咱们顾家亲戚多,都会帮你。”

姜余不知为何,突然就感觉自己此时心情特别好。

他回道:“我知道了,我会离那个人远一点。”

顾文承摸了摸他的头,嘱咐道:“你年纪小,刚刚那人看着年岁就比你大,万一日后碰一起,我怕你吃亏。”

而且刚刚的女孩的话里话外都是一副和原身有情谊的样子,要不是他实在没想起那姑娘叫什么名,又知道原身看不上村里人,说不定还真以为原身和对方有什么呢?

姜余也发现刚刚那人好像不太喜欢自己,不过他一贯是不去理会的陌生人的,要是经常和陌生人生气,那一天天的还不得被气死。

“嗯,我知道了。”

顾文承此时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姑娘竟然如此开放。”

其实他有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古代的女子都是含蓄内敛的,但是此时他才真的发现,他这种看法都是偏见。

从原身的记忆里,他知道女子也可以随意上街,也可以做生意,而且女子顶立门户的事也不是没有。

还真没想到,自从来这里以后,思想最封建的竟然是自己。

这些日子,顾屠子每天就去县城卖一次肉,卖完以后就赶紧回村去家族祠堂那边熬糖。

大伯家的顾文渊和二伯家的顾文华,二位堂弟每日都来家里,姜余在一边跟着学。

顾文承发现三个人基本字都认全之后,果断放弃《诗经》之类的诗词歌赋,而且转头教他们算数,他们三个又不去科举考试,教诗词歌赋完全是浪费时间。

而且本朝科举考试需要考算学,其中《九章算经》三贴和《五经算数》是秀才考试的必考科目,有时也会夹杂着考《缀数》或者《周髀算经》里面的内容。

原身在其他上面都没什么大问题,上一次没考上秀才,完全是栽到了算经上。

但是,这一点对于现代世界来的顾文承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但是这些可就苦了面前的三个人,年纪最小仅有十三岁的顾文渊,面对算经以后眼神变得黯淡无光。

可相反的是顾文华和姜余,两个人越学越精神。

顾文华在一边做着做着,直接一拍桌子,兴奋的道:“原来还能这样算!”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顾文承突然被表白。

小余:我不开心(ಥ_ಥ)

顾文承拉着小余的手转头就走,一边走一边教育。

“小余,你以后碰见这样的怪人一定要离远些。”

瞬间开心的小余:嗯嗯,我知道了(*^_^*)

第16章 准备回门

顾文华直接激动的拍桌子,“我懂了,原来是这样!”

顾文渊无语的道:“你怎么还激动起来了?”

顾文华“嗐”了一声,讲道:“你还记得,我娘曾经有段时间在县城铺子里卖酒吗?”

顾文渊点头,顾文华的母亲是家中独女,是带着酿酒的手艺嫁给二叔的,几年前的确在县城卖过一段时间酒水。

顾文华解释道:“县城铺子租金太贵,正好我祖父的一个熟人在县城开熟食铺子。于是我娘便在那熟人的小食铺子里开一角卖酒水。原先想的是正好可以借着小食铺子的客源多卖些酒。”

“因为那铺子地段好,所以即便是铺子的一个小角,一个月也得将近一两银子的租钱。我娘卖酒用的是那铺子里的器皿,等月底器皿和租子一块结账。县城的人去卖酒,自然也时常会买些下酒菜,有时候我娘就会直接把自己酒和店里的小食一块卖出去。然后……”

顾文华一脸便溺的表情,“然后那账目就乱了。”

“一个月下来,我娘在县城卖出去的酒,还没自家直接把酒批量卖给货郎挣的多。甚至有一个月,还得倒贴钱给那小食店家。半年下来,别说挣钱了,还赔进去二两银子。”

顾文承在一旁听的嘴角一抽,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古代农民生活的很苦的原因。

因为他们除了种地,是真的什么都不懂。有些人只能算一下简单账目,大部分人连简单计算也不会。

姜余听的心里一紧,原来去做生意仅仅识字是不够的,还得学会算数,那他真的要好好学了。

顾文承拍了拍文华的肩膀,“好好学,等你学会了,再去帮你娘算账,这样就不会亏本了。”

顾文华用力的点头:“文承哥,我知道了。”

顾文承笑着拿出新的题目,“既然这么有心,那咱们就开始做新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