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之后(35)CP

作者: 封十一 阅读记录

顾文渊看向其他两个精神奕奕的小伙伴,脸都绿了。

饶了他吧,这几天学算经学的他脑袋都大了……

顾文承笑着看着顾文渊,道:“昨天文渊有两个题目错了,今天需要把昨天的算题,再重新做一遍。”

顾文渊:……把额头抵在桌面上。

救命啊!

这些日子,长坪村的村民看着顾家人一个个都神秘兮兮的,好像是在干什么大事。

有些人私底下也打听出来了,听说顾家人在祠堂那边制糖。

众人一边在河边洗衣服,一边唠闲话。

“你们说,那顾家人一个个都在干什么呢,不会真的在做糖吧?”

“不可能吧,咱们这边也没做糖的东西啊,难不成他们能凭空变出糖来。”

“应该是在用麦苗做麦芽糖吧?最近田里的麦苗都长起来,做糖正好。”

“那麦芽糖多浪费粮食啊,浪费那么多麦苗,就能出一点糖。”

“我听说顾童生的病也好了,这些日子一直在家里教两个堂兄弟读书呢。”

“这个我也听说了,不过貌似不是教读书,是在教算经。”

“算经?那是什么?和庙里那些和尚讲的经文一样吗?”

“原来读书人还得学念经啊。”

“不知道,我可不懂读书人的事。”说着,她看向周婶子的方向,声音微微提高些。

“周婶子,你平时和顾屠户家的翠芝关系那么好,帮我们去打听打听,看看那顾童生到底在教什么呗。”

她一向于周氏不对付,新仇旧恨常年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两个人只要见面就要相互刺一两句。

周婶子听见对方这句话,脸上的表情顿时一僵,但是她没转头,手里洗衣裳的动作不断。

“谁知道呢?人家是童生老爷,怎么会和咱们这种泥腿子说话?”

“童生老爷不会和我们说话,但周婶子你可不一样啊,你和顾屠子家的关系那么近,消息怎么也该比我们灵通吧。”

周婶子哐当一声把木盆重重磕在一块石头上,然后便匆匆收拾衣服,提起盆转头就走。

“我洗好了。”

等周婶子彻底离开以后,在场的众人全部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

其中一个妇人撇了撇嘴道:“你们瞧她前段时间都嚣张成什么样了。原先整个村谁不知道她和顾屠子家的翠芝关系最亲近?可等顾屠子家出事,她第一个跳出来到处乱说闲话,生怕别人不知道顾童生病重的消息,还整天阴阳怪气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和顾屠子一家有多大仇呢。”

旁边人附和道:“是啊,我之前真没想到,周氏竟然是这样的人。”

姜余从来没有理会过村里的风言风语,他这段时间都在专心学习算数。

顾文承也经将近半个月的调养身体,现已经痊愈了。

今天上午顾文承要陪着姜余一块去小河村姜家回门。

其实他们现在的回门也不算晚,民间有三天回门和半个月回门两种说法。

若是嫁的近的,大多都是三天回门。而那些嫁的比较远的,则可以半月回门。

顾文承驾着驴车,姜余坐在上面,驴车上面放着一些糖、鸡蛋和肉。

其中的糖全部都是这些日子里顾氏族人在祠堂做中出来的,听说目前族中准备要往外卖了。

原本姜余是完全不想拿这么多东西回门的,但是顾母说回门的时候,拿的回门礼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要厚厚的才好。

看着娘忙前忙后的准备,姜余也实在没好意思推辞。

二人很快就到了小河庄。

现在是春天,因此有不少农户都在村外的田间地头里忙活。

顾文承驾着驴车,走向小河村这一幕被不少人瞧见。

“唉,你看那驴车上的有点像小余啊?”一个年轻的小妇人看向身边的婆母王氏道。

王氏的丈夫和姜家带着亲,所以对姜余也熟一些。

王氏大老远瞅了一眼,惊讶道:“还真是小余,不过驾着驴车的人是谁啊?”

王氏儿媳妇道:“那人穿着长衫,应该是个读书人吧?”

“读书人…读书人?”

王氏惊讶的伸头往远处看,驾驴车的该不会是长坪村的顾童生吧?

但整个小河村里谁不知道,姜余是被姜家卖去长坪村冲喜的,那顾童生听说成亲的时候都是快死的人了。

可这现在又是什么情况?不会是顾童生的病好了吧?

王氏的丈夫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抬头看过去,表情有些疑惑。

“那是姜家的姜余?我怎么看着不太像。”

驴车上坐着的小子,穿着一件黄粉色的衣裳,头发梳的整齐,皮肤说不上多白,但是也不黑,完全不像是姜余。

“你们看错了吧?”王氏的丈夫道。

等驴车走近了,姜余瞧见了村里的熟人,他和顾文承说了一声,驴车渐渐停下。

姜余从车上下来,“李叔,王婶。”

王氏看着面前的小子,惊讶的睁大眼睛,半个月不见姜余貌似是长高了不少,皮肤也比以前白了些,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有精神气。

此时他穿着整齐,头发用一个木簪子竖着,浑身干干净净。

王婶子感觉姜余好似变了一个人,怪不得刚刚自己家的都没认出来姜余。

她又看向站在姜余身边的书生,心里忍不住作舌。

这个人不会就是长坪村的顾童生吧?

可是当时村里人不是都说,那顾童生病的快死了吗?

眼前这个人一看就是书生模样,虽然身形消瘦,但是容貌俊朗,哪里有一点要病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