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觉得是个好兆头。
果不其然,才回到璟荣院没多久,二门上的婆子来禀报:“少夫人的陪房,唤作王保贵的求见。”
王保贵现在没别的事,就是在忙槐树街的宅子和长安门的铺子。他若来,必是有音信了。
殷莳大喜:“蒲儿,去接他进来。”
蒲儿去二门上接了王保贵进来,果然如殷莳所料,王保贵给殷莳报喜:“长安门的铺子前天就谈妥了。槐树街的宅子当时也在谈了,那人来看过两次了。今天终于给了我准信儿。”
又道:“只他嫌弃门窗旧了,要我们出钱重新漆一遍。”
殷莳道:“漆完了也是我们的,房子也跑不了,漆吧。大面上的帐不错,支出都能对得上就行。这些细事,你做主。”
主人家不抠门还肯放权,是办事的人最喜欢的了。
正事谈完了,殷莳也并不着急放王保贵走,问他可领到了月钱没有。
因为她昨天收到了月银,就让蒲儿去给王保贵和宝金送她许诺给他们的贴补银子。但蒲儿回来说,两个人的媳妇都说还没有拿到月银。
“领到了,领到了。”王保贵说,“我昨日不在家,我家里的说,蒲儿才走,月钱便送到了,前后脚。这个月和上个月的一并给了。”
其实是一府几十口子人,账房得一处一处送银子,当然先紧着几个主子,然后才是仆人。
殷莳道:“那就好,踏实了。”
头一回月银不出问题,说明人事关系、工资归属都理顺了。
她又道:“若有私自克扣的,不要忍着,但也不要闹,先来与我说。”
王保贵点头:“好。”
殷莳又问他一些在外面跑动的事,上次见面因为还有宝金的事需要沈缇出面,所以压缩了时间。也是因为第一次正式的工作会面,只能做个初步的交接。
这次时间充裕,就问得很多很细。
她没那么自由出府去,王保贵就是她的眼睛和手。
让她满意的是,她问什么王保贵都会讲得详细且清楚,并不糊弄她。
王保贵这种做过实事的人最知道好主人难得。殷莳是个不能自由出府的妇道人家,他给她把外面的事讲清楚,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她因为不懂而胡乱做出想当然的决定。
两个人心思用到一块去了,十分合拍。
话还没谈完,有婢女进来通报:“长川和内书房的竹枝来给少夫人送笋来了。说都是新冒头的嫩笋。”
殷莳“啊”了一声,笑道:“亏她还记得。我这有事,就不见他们俩了,拿些赏钱给他们两个,再拿些吃食给他们。这两个,最爱吃了。”
婢女掩口笑着去了。
待王保贵跟殷莳说痛快了,告辞出来,看到院子里廊下英儿跟另两个小孩一起吃东西。
他们年纪都不大。
王保贵心里想着自己女儿也跟他们差不多。
以前原是想着等女儿再大点想办法在殷府里寻个差事。哪知道还没寻到,他就被老太爷挑出来给四姑娘做了陪房。女儿的事就搁下了,等了小一年,跟着一起来到了京城。现在还闲在家里。
他虽然有月钱还有殷莳的贴补,家里其他人口也有基本的口粮。奈何还有两个能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
若是女儿能进府里来,家里负担又可以轻一点。
只现在他还没做出什么成绩,再看看,等房子、铺子的事都落定了,到时候在求着少夫人看看有无机会。
殷莳也从厢房出来,看到几个小的吃得正欢,笑道:“我看看笋。”
竹枝和长川专挑刚冒头的挖,一个赛一个的鲜嫩。
殷莳看了喜欢:“分几颗出来给厨房送去,给夫人加道小菜。余下的我们自己弄了吃。”
焯水简单,不需要非去大厨房,用璟荣院烧水的小灶就可以。
焯过水再用凉井水涮一下,拌了调料,便鲜脆可口了。
沈缇晚上放班回来,便感觉出来殷莳心情很好:“有什么好事?”
殷莳与他分享:“铺子已经租出去了,宅子也得了回音。”
沈缇失笑,果然是这种事最能让她心情好。
待晚饭摆好,沈缇便看到了一碟脆笋。
其实回来在二门上就从长川那里知道他和竹枝已经把笋送到殷莳这里了。
他夹起一片笋,不动声色地称赞:“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殷莳:“?”
好好地吃饭呢,他怎么拽起文来了?
“好吃吧。”她说,“竹枝送来的,真是小机灵鬼。我都忘了笋的事了,她还记得呢。”
怎么只夸竹枝呢?
竹枝难道没告诉她,是他念着这个事的吗?
机灵什么机灵,笨丫头。
沈翰林生气地把笋塞进嘴巴里。
作者有话说:
【注】: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第101章
莫名其妙他就不开心了。殷莳摸不着头脑。
不过沈缇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不开心他就憋着自己不开心,但不会对殷莳发泄不好的情绪。
只要假装不知道就可以了。
殷莳道:“有个事……嗯,算了。”
本想请教个事,又觉得沈缇不是合适的人。
沈缇抬起眼:“什么事?”
殷莳摆手:“没事,没事。”
沈缇道:“你可是有什么难事。你与我说。”
他眉头都蹙起来了。年轻人执拗,看起来不跟他说清楚是不罢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