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又敬佩。
武人察觉不对,扯过来一看,大怒!
哪里是什么诏书,竟是一首讽刺宁王的长诗!
沈缇掷笔:“我沈跻云读书科举,报效君王。我的仕途,岂是为篡夺之人做遮羞布的!”
他知道,他今夜若亲笔写了这诏书,若宁王真能登基,真能坐稳皇座,必会让他平步青云。
登阁拜相,再让他做几次主考官,门生满天下。
未来他们都西去了,拟定谥号、执笔录史的可能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徒子徒孙。一脉相承的,便不会去质疑他亲笔写下的诏书。
便不会去质疑宁王继位的正统性。
可笑,越是得位不正的,越是在乎别人眼里自己是不是正统。
竟想拿他一生仕途,给自己的篡夺之行做遮羞布。
武人一把撕裂那帛书扔在地上,拔了刀:“邱先生,你别拦着!让我砍了这小白脸!”
邱先生叹气,按住他的刀:“你若在此杀了他,那可真是成全了他。”
他侧头看看江辰,问:“你是哪个?你来写吧。”
从武人撕了沈缇所写的帛书,江辰就知道这事要落在他头上了。
但他此时耳朵嗡嗡地,全是邱先生那句“你若在此杀了他,那可真是成全了他”。
读书人读一辈子书,求的是什么呢?
江辰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背,揖手:“区区不才,翰林编修江辰江宇极,建弘十二年进士出身。”
“愿与沈跻云共死。”
沈缇赞赏道:“宇极兄!”
两个当值的翰林都是硬骨头。
武人气炸了毛,拔刀要砍死他们两个,却被邱先生拦了:“殿下最礼贤下士,敬重士林,不要妄造杀孽。你砍了探花郎,回头帐都记在殿下头上,殿下要找你算账的。”
“算了,关起来吧。”
“我找找别人,不信找不到个进士出身的来领这从龙之功。”
文人最考究。
未来这诏书都要封存在宫里的史馆里的。宁王很看重这个,必得要个进士来执笔的。
他只是个秀才,没资格。要不然他就自己提笔写了。
士兵用刀枪押着两个翰林去关起来。
邱先生和武人带着守卫边说话边离开。
待这些人走干净,有两个內侍便扑过来抢地上那份被撕开的帛书。最后一人抢到一片。
彼此看看。
“你一半,我一半!”
“好。”
都塞进亵衣里,贴身藏了起来。
第134章
“跻云,可还行?”江辰哈着白气,跺着脚问。
沈缇解开了圆领袍的肩扣,拉开衣襟察看伤口。
“无事,皮外伤而已。”他将手帕折叠压住伤口,又将衣襟整理好,系好肩扣。
沈大人被关押的地方,因为人多,给上了火盆。
沈缇和江辰刚才大大地得罪了人,关他们俩的屋子就没给火盆,冷得要死。
幸好两个人在屋子里察看了一通,在书案底下找到了一个火盆。
应该是昨天用剩下的,里面全是灰,已经冷透了。拿火钳扒拉了扒拉,在灰烬底下翻出了两块没烧尽的炭。
火折子这种东西是随身必备之物。江辰掏出火折子,拔开盖吹着了,去点炭。
沈缇找了几张纸撕开帮着引燃。
很快火盆的炭引燃了,但不够。
两个人把帐幔扯下来,撕开了往里扔。火大了些,暖和了点,但不禁烧。
还是得木头。
椅子凳子倒是有,这种坚硬实木没有斧头便是往地上硬摔也摔不裂的。
最后两个人看到了条案上的座屏。不大,每扇之间有铜合页连接,木材也薄得多。
沈缇举起来,用力掼在地上,发出巨大响声,果然碎了。
门外有兵丁过来骂了两句“老实点”,又走了。
两个翰林把碎木头扔进火盆里,火总算稳定了,屋子也渐渐暖和。
两人围着火盆坐下取暖。
屋里安静了好久。
忽然,江辰道:“其实,宁王的确已经是长了……”
沈缇本来闭目养神,闻言睁开眼:“那不行。无嫡才论长,嫡脉尚在,轮不到他。”
江辰叹道:“那三位贵人什么时候来啊?”
“都盯着呢。”沈缇道,“也不知道都准备多少年了。不会太慢。”
江辰道;“话虽这么说,宁王也太快了。”
沈缇的神情冷了下来。
江辰道:“陛下是真的已经……了吧?”
沈缇道:“‘遗旨’都拿出来了。”
江辰叹息,看了看沈缇,道:“陛下真的很喜欢你,若知你今日所行,必欣慰。”
沈缇垂下眼。
这位陛下,随着年纪的增长,精神同着身体一起老化,几不可抗地昏聩起来。
大家其实也不是那么愿意进谏了。因为心里都明白,跟他已经讲不了道理。
他是一心想长生,根本不管朝堂洪水滔天。
但即便这样,这位陛下,也是在金殿之上钦点了沈缇做探花的那位陛下。
他对沈缇真的非常喜爱,亲自给他赐字“跻云”。
跻云,跻云,本就有平步青云之意。
皇帝对这年轻人是有期待的,且非常宽容他因年轻而存在的不足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沈缇宁死不肯从宁王的原因。
宁王来的太快了。沈缇很肯定二月初一,皇帝还是活着的。因为有人见到过皇帝。
二月二,他们都没有再见到皇帝,直接宁王就夺了宫闱。
太快了。
宁王的封地紧挨着京畿,他往京城来,坐马车也就一日半两日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