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程远道:“我去江家禀告大人,你回府里禀告夫人少夫人。”
平陌道:“好。”
程远便和江家人一起走了。
待殷莳醒来,已经是下午未时。
沈大人在书房,沈夫人在屋里含泪把这些信息告诉了殷莳。
殷莳问:“父亲怎么说?”
沈夫人眼泪掉下来:“你公爹说,送去了刑部大狱,反倒是安全了。此时一动不如一静。这事应该是在那个邱先生身上,姓徐的或许也有挟私报复之意。但现在乱,你公爹他们不想跟邱先生有来往。也没法拿姓徐的小人怎么样。只能让跻云和宇极两个孩子先在大狱里受苦。”
秦妈妈也跟着掉眼泪。
原来她哭的就是儿子在受苦这件事。
但沈大人判断现在沈缇两个人反而已经解除了生命危险,殷莳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姑姑,咱们在内宅里也不知道外面的事,父亲既然说安全了,那便应该是安全了。现在我们知道跻云在哪儿,知道他无性命之忧,这不比之前生死不知的强多了。姑姑该高兴才是。”
“我知道。”沈夫人拭泪,“我也不是不懂,我就是心里难受。”
殷莳知道她难受什么。
沈缇日常是抬起手臂,四个婢女围着给他换衣服。如今却在阴湿大牢里。
当娘的哪受得了。
殷莳安慰她:“在刑部可比在宫里方便多了。银子使到了,便能让他少吃苦。说不定咱们还能去看看。可不像宫里,谁都进不去,着急死了。”
沈夫人稍觉安慰,却道:“只想不到还有姓徐的坏人。真是,要早知道……”
早知道怎样呢?就不收容冯洛仪了吗?
殷莳道:“这与冯氏无关的。还是因为跻云全了风骨,他却折了脊梁。最怕别人的光环照出自己的不堪。”
“也是。”沈夫人道,忽然反应过来,“咦,知道他是谁?”
她忙着发泄情绪,并没有说给殷莳说过徐高鹏与沈家的渊源便是冯洛仪。
殷莳道:“我见过他的。跻云给我说过他是谁。不过一个薄情小人罢了。如今看,果然人若性恶,不会只显在一处,不过是没机会作恶罢了。有机会,他是定要作恶的。”
沈夫人恨道:“正是。”
却说沈缇和江辰还以为是要被押去处死,没想到却是将他们押去了刑部大狱。
牢房里关着一些大人们,自然有许多熟面孔。
“你们两个怎么进来了?”
见到这两个年轻翰林,大人们很诧异。
翰林要在皇帝身边随侍,执笔录事,书写谕令。有品级经常能面圣的大人们对常在皇帝身边的翰林都算熟悉。何况沈缇是年轻一届中的名人。
“初二夜,我二人拒为宁王书诏,被关在宫中至今。”沈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
大人们欣慰:“好,好,年轻人,正当如此。”
被前辈上官们称赞了,江辰很开心。
他两人被关在一件小牢房里。
江辰道:“应该是死不了了。”
转身,却见沈缇盘膝坐在木板床上,背靠着墙,在发呆。
“怎么了?”他问,“在想什么?”
沈缇道:“还在这里的都是有骨头的。”
江辰道:“当然。包括我们。”
沈缇道:“但最有风骨的那些,已经不在了。”
江辰沉默许久,叹息。
忠烈两个字,从小刻在每一句读过的文章里。
可却是要用生命去做到的。
沈缇道:“陛下是值得的。”
皇帝古稀之年迷信方士,炼丹嗑药,看着十分昏聩。对立太子之事也处理得过于严苛,几次都大规模连坐,使许多官员起起落落。
但他在治国大事上没有昏聩过。
他的功绩无可否认。
便这样嗑药死去,纵观他作为帝王的一生,依然被众人认定为是一位英主。
所以三相二参愿意殉了他去。
沈缇并不畏惧死亡,也不怕眼前幽暗湿霉的牢房。
如果能活着出去,这都是他人生履历上的一笔,是他走向名臣列传的阶梯。
只是他在想,未来他会侍奉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呢?
宁王?
还不配。
第142章
知道沈缇平安,殷莳就放下心来。至于监狱里怎么去打点疏通照顾让沈缇少受点罪,自有沈大人操心。
她问起另外一件事:“我刚才醒了,先去看了冯氏。她们说您把孩子抱过来了?”
说起新得的孙子,沈夫人总算眉眼绽开些笑意:“你公爹已经给他起了名字,当。沈当。”
殷家孩子五岁之前都没大名呢,要五岁之后立住了才给起大号。
沈当刚出生就蒙祖父赐名,可知沈家多么期盼子嗣。
幸好,如今有沈当了。
殷莳知道自己可以松一大口气了。
“好名字。”她道,“我也不懂那许多诗词,我只作是担当的当就行了。男儿大丈夫,当有担当。”
说起这个,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沈缇。
一直以来,她都以年纪和来自后世的人生经验俯视沈缇。确实沈缇也太年轻了。
但今天,这个扛着死亡的风险硬顶着不肯给有弑父弑君嫌疑的宁王执笔诏书的青年,忽然在她心里立起来了。
男孩子,少年,青年。
现在,在别人的转述中,殷莳的心里描绘的是一个男人了。
或许殷莳不能完全赞同,但他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信仰。
殷莳看到了一个读书人。
一个历史中的士人该有的模样。
“小名叫我们取,你说叫什么好?”沈夫人道,“茂哥儿?寿哥儿?还是盛哥儿好?你说哪个好?都觉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