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149)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虽然朝廷会安排救灾款,也会发一些救济粮,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了,朝廷也管不了东西涨不涨价呀。

这渝县的粮铺有数十家,但最大的只有两家,一家是自己的小舅子开的,另一家是自己的妹夫开的,曾县令表面上廉洁奉公,不事工商,实际上却是渝县最大粮铺的幕后老板,每年都要从小舅子和妹夫手中拿到不少的钱。

这一次的雪灾,更是给了他们百年难得一遇的发财机会,原先只需要几十文钱的大米已经卖到了几百文钱一斤,就算百姓不满,朝廷现在来过问,他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当王家父子来到曾县令的后宅时,曾县令刚刚看完小舅子送来的帐簿,这个月纯收入三百两纹银,是平常的三倍,曾县令很是满意。

但一听管家说王家父子来了,刚刚不错的心情又变得阴暗下来。

他不是没跟这对父子打过交道,上回王家被烧,本来想帮他们找到凶手,可查来查去竟然发现王家做恶太多,渝县有二分之一的百姓都认为王家是恶人,这样的人还是少招惹为妙,要不是看他们“礼数”周到,他还真不想见他们。

“叫他们进来吧。”

转眼间,王俅和王锦升便坐到了县令大人的书房里。

王俅很识相的把礼物奉上,“县令大人,请笑纳。”

曾县令瞥了一眼桌上的盒子,里面有一对成色不错的玉如意,至少值上百两银子,他略微的点下头,“坐吧。”

说实话,王家父子就这一点让他挺满意,在送礼这件事情上从来都很大手笔。

“你们找我来,可是有什么事?”

“大人,您想多了,只是多日未见大人,心中很是想念,听闻大人刚探亲回来,便带着犬子来看看大人,顺便跟大人聊一聊。”王俅一脸讨好的贱样。

“你要跟我聊什么?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

王俅跟王锦升对了一个眼神,这才把话说出来,“不知大人可知道那叫花街的大东家?”

“你说的可是那个叫陈兮瑜的女子?”

“听说她现在打算做粮食的生意,雪灾前她囤下了一批粮,足够她的两条街用半年,如今正好碰上粮食涨价,她也打算改行开粮铺。”

“哦?还有此事?”曾县令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她家不是开茶楼的吗?怎么又改行开粮铺?”

王俅早就知道曾县令的两个亲戚都是开粮铺的,他故意这样说,就是想怎样能让祸水东引,嫁祸给陈兮瑜。

“大人有所不知,这个陈兮瑜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奸商,什么生意能赚钱,她就做什么生意,有油水捞的事情都不会放过,如今天灾来临,粮价看涨,这样好的机会她怎么会错过?”王俅不动声色的说。

曾县令顿时觉得胸中一滞,有些不爽,可他又看一眼王俅,用疑惑的语气问道:“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莫不是你跟那名叫陈兮瑜的女子有什么恩怨?”

“额,实不相瞒,我跟那陈家确实有些恩怨,小民看不惯陈兮瑜这样的奸滑女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她为了自己的名声,在后花街开善堂,还到处说她家施舍的米粥比县衙里的还多,县衙施给那些流民的粥都照得见影子。”

曾县令冷哼一声:“看样子,她倒挺有钱嘛。”

“她的钱也是昧心钱,之前开茶楼,把渝县好几家的茶楼生意都抢走了,唯她一家独大。后来又做起了成衣店的生意,把我们王家经营上百年的成衣生意也抢走,反正只要她盯上的东西,她都不会放过,也不会给对手一丁点的机会,如今又看上了贩粮这样的生意,只怕其他开粮铺的同行又要遭殃,此女子心狠手辣,手段卑劣,有她在渝县一天,只怕渝县迟早要遭殃。”

曾县令眼神不善的打量王俅一眼,说实话,王俅说的话他并不全信。

但是,粮铺是他自己的生意,其他人都休想染指,眼下的雪灾正是上天送给他发财的最好机会,什么人都休想挡了他的财路。

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反正不能让这丫头得逞,哼哼,你很有钱是吧,开善堂搞慈善是吧,我就让你好人做到底。

曾县令的眼睛微微咪起,眼神有些飘乎,半晌对王俅说:“好,那我就看看这个陈兮瑜有什么本事。”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中毒事件

就在王锦升跑来茶楼闹事的第二天,县衙里的官差就送来一份告示,要陈家为今年雪灾的流民捐款,而且规定捐款数额不得低于一百两银子。

等官差一走,陈家的人都聚在茶楼里商量起来。

阿九第一个不服气,“他奶奶的,哪有这样的,捐款还规定不得低于一百两银子的,这不明摆着讹人吗?”

宫叔也幽幽的叹一口气,“以前在宫里面,哪位总管大人过生日、有喜事,我们这些在宫里面当差的都要凑份子,而且规定每人不得低于三两银子,要是不给,还会受到大人的报复。我还以为那些都是宫里面的臭规矩,却没有想到这小小的县城,却比宫里面的风气更甚。”

陈贵虽然心疼银子,但更怕惹上事,“唉,抱怨有什么用?该交还不得交。”

“我觉得这事有点蹊跷。”陈锦鲲皱了皱眉说,“昨天王家的儿子才刚刚到我们茶楼里面来找茬,今天县令大人便派人来要银子。”

“什么意思?难不成,他们说好的?”陈锦鲲这样一说,阿九也察觉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这时,陈瑶婷从茶楼外面跑进来,慌慌张张的说:“阿瑜姐,我打听过了,县令大人没有到其他商户家里去,唯独跑到咱们家贴告示。你说县令大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难不成是专门欺侮咱们家?”

婆婆李氏一听,脸色变了,“欺侮咱们家,为什么呀?咱们一向是奉公守法,诚信纳税,也没有得罪过那县令大人呀。”

阿瑜也觉得事情不对,本来要商户捐款这种事一般是要召集商户开会讨论的,最不济也是要贴告示到大街上,哪有派几个官差直接到某家商户家中要钱的?这与理不符。

正因为如此,阿瑜才叫陈瑶婷到别家去打听一下,是不是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这一听,果然听出了猫腻,阿瑜的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容,“只怕不是我们得罪了县令,是有人讨好了县令,把我们当作待宰的羔羊。”

陈锦鲲一惊,“你是说王家买通了县令?”

“岂有此理,早就说这王家不是东西了,看自己斗不过我们,便搬出县令来对付我们。这县令也是个狗官,收了王家的好处,便甘心来针对我们。”阿九愤愤的说。

“阿九,茶楼里人多嘴杂,不要胡言乱语。”阿瑜提醒道。

阿九这才小心谨慎的闭上嘴,又不甘心的问道:“大东家,我们真的就这样交上这笔银子吗?”

阿瑜轻笑一声,“我的银子都是大家伙辛辛苦苦赚来的,不会就这样随随便便拿给别人。要捐银子嘛,得所有人都知道才捐,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交给他,岂不成了我贿赂他?”

“那你……”陈锦鲲用疑惑的眼睛看着阿瑜。

“反正他说银子三天后交,那么我就三天后召集渝县商会的人,看看别人怎么说。难不成他县令大人还想让全县的人都知道,县令单独讹我们一家的银子?”

三天后,当阿瑜说要在渝县召开救灾大会时,县令大人犹豫了,虽然最后会议还是召开了,但是从原先只要阿瑜一家交银子,变成了整个渝县商户都要捐款。

金额也由原先的一百两,变成了每家商户十两。

这一局,阿瑜胜。

可是,没讨到便宜的县令大人不甘心,他可不想阿瑜活蹦乱跳的来抢自己的生意,没过多久,阿瑜叫花街的茶楼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天正是晌午时分,早春的阳光透着浓浓的暖意,让人觉得浑身轻爽舒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