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娘子(152)
陈锦鲲点点头,再次握紧阿瑜的手,像是郑重的承诺:“你放心好了,我从来不担心考试,只是担心你。殿试过后,我便有了功名,他们自然不敢动你;可是,我担心他们还不等我参加殿试,就会对你下手。而且我参加殿试这段时间,都不在你的身边,我不放心。”
阿瑜听到陈锦鲲这样关心自己,心头不由的有些感动,带着笑意说:“这里有阿爹阿娘,还有阿九和宫叔,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不了,我多请一些护院来帮忙,叫花街和后花街来来往往这么多的人,他们还不敢这样嚣张。”
“阿瑜你要照顾好你自己,等我将来高中,一定当个好官,来惩治渝县那些贪官和奸商,免得他们为虎作伥,祸害百姓。”陈锦鲲愤愤的说。
阿瑜看着眼前的少年,跟之前相比,瘦弱的少年长高了不少,脸上的五官也更显成熟,只是那双眼睛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澈明亮,像一湖纯净的泉水,仿佛能照进人的心里。
在那双眼睛里面,阿瑜看到了单纯、善良、执着、聪慧、希望,还有……对自己的爱慕,那是一位正在走向成熟的男人眼神,懵懂中带着炽热的期望,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阿瑜明白,眼前的少年还未真正开启人生的旅程,他的身上拥有良好的资质,也拥有勇敢的闯劲,可对浑浊复杂的世界还未真正了解,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最丑陋、最肮脏的一面。而这样的他,未必一路平坦。
“阿鲲,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讲。现在,你只要好好准备殿试,莫要辜负我和家人的期望。”阿瑜想对他说很多,但千言万语只换成一句话。
对于殿试,陈锦鲲似乎很有信心,“我们这些参加殿试的,多半会是天子门生,只是考核一下,皇帝再根据我们的考试成绩来确定职位。再不济,也是县令之类的官职。”
“正因为要考试来确定职位,才更要努力考好呀。渝县县令敢中饱私囊、勾结奸商,想必跟上面官员的关系不一般,你若是想将来惩治他们,怎么能够官位比他们小?”
“这倒也是。阿瑜,你放心,考试的事情一直难不倒我,大不了我以后少看一些杂书,不再翻看那些仵作和药理方面的书,多看一些考试的内容。”陈锦鲲笑咪咪的说。
阿瑜想想也是,从小到大,陈锦鲲念书都很有天赋,不说他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可是别人看三遍的内容,还没有他看一遍记得牢。
这一点,就连阿瑜也自叹不如。
除了看书院里教授的那些课目书籍,陈锦鲲还酷爱各种各类的杂书,什么奇闻怪志、伤寒杂病论、经书佛典、探案推理……乱七八糟的看了一大堆。
他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书本里面的各种知识,像今天发现尸体身上的疑点,也是他从那些杂书上面找到的灵感,还有关于鹤顶红的知识,也是他从一本稀有的关于介绍毒物的书上面看到的,没想到今天居然派上了用场。
阿瑜也不喜欢只读死书的人,像陈锦鲲这样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还是不错的。
“书没有什么可读不可读,只是殿试之前,少看一些杂书为妙。等将来功名在身,什么时候读也是一样的。”
“娘子,遵命。”想想一旦有了功名,就能把阿瑜娶过门,陈锦鲲心里面甜滋滋的,忍不住先试试称呼一下小媳妇,看习不习惯。
阿瑜却羞红了脸,白了他一眼,“贫嘴!”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春暖花开
新年过后没多久,天气便越来越暖和,春天里艳丽的花朵遇上合适的温度,都争奇斗艳的开放。
天气回暖,渝县的交通又开始恢复,但是渝城的米价还是很高,早先从京城运了二十担粮食,价格微微有些下调,但没过多久,米价又开始上涨,现如今还是要一百多文钱一斤,其中的原由只有渝城县令才清楚。
他从开粮铺的小舅子和妹夫手上捞了不少银子,可还嫌不够,这县令芝麻绿豆大的官虽然不大,但是上上下下都需要打点,油水多,开销也大,疏通关系之后更是要拼命捞钱,否则捞来的银子还不够疏通关系的钱。
正是因为这样,渝县县令的胆子才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来越贪。
正月十五之后,有渝城百姓也在县衙门口闹过两回,可一回被官差打发走了,另一回是挪动了官府里的一些救济粮,每家每户发了一点来安慰一下。
可安慰过后没多久,那渝城的米价还是很贵,那涨上去的米价硬是跌不下来。
渝城的百姓虽然怨声载道,却也无奈。
县令大人把居高不下的米价怪罪于渝县的流民太多,把县里面的救济粮都吃光了,其他的乡县粮食又减产,没有粮食运过来,所以才这样贵。
可是阿瑜心里面清楚,这渝县有一半以上的流民没有吃到过救济粮,而是来她后花街的善堂领粮食。
阿瑜早就把这些人分派好了,那些能干活的一般都在两条街安置好,男的或是让他们当街上的护院,或是当伙计,女的则当绣娘,或是帮人洗衣,总归是能在渝县生存下去。
而那些没有生存能力的,阿瑜都会出于善心,每天给他们分派粮食,总不会让他们饿死。
还好这样的人不多,否则阿瑜就算是腰再粗,也怕是承受不起。
阿瑜是生意人,不可能做事一点也不图回报的。
她做这么多的善事,为的就是一个好名声,现在只要提起叫花街和后花街的大东家,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说:那真是一个大善人。
若是有什么人说阿瑜的不是,马上就有人替阿瑜说话。
更有甚者,特意跑到叫花街和后花街买东西,就是为了照顾这渝县第一大善人的生意。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名声,王家和唐家才有所忌惮,暂时还没有对阿瑜和陈家动手。
但阿瑜相信,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以王家父子的为人,一定还会搞出其他的什么事情来;但阿瑜也相信,黎明前的黑暗总是会消逝的,只要不放弃希望,总能迎来美丽的曙光。
这一阵子陈锦鲲天天在家里面温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连陈瑶婷都有些为他担心,对阿瑜说:“阿瑜姐,你去看看哥哥吧。哥哥这些天整天闷在家里,看书都看呆了,照这样下去,估计他都要变成傻子。”
阿瑜哪里能不知道陈锦鲲的事情,或许是自己前一阵子要他好好备考,他便开始更加苦读起来,没想到自己的话对他这么管用。
阿瑜正坐在茶楼内侧的桌案前翻看着帐本,听到陈瑶婷的话,嘴角一弯:“你哥哥呀,正一门心思准备殿试呢,不金榜题名,誓不罢休。”
陈瑶婷两只手架起下巴核,苦恼的说:“可是念书也要出去透透气呀,像他这样的看法,只怕不等到殿试,人就要闷出病来。”
阿瑜抬起头来,仔细一想,陈瑶婷说得也对,念书也要劳逸结合,他天天不出门,不沾沾地上的土气,只怕将来去殿试的体力都没有,去京城的一路上就算骑马,也要走上个两三天,到时候弄出个病公子可不好。
再一想,陈锦鲲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多半是因为自己,解铃还需系铃人,还是自己去劝劝他吧。
于是,阿瑜便合上帐本,回到家中,陈锦鲲果然还是坐在床前看书,一本《兵法》愣是被他看得书页发黄。
陈锦鲲看到阿瑜进来,笑着问道:“阿瑜,你回来了?店里不忙吗?”
阿瑜也笑了一下,“瑶婷说你看书看得快长虫,叫我来劝劝你。”
陈锦鲲一愣,随即又笑着说:“你别听那死丫头胡说,我在家里看书,好着呢。”
“外面的花都开了,你不想去看看?”
陈锦鲲往窗外一看,湛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洁白的白云,淡淡的微风吹过来,确实是一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