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娘子(346)
至于另外一件事情,那就跟陈锦鲲有着莫大的关系。
话说陈锦鲲从野丘国回来,经过一番视察和考虑,觉得自己国家的政策跟野丘国一比,那真是太温顺了。
野丘国虽然也是贵族把持朝廷,但是他们讲究能者居上。同样是贵族的几个儿子,并不是因为哪位是嫡长子就有资格享受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而是讲究谁的能力最大,谁的本领最高,就由谁来继承贵族家里的财产和权力。
比如说王老汉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太憨厚,二儿子太懒惰,只有小儿子聪明又能干。王老汉家里有几十亩良田,还有上千头牲口,又是千户(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村长),将来他离世之后,家里的这些财产还有官位谁来继承?
按照大渝国的规矩,不管哪个儿子聪明还是笨拙,所有的财产和官位都有家里的嫡长子继承,也就是大儿子来继承,可是人家野丘国就不是这么干的。
在王老汉辞世之前,会把三个儿子叫到床边来,为确定这个继承人而为他们准备几场比试,并且把村子里面德高望众的人来做公证人,看看比试的结果怎么样,最后谁胜出就由谁来继承。
这样的比试可以是考察智商,也可以比试武艺,反正是谁最后赢了,谁就是最大的赢家,不会因为哪个儿子先出生,或是哪个儿子是大老婆生的,就另眼相看。
陈锦鲲初次到野丘国时,听说他们国家这样的传统觉得很是好奇,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的传统比大渝国的规矩好多了。虽然同样是子承父业,但继承父亲衣钵的都是几个儿子当中最优秀的,而不是像大渝国里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一切,这样的血亲不利于家庭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兴盛。
还有凡在野丘国生下的男孩子,每个人都要在国家的军队里面服役,如果生下眼睛深色的孩子,跟处族人在体型方面相似,还要从小培养成探子,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既让人觉得恐惧,又让人不得不钦佩。
反观大渝国,虽然也是和野丘国一样由贵族担任臣子,但是大渝国的士族子弟多是纨绔子弟,贪酒好色,不务正业,跟虎狼一般的野丘国贵族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回国后的陈锦鲲在家里面呆了几天,整理出几条新的治国之策,拿给皇帝司徒复山过目。司徒复山一看,喜出望外,朝中的士族子弟居多,一直是朝廷的诟病,也是司徒复山的心病,陈锦鲲写的这几条治国之策,真是很合他的心意。
反正士族子弟众多,以后凡是想继承家里财富和官位的,管他是不是嫡长子,先都要来考一遍,考过的就沿袭老子的官位,没考过就哪凉快哪里呆着,别再以什么嫡子嫡孙而自傲。
而且,不管是士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凡是男丁到了年纪都要到军中服役三年,正好可以解决无人愿意参军的问题。
当司徒复山兴致勃勃的把陈锦鲲的几条治国之策在朝中一念,一石惊起千层浪,朝中的大臣一时间忘了反对司徒玉在前朝遗址上建房的事情,一起把攻击的对象指向陈锦鲲。
大渝国绝大多数的官吏都是子承父业,而且都是以嫡长子居多,要是按照陈锦鲲的意思,大多数官吏想要把官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还要来考试,考不过的就要下岗,还影响到将来家族中财产的分配。这样一来,朝中的士族可就炸开了锅。
跟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相比,在前朝遗址上建房那算个屁事?
司徒复山一说完,反对声不断。但也有赞同的,那些认同陈锦鲲观点的大多数是平民子弟出身的官员,还有一些虽然也是士族子弟,可惜不是嫡系一脉,在家族里面也屡屡受嫡系一脉的排挤,一听这新的国策,倒觉得挺新鲜,感觉有机会在家族里面搏一把,倒可以试一试。
这样一来,一个大清早,朝廷里面争来争去,也没有争出个结果,倒是便宜了司徒玉,所有的大臣都把观注的重点放到陈锦鲲新的治国之策上面,倒让司徒复山完完全全放手把建房筹军费的事情交给司徒玉去打理。
不过,司徒玉作为皇帝的非嫡长子,对陈锦鲲的观点倒很是赞同。特别是陈锦鲲提出的凡是大渝国的男丁,成年之后都要在军队中服役三年,很合他的心意,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想呆在家中娶妻生子,没有几个愿意到军中吃苦,这样的政策一推出,倒有利于每年收纳许多新兵。
陈锦鲲的治国之策引起朝中轩然大波,司徒复山这只老狐狸在抛出这块石头之后,就看出朝中那些大臣们对自己,对大渝国的态度,他冷眼瞧瞧朝中大员的百态,既没有完全站在陈锦鲲一边,也没有对新的治国之策全盘否定,只说了一句“日后再议”,便匆匆退朝。
可是,陈锦鲲没有想到,他的治国之策不仅引起朝中官员的争执,以后更是引起更多的麻烦。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站对方向
五皇子府上,他精明能干的属下刚刚把一份很私密的调查信笺交到他的手上,司徒严打开仔细一看,不由的深深皱起眉头,眼神中带着几分焦虑。
前一阵子,太师上官启云悄悄来到五皇子府,想要拉拢司徒严,可是司徒严也是一位老江湖,太师势微,怎么可能跟他一伙?但临走之前,上官启云向他提到过,司徒玉身后有一位得力的帮手,司徒严便留意一下,派人私底下去调查了一番。
当司徒严看过那个人的详细介绍之后,眉头打了一个死结,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这一天,阿瑜在司徒玉的军工作坊里巡视一番,又查看了一遍最近的帐本,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便想着去到自己的铺子里面转一转。
司徒玉最近很忙,自从在京都郊外建房的事情得到皇帝的批准,他又要忙着请人丈量土地,又要请人设计新房,还要找来一大帮合适的建房子的工匠,真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军工作坊的负责人之一,在司徒玉忙着别的工作时,阿瑜自然要站出来打理这重要的军工作坊。好在司徒玉当初建立这军工作坊时,请的也都是得力能干的人,所以阿瑜管理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本来阿瑜怀上孕后,陈家人天天就像众星捧月似的围着阿瑜转,每天给她进补,让阿瑜原本苗条的身材一下子胖了一圈。
阿瑜以吃得太胖不方便生孩子为由,还想继续打理军工作坊,时不时的还要在家里和军工作坊间走来走去,陈锦鲲是明事理之人,便答应了,但是有一个条件,千万要留心肚子里的孩子。
看着自己的小相公这样通情达理,阿瑜自然高兴,家里其他人也都好说,就是陈贵一脸不爽的表情,不过阿瑜并不在意。
从军工作坊里面出来,阿瑜就走进了自己的酒庄,把铺子交给阿九这么久,第一次以一个顾客的身份走进这里,感觉既轻松又奇特。
阿九把这铺子又改良了一下,特意打造了一个大酒架,里面放着各种酒庄里的酒,还特意在每一坛酒旁边放一个木勺和一个小碗,就是方便给顾客们尝酒用的。
别说,被阿九这样重新整理一下,酒庄的生意比之前更好了。
阿瑜现在肚子里的孩子也有三个来月了,但是她比较瘦,穿着宽松的衣服也不显怀,一点儿也察觉不出她是一个孕妇。
阿九的眼尖,一瞧见阿瑜进门了,马上殷勤的凑上前,笑容满面的说道:“大东家,你来了?”
阿瑜也笑了笑,瞧见阿九换了一身藏青蓝色的掌柜长袍,头戴一顶四方帽,看上去成熟大气许多,但一见他咧嘴笑起来的样子,又觉得还是当初那个调皮可爱的小乞丐。
人就是这样奇怪,因为一些奇特的境遇而改变你的一生。如果阿九不是遇上阿瑜,也不会有这样的人生;而同时,阿瑜要不是遇上阿九,自己的生意也不会这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