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举人可不想委屈他的傅贤弟,听说傅闻宵和那些秀才约好去省城,直接租一艘船送他们过去。
周氏不禁赞道:“汪家果然仁义。”
在她看来,汪家此举虽有笼络那些读书人之嫌,但也确实是仁义之举,再加上汪举人的为人,相信感激汪家的人很多。
拿提行李,他们很快出发。
周氏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踏着晨曦的光离开,眼角有泪光闪动。
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不见,她转身关了门,用手揩去眼里的泪,心里又充满了期盼。
-
郁离和傅闻宵来到汪家租的船时,已经有不少人到来。
汪家给他们准备的客房不仅大,里头的用具都是新的,同时也按傅闻宵的习惯熏香,还放上冰鉴。
七月初的天气还是很热,在船上尤其闷热。
汪家能给船提供冰块,可见确实财大气粗。
郁离对此很满意,她不怕冷,就怕热,热得汗水直流,很快就湿了衣裳,这滋味可不好受。
喝了口冰镇的果子露,她惬意地坐在那里,看着傅闻宵整理行李。
整理好行李,傅闻宵道:“离娘,要不要歇息会儿?你昨晚没怎么睡。”
昨晚两人闹得比较晚,他有些担心她累着。
郁离眨了下眼睛,“我不困啊。”
确认她确实不困后,傅闻宵神色一顿,问她要不要去甲板那边看看?
“也行。”郁离觉得一直待在船舱里挺闷的。
这船虽是汪家租的,但只有汪举人来了,汪夫人没来,船上都是男人,那些书生没带妻子去省城,连找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只是等他们出船舱,就见汪举人带着一群书生过来找傅闻宵。
汪举人道:“傅贤弟,你忙不忙?咱们去探讨一下文章。”
其他人也纷纷说:“正是,傅兄,一起来罢。”
“我们想请傅兄帮点评文章。”
“……”
傅闻宵唇角微微一抿,虽然没说,但郁离能感觉到他的不高兴。
她对作文章之事不了解,不过能明白这些秀才想要中举的心情,迫切地想找傅闻宵讨论文章。
于是她说道:“阿宵,你和他们去罢,我自己过去就行。”
傅闻宵看她一眼,说道:“我等会儿去找你。”
说着他和那些秀才去船上一个开阔的厅堂,郁离也去甲板那边,欣赏清晨的河岸之景。
看了会儿,她找船上的人要了根鱼竿钓鱼。
丫鬟将鱼竿送过来,说道:“傅娘子,船已经行驶,无法钓到鱼的吧?”
郁离道:“没事,我有办法。”
丫鬟不知道她有什么办法,心里有些好奇,便站在旁边看着。
很快,她就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只见郁离将鱼竿甩进河里,也不知道她怎么做的,手中的鱼竿一落一收,一条肥胖的河鱼就从河中飞起,落到甲板上。
不说丫鬟,就是船员都是目瞪口呆。
在郁离连续用鱼竿又弄上几条鱼时,船员们惊呼出声,满脸惊叹。
这边的动静引起厅堂里的秀才们的注意,有人朝这边看过来,等看到这边的情况后,他们的表情也和丫鬟、船员差不多。
有人叫道:“快看,是傅娘子,她在钓鱼。”
其他正在写文章的人听后,暗忖这钓鱼有什么稀奇的。
“天啊,她钓上来的鱼好多啊,她怎么做的?为什么她将鱼竿甩进河里,鱼就上来了呢?是什么道理?”
听到这话,那些原本觉得不稀奇的人自然坐不住,纷纷站起身,凑过去查看。
这时,便见傅闻宵过去了。
汪举人也没心思指点这些秀才文章,跟过去瞧热闹。
其他人见状,自然也跟过去。
作者有话说:
今天第一更
第 170 章
◎捞人◎
甲板上,船员们已经拿桶来装鱼。
这鱼被钓上来后,仍是活蹦乱跳的,只要将它们从缠绕着的鱼线中取出来,放到水里还能继续养一养。
傅闻宵来到甲板,正好看到郁离的手一甩,一条鱼又被甩到甲板上。
离得近时,他看清楚那鱼的鱼腮被鱼线缠着,被人硬生生地从河里拽上来,并不是钓上来的。
看清楚这点,他不觉失笑,果然是她能干出来的事。
汪举人也看到了,不禁笑道:“弟妹,你这是在钓鱼呢,还是在捞鱼啊?”
郁离看了他们一眼,说道:“都可以,能达到目的就行!今天咱们吃鱼宴。”
这话是对傅闻宵说的,他含笑应一声好。
船上的读书人都往这边涌来,要看傅娘子是怎么在船行时钓鱼的,在场的船员不觉有些拘束,抱着桶缩到一旁。
郁离没理会那些兴致勃勃的读书人,继续拿鱼竿往河里捞鱼。
每次她甩下鱼竿时,不用多久就能捞上一条鱼,次次都没落空,看得那些读书人惊奇不已。
甚至还有人想学她捞鱼。
因为她的动作给人一种举重若轻之感,仿佛用鱼竿捞鱼是一件非常简单轻松的事,瞬间信心暴棚,觉得自己也能行。
船上自然准备不少鱼竿,丫鬟将鱼竿取过来,交给那些觉得自己也行的读书人。
可惜,没一个人能捞上来,甚至有种东施效颦的效果,看得那些船员不禁憋红了脸,不好笑出声。
最后那些读书人讪讪地说:“看来这种活不适合我们,我们还是去做文章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