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深山开荒避乱世,全家顿顿有肉吃(300)+番外
或许是久别重逢,人更容易多愁善感。
或许是因为这几天过得太开心了。
站在甲板上的徐婉凝望着岸上的宋家人,又看了看城门的方向,突然就没忍住哭了。
一边哭一边和江清月等人挥手告别。
江清月见她哭,心底也不是滋味。
哪知道一扭头,却见宋夏江好像比自己还更难受。
只见他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船离开的方向,沉默不语,和平常判若两人。
其实,江清月多多少少是有些察觉的。
只是见二哥一直没开口,便也不好主动去问。
眼下见他这么郁郁寡欢,便忍不住出声提醒道:“二哥,婉凝姐她…秋天就要成亲了…”
宋夏江果然不知此事,听完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过了好一会才扯了扯嘴角笑道:“这是好事,我都不知道,知道的话该恭喜她的。”
徐婉凝成亲的事,当时只是私下和江清月几个女人提了下。
后来见她不愿意再提这事,江清月等人也都默契地没有再提过。
宋夏江不知道也是正常。
如果不是见宋夏江这么难受,想要他尽快打消念头,江清月或许也不会再提。
宋夏江也看出来她的意图,竟反过来笑道:“弟妹,你想多了,我对徐家小姐并没有非分之想,就算她没有婚配,我又怎么能配得上她?”
说罢,便朝着江清月点了点头,随即大步离开了。
见他这般,前来接媳妇的宋砚撞见了也倍感奇怪。
待走到江清月面前一看,发现自家媳妇状态也不太对。
便忙追问,“怎么了这是?方才可有不顺利?”
江清月朝着渐行渐远的商船看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阿砚,日后我们一定要帮二哥寻个他钟意的姑娘才行。”
第263章 重开香皂工坊
徐家兄妹离开之后,果然不久便跟着第二趟的商船送来了做香皂所需要的猪油。
只不过这趟跟着船来的只有徐长青一个人。
据徐婉凝的信上说,婚期将至,她的未婚夫不同意她抛头露面出来做生意。
所以如今除了自家的绸缎行每日去一下,大多的时间都待在家中做嫁衣,准备秋天出嫁。
不过徐婉凝特地在信中嘱咐江清月放心,他们兄妹二人已经在姑苏张罗好了铺子,只等香皂做好之后,便可开业。
江清月看后满心不是滋味,实在无法想象徐婉凝曾经那么恣意洒脱的一个人,如今却被一桩婚事困得这般顺从。
虽说她信中写得很是平静,但江清月总有一种隐隐的担忧。
…
这段时间,城内原先沿街道的铺子都已经修缮完毕。
赵元明也开始公开出售铺子。
所谓出售,其实都是以极低的价格,象征性地收一些银钱。
更主要的目的还是鼓励大家开始经商做生意,也好带动江都府的繁荣。
只不过,并不是什么人随便申请都能以低价拿下铺子的。
必须要有让人信服的生意计划才行。
这一点难不倒宋家人,当天便直接申请了两家铺子。
一家是个两层的沿街旺铺,地理位置极佳,宋家人打算盘下来准备日后开酒楼用。
眼下江都府的繁荣程度还不足以支撑大酒楼。
于是便打算让老大两口子先张罗着做点小吃,先开间吃食铺子。
另外一间位置就要安静得多,沿街的铺面也并不大,还只有一层。
但江清月看中的就是它的位置安静,而且还带了个大大的后院,后院还有好几间大屋子,用来做香皂工坊是最合适不过。
待工坊打扫收拾干净,江清月便忙着开始招工。
眼下还不需要太多人手,招的人都优先从自家族人中选了几个信得过、手脚又麻利的妇人。
这些人平时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听说能做工领工钱,都很踊跃积极。
不过即便这些人眼下是信得过,但江清月也不喜欢考验人性。
担心的事情最好是从一开始、从源头直接切断。
为此,江清月早早便打算好把香皂的制造程勋分成几个部分。
有负责提炼碱水的,有负责采鲜花做精油的,有负责猪油过滤的等等。
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立的屋子,互相不串班。
而且每个环节下面的工作也进一步做细分,总之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负责的活计都不重复。
至于最后的混合搅拌环节,则是由自家人亲自操刀上阵。
而精确的比例也只有江清月一个人知道。
倒不是江清月连家人也信不过,而是吴氏等人都不肯去学,生怕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无意间说漏了嘴。
当江清月带领大家伙准备香皂作坊的同时。
宋砚也开始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认认真真地开始教阿彻读书识字。
除了阿彻,之前那些山里出来的孩子们也都开始继续每日读书,有不理解的地方,还会跑过来找宋砚求解。
时间久了,宋砚觉得这样不是办法。
便和赵元明商量着在城里开一家私塾,除了从城中招贤寻夫子,自己每日也会带着阿彻去上个半天,给学生们授课。
至于束脩等一切开支,全由之前出售铺子所得来付。
这样一来,城里只要是想读书的孩子,不用考虑银钱问题,都可以来读。
哪怕是家里买不起纸笔的,也可通过打扫私塾来换取纸笔。
总之只要想读书,总归会有办法。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夏天的天气也越来越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