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60)+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那人揣着手琢磨一会,然后点点头。

“成交,我不还价,但是我有个要求。”

孟贵道:“你说。”

“我带着纸笔呢,每一种食材怎么做,怎么存放,你们说,我写,同意的话,我现在就付银子。”

“好说,我们同意,先过秤还是先说咋吃?”

叶青竹代替两人答应下来,他是知道,没吃过海货的人,确实不会做。他们刚到小顺村的时候也不是没闹过笑话。

“我信得过三位,先搬货算银子。”

来棚子集的自然没有自己逛的,尤其是中年男人这样,看着就家业不小的样子,身后不远就有两个跑腿的。

没一会儿取来大秤,中年男人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算盘,红木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似的。

这边报数,那边算账,过完秤,价钱也出来了。三车货有多少他们是清楚的,差个一两半两的问题不大。

双方银货两讫,那人拿出细毛笔伸进嘴里舔了几下。在孟贵和孙大强看来,这跟吃小墨鱼不挤汁有什么区别?舌头和牙缝都黑乎乎的。

对方的人很快搬完货,不一会过来一个随从模样的人,端着砚台过来了。

叶青竹海以为那人得一直用口水舔笔呢。

孟贵和孙大强说,叶青竹转述易懂些的话,那人的字写的很小,好不好看不知道,反正很匀称。

到最后三人互相补充的没什么遗漏,叶青竹才多嘴问一句货要卖哪里去,要这么多呢。

“这不是南边洪灾,盐道断了一阵儿,越往北走,老百姓就买不到盐巴。我这次要往更北边燕州甚至宁州去,换那边的老参、鹿茸和皮子。”

“那得走一两个月吧?”

“可不是吗,年都在路上过。家里老娘孩子的,就盼着我能回去团圆一年。”

谁又容易呢?何大人做官的,听说也有愁的事儿。

叶青竹笑道:“要是以后还要海货,可以派人到临照县北街找同心圆子捎信,我们还带上最好的货送过来。”

“呵呵,你这小子反应倒是快,我记下了。”

双方各走一边。货卖掉,还小赚了一笔,孟贵和孙大强心情轻松,又难得来邹海城,想要给家里带点东西回去。

叶青竹分到自家那份,并没有多花一个铜板。家里,还有人等他早日回去呢。

家里是盼着他早点回来,不过不是叶家的六个,而是康庄的。

福禄是个轴的,自己弄出来的石磨是想让姐姐不用跑那么远去磨面。可是它磨不出来,福禄就跟丢了魂似的整夜睡不着。

后来福禄找到菱角,也不知怎么说服的,也可能是菱角本就不以为是个多大的事儿。

两人到人家康庄,趁石磨和碾子闲着的时候,给人家掀了!

要说康庄的和小顺村的大人都纳闷呢,一个十几岁的丫头,一个七八岁的小子,那么沉的东西,当初安的时候都十来个汉子搬的。这俩孩子是天生神力吗?

不管怎么弄的,反正两人把石磨掀了被康庄人抓住了。被扭送到小顺村的时候,金老大刚好在家。

一打听,好嘛,一窝孩崽子,连个大人也没。这也就算了,家里能主事儿的老大出远门没回来,抓住的是老二。

要说小孩子淘气,那随便一个村子都有。可别家孩子不干这事儿啊!

青龙石磨,白虎石碾,什么方位,什么时辰安置,都是算过风水的。他俩把青龙白虎搞了,那不是破坏人村子的风水嘛!

康庄人都快气疯了,乌泱泱一堆人冲到小顺村要个说法。

金老大一个头两个大,他哪儿知道怎么办?没听说过都!小顺村解决不了,他们又带着人进县城了,县令大人总能管吧!

击鼓鸣冤,衙役出来一看,娘嘞!这么多人,咋了嘛这是!连跑带颠的跑进去叫大人。

何兆笙正在给芸娘喂药,每年一到冬季,芸娘总要病重,就算天气回暖能好一些,一年年消耗下来,人也很快虚弱的不成样子。

所以衙役禀告的时候,何大人心情很差。

升堂审案,能进公堂的是康庄的里正、族长和人证,小顺村这边叶家姐弟跪在堂下,身后是金老大。

盼儿带着雅儿被拦在外边,事出突然,还没来得及找三哥四哥呢。

康庄的老族长脸红脖子粗的说了事情经过,菱角几次想要张嘴,都被金老大制止了。

何大人揉了揉生疼的太阳穴,鸡毛蒜皮大的事儿,也不知芸娘有没有好好喝药。

“事情经过本官已经知道了,叶菱儿、叶福禄,康族长的指控你们认不认?”

菱角张了嘴,又回头看了下金大叔,见他点头,才开始说话。

“大人,我们姐弟不是故意的。真不知道一个破石磨还那么多讲究。”

“破石磨?那是青龙,青龙啊!”

康族长看着该有六十往上了,一句话喊的都破音儿了。

“肃静。你继续说。”

“大人,是这么回事儿,我弟弟自己凿了个石磨,可是磨不出面来,就想拆了康庄的石磨看看自己错哪儿了。

我们就是参考,是这个词儿吧大人?再说也不是不给安回去,我们也没偷没抢的,怎么就进公堂了?”

第56章 叶青竹发火

金老大心知要坏,何大人平日虽然温和,可在公堂审案呢,如此没大没小乱喊,叶菱儿怕是要吃亏。

果然,何兆笙本来就因为夫人身子不好而郁结,绿豆大的小事儿,什么时候轮到一个黄毛丫头跟他呛声?

惊堂木急促的落下,公堂所有人心中一哆嗦,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