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一直拿不出来良方,贾皇后心头已经有一点猜测。或者说猜测了,她只是还报有一点希望罢了。
成不成的,贾皇后不愿多想。
可关于亲儿子李济泰的婚事一旦落地,贾皇后觉得她的人生又圆满几分。
又一日,泰和宫,崇政殿。
李子彻召见嫡子。李济泰刚探望过母后,才离开昭阳宫。他就得着泰和宫的小黄门传信。
于是太子往泰和宫去。
一进崇政殿,李济泰向父皇见礼问安,道:“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朕躬安。免礼。”李子彻摆摆手,示意嫡子起身。
此时的帝王搁下正批着的奏本,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嫡子身上。
太子谢过父皇,此时已经站立起身。十岁郎君,又是长年习武,他的身上有一股子的英气。
李济泰做太子后,他有自己的班底。那等挥洒之间,自有气度。
“你长大了。”李子彻恍然之间,仔细打量嫡子。他发现,嫡子貌似不知不觉里真的长大了。
这一个孩子又是太子,那也可以替君父分忧了。
“……”听到这话,李济泰忙回道:“儿子长大了,也是父皇的儿子。”
“理应孝顺父皇、皇祖母、母后。儿子更殷殷期盼着能替父皇分忧。”李济泰认真的回道。
“替朕分忧啊。”讲罢这话,李子彻笑了。
笑罢,李子彻说道:“成家立业。你尚未成家,先不急着立业。”
“济泰,朕唤你来,也是圆满一桩你母后的念想。你年岁大了,东宫也需要择选出一位主母。”李子彻说出唤嫡子的来意。
话罢,李子彻递了一份名录,由马宝公公接过,再又转递给太子。
李济泰接过来。李子彻笑道:“你先瞧瞧,这上面三人,又是哪一位名门淑媛入你眼,称你心意,如此,就点此人为东宫的太子妃。”
天子的意思讲明白。李济泰听得更明白。或者说太子早有心里准备。
东宫要选太子妃,这等事情又没瞒着谁。那是就差召告天下。
李济泰早有心里准备的。如今又听过父皇之言。对于未来的嫡妻人选,李济泰也关注的很。
十岁的太子,那已经懂得太子妃的重要性。
此时的李济泰谢过话,尔后,他是翻开名录阅读起来。
在心里,李济泰默默的分析起来。
青州杨氏、颖川董氏、河内王氏,或许在天子眼中不相伯仲。可落太子眼中,那还是有差别的。
太子的伴读里,那可是颖川董氏的儿郎。只能说先入为主吧。
太子李济泰看完后,他是合上名录。
“父皇,儿臣瞧着颖川董氏就不错。”对于小伙伴的姐妹,李济泰还是相信的。他信的是颖川董氏的家风清誉。
“颖川董氏。”李子彻听罢,他轻轻点头。
“既然你中意,朕就替你赐婚了。点董氏为东宫太子妃。”李子彻没有反驳嫡子心意的心思。
既然是皇后满意的,太子也满意的,他也没觉得哪差了。
那就董氏做了东宫的太子妃呗。这董氏的家世背景皆不错。至少在天子眼中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此时,帝王跟嫡子议过太子妃的人选。尔后,自然是亲爹关心一番亲儿子。
这关心不止是学业,亦是近况。哪怕是天家的君臣父子,一样是父子。
对于父皇关心,李济泰心头是受用的。在崇政殿里,李济泰来一趟,那心都是暖暖的。
丹若宫,主殿内。
等着泰和宫宣了圣旨,召告天下,点颖川董氏为太子妃一事落地。万蓁蓁也听到消息。
“颖川董氏啊。”万蓁蓁感慨一回。
这是世家名门,万蓁蓁感慨罢。她的目光落在万嬷嬷身上,又笑道:“嬷嬷,你说说,太子妃一旦嫁进皇家,到时候宫廷内苑会不会更热闹了?”
“贵妃娘娘何出此言?”万嬷嬷不理解。
“太子妃是皇后娘娘的儿媳,未来的中宫。那也有行使宫权的尊贵与体面啊。”万蓁蓁讲了一个事实。
或者说,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一直忽视的。毕竟如今的皇后尚在呢。
可一旦皇后薨逝呢?
万蓁蓁的目光望向昭阳宫。一旦皇后薨逝了,惠妃、淑妃协理宫务,那也只是协理。
这二位妃位,那可不是名正言顺的能掌宫权。搭着一个协理的名头。
太子妃一旦得了上谕,也是可以行使宫权。至于上谕会不会想着几方治衡?这就挺重要了。
想着这些时,万蓁蓁轻轻的摇一摇头。罢了,这跟她又有什么干系。
“不提这些事情。嬷嬷,马上就年节了。我们还是商量一下给大家伙的赐赏吧。我琢磨着,应该让替我办事的众人都过了一个大肥年。”万蓁蓁笑说道。
在万蓁蓁想来,替她办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让马儿跑得快,还得多加了好料。
什么是好料?钱使到位呗。
万蓁蓁的想法就是这般的朴实无华,却又合乎人心人性。
“贵妃娘娘厚恩啊。”万嬷嬷感慨一回。
“嬷嬷,你莫夸,这夸得我真飘了。”万蓁蓁捂嘴笑一回。她是乐得。
说起赐赏,也要分一分。谁赏什么?谁多一点,谁少一点。
这里头的讲究,万蓁蓁要考虑的。
让万嬷嬷参详,那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万蓁蓁就让万蓁蓁给查漏补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