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如果不是帝王支持,皇后来系,蜀王赵王一系。这些年里可能让东宫一系挤得没影儿。
东宫太子觉得自己委屈,帝王李子彻更觉得自己委屈。
太子是继承人没错,可东宫子嗣太单薄。李子彻总要防一手。
哪怕这一个借口,对于李子彻而言只是借口。可有借口就足够了。
在明面上,李子彻从来不会讲,他在防着嫡子李济泰。
“承来年少,他的婚事不着急。”李子彻给了自己的态度。
“五郎的意思,听着这一说,这是缓一缓?”万蓁蓁问道。
“缓一缓,朕还要琢磨一番。对于承业的婚事得慎重。待三年,再大选。到时候专门替承业挑了太孙妃。”李子彻讲道。
“今年,便替济昰、济孝兄弟俩挑了皇子妃。没有让外人笑话天家的道理。哪能叔叔与侄子抢了新妇人选。”李子彻讲一讲明面上的理由。
“既然五郎定了主意,那成,我跟承业母妃说道说道。”万蓁蓁没有反驳的道理,她一口应下。
跟帝王议一议儿媳人选,万蓁蓁圈了一些瞧着不错的秀女。
李子彻有兴趣,也是在皇后圈过的人选里,再圈了一些人。
至于最后点选了谁?这一位当爹娘的且由着儿子自己拿主意。
反正点中谁,他们都认可了。
燕京城,内城,魏府。
魏文贞这些年得皇后器重,官帽子一升再升。这一位的小日子过得叫一个舒坦。
被人狗叫一回皇后的狗腿子又如何?
反正明面上没谁敢冲他叫唤。倒是背地里被人说,魏大人一点不在意。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踏上官途,寒门小户出身。如果不积极经营,他哪能有今天的前途。
这些年里,魏文贞替皇后办事。只要皇后交待的,排除万难,魏文贞就没有办不成的。
如今嘛,又办成一桩皇后交待的事情。魏文贞在心头还是欢喜一回。
瞧着手头的资料,魏文贞又是笑一回。
看罢,魏文贞搁火折子上点了。留了文字?这不是魏文贞的做派。
“皇后娘娘,倒是我辈文人的恩人呐。”魏文贞感慨一回。
魏文贞这话不是献媚,他乃真心实意。
瞧一瞧手头的纸。当然魏大人肯定用的上等宣纸。
可魏大人更知道,皇后娘娘开办造纸作坊。不止自己开办,还与民间多少善信人家一起合作,也是开办了造纸作坊。
上等纸,中等纸,下等纸。只要文人使得的,尽办告办。
这纸张的费用下来了,文人们用的舒坦啊。毕竟读书费钱。这用纸可比用着竹简便宜太多。
更亲省,更方便,更利于知识的获得。
虽然在寒门小户的读书人口碑里,皇后娘娘的名声不错。
这等大事更有帝王支持。人人也得三呼皇上英明,皇上万岁。
可这等事情上,在事实上,那还是不利于世家垄断了知识。
毕竟皇家书局卖书,肯花钱,便能买书。这等事情皇家敢干。皇家有底气干。
免不得让世家窝火。这些年里,因着世家怒了皇后一系。
在地方上,皇后一系没少被折腾。可这等折腾又如何?
落魏文贞眼中,这是反而是提升了队伍的能耐与等级。
不成的,没能耐的,早早退场未尝不是一件幸运之事。
东宫?
呵呵,落魏文贞的心里,也是一个笑话。从古至今,能登大宝的太子有几人。当今太子,落魏文贞的心里,貌似也不是要登大宝之样。
很简单,东宫的子嗣太单薄。这是东宫的软肋。
魏文贞瞧得见。这些年里,奔前忙后,魏文贞可是一马当先。
至于他的竞争对手嘛,钱羽先那一人,伪君子。
魏文贞心头再不满意,那还知道,钱羽先等人也是皇后一系。大家偶有配合,还是相互之间,互通有无。
至于这一遭嘛,事办了,魏文贞对上当然要提前禀明一回。
再往后,魏文贞等大戏上演。
昭阳宫的万蓁蓁如今在朝堂上有人。她的耳目灵通。
魏文贞一递消息,万蓁蓁心头有数。
想着这些时,万蓁蓁得瞧一瞧手面。尔后,叹息一声。
“多少年了。”万蓁蓁感慨一回。
忍了多少年,对于蜀王赵王,万蓁蓁记得小黑本,那是厚厚一本。
可能蜀王赵王以为皇后全忘记恩恩怨怨。可万蓁蓁没忘记。
这些年忍了,也不过是蜀王赵王集的孽业不够。
不够打倒他们,那么闹出事情来,那也是小事。如今足够了。
万蓁蓁办事,从来是明码实锤。她不虚得做假弄虚。
或者说万蓁蓁只是帮衬了东宫一番。在蜀王赵王犯大罪后,替两边瞒一瞒。让两边都以为自己天衣无缝。
万蓁蓁等着,就是东宫要实锤蜀王赵王的机会。
冲锋上前的,一直做局的是东宫。于万蓁蓁无干系。
她就是差人静静的看着,默默的压着消息。压一压,缓一缓。
有些事情压一压,缓一缓,集攒上的后劲儿更足。
宏治二十六年,春。
七皇子、八皇子指婚,两位皇子妃系出新贵。至于二位皇子侧妃,系出世家旁枝。
宏治二十六年,夏。
楚朝出动水军,攻大周皇朝的南阳郡。南阳半郡被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