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些身份,万蓁蓁承认的。李子彻是她的丈夫,儿子的亲爹,孙儿孙女的祖父。
人嘛,身份的标签。很多时候会带来另一种的感觉。因为更近了,又或者更远了。
宏治三十五年,旧皇驾崩,新皇登基。
世间或者缺了谁,还照样转。不会因着缺谁,而真的不转了。
可对于万蓁蓁而言,她的身份变了。不再是皇后,不再是替天子揽了皇权。
李济孝登基新君,尊亲娘为皇太后。册太子妃为皇后。
一切准备按着章程,又似乎在继续什么。
至于就藩诸王是否奔了旧皇的丧?这没得新君的允许,那当然是不成的。在藩地给先帝守丧即可。
倒有一人是另例,那便是晋王,宏治帝唯一的兄弟。
得新君的认可,这一位回燕京城奔丧了。这在宗藩之中,算是唯一的一份。
倒是这一位宗王,万蓁蓁没见。
万蓁蓁对于晋王嘛,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似乎那一位要就藩的亲王。
便是晋王的母妃长孙太妃,万蓁蓁也还有印象。
至于现在的晋王,万蓁蓁没见。万蓁蓁这一位皇太后嘛,她如今做事可以随心所欲。
真没人能强迫了她如何?
对于万蓁蓁而言,居于万万人之上,哪怕是天子这一个亲儿子,那也会孝顺亲娘。
在这等情况下,万蓁蓁似乎成为了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妇人。
可那又如何?万蓁蓁知道的,也会有人议论了,她准备的说法应该是天下最尊贵的寡妇。
“母后。”儿媳郭氏总是恭敬的。事事可不敢落下这一位婆母自作主张。
可对于万蓁蓁而言,瞧着太恭敬的儿媳妇。她道:“哀家最近乏了。儿媳,你多累一些。也不必请教了哀家。你拿主意即可。”
万蓁蓁在宫廷里住了一辈子。到老,她想换一个地儿。
万蓁蓁跟儿子儿媳商量了,她想去燕京城郊外的大庄子上。
在那儿,多瞧一瞧军中遗孤们,或者她会觉得更轻省些。瞧一些孩子们,那心里都会长出来无数的希望一般。
慈仁宫。
“母后,儿舍不得您。”李济孝在亲娘跟前,不做帝王姿态,而是做小儿姿态。
这不要脸皮,李济孝是做得出来的。哪怕彩衣娱亲,他也干的出来。
“真想娘,娘去小住一些时日就回宫。”万蓁蓁笑道。
“我老了,如今还能走动,便想四处走走。等不能走了,也便是窝居于宫廷内苑了。”万蓁蓁讲道。
不止她想去大庄子上,万蓁蓁还跟皇家寺庙那一边传了话。兰草,这一回也得了恩典,可以随在皇太后左右。
一旦到了万蓁蓁跟前,依着万蓁蓁的禀性,当然是让兰草随心所欲,想干点啥,就干点啥。
一辈子嘛,总要称心一回。
至于宏治帝的嫔妃们,万蓁蓁依了宫规,不过是请了这些人去皇家寺庙出家。
当然,应该给的用度,万蓁蓁差人叮嘱了儿媳郭氏,可不能让人打了折扣。
至于诸嫔妃里,唯杨惠妃这一位太妃一人。那不必去了皇家寺庙。她能住了公主府。
大郡主,不,如今
应该是大公主。这是万蓁蓁替这一个庶孙女留的一份体面。
也算是给杨惠妃的体面。毕竟,这一个孩子早早没亲爹。
那些年,在宫廷内苑的日子嘛,那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万蓁蓁让亲儿子赐一个公主尊号,再赐一座公主府。这算是给杨惠妃留的体面。哪怕是做表面文章,至少万蓁蓁还是要脸的。
杨惠妃这一位杨太妃嘛,如今识趣的很。出宫了,跟着孙女大公主荣养了。
至于大公主的驸马,也是托给皇后安排。她这一位亲祖母都不插手了。
这哪是给皇后安排,摆明了,就请新君做主了赐婚。至于是不是联姻,对于皇家而言,这不是废话嘛。
第124章
当皇太后的日子, 只要自己心里能自在,那处处便是自在。
对于万蓁蓁而言,习惯了做寡妇的日子, 也便是习惯了。
何况现在的万蓁蓁想干嘛,她就能干嘛。当然,偶尔里忙碌起来, 倒也是能干着许多的事情。
在燕京城外的庄子上,万蓁蓁做了更多孩子的长辈。
这长辈当的,万蓁蓁挺开心。
朝堂上有儿子, 宫廷里有儿媳。万事轮不着万蓁蓁操心。
可以前的时光已经是操心习惯了。真闲下来,万蓁蓁会不习惯。倒是给自己寻些自己做时,她反而觉得很有意义。
至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虽然万蓁蓁是不揽了。可应该搁的耳朵, 万蓁蓁习惯了听一听。
只听,不再嘴和手。这是万蓁蓁给自己定的要求。
最开始可能不会习惯, 可久了, 也便是习惯了。
宏治这一个年号,在新帝登基的次年, 便是改了新号:永昌。
永昌帝李济孝当了帝王, 自然开始他的帝王大业。
大周皇朝进了一个新的世道。
永昌元年,春日。
万蓁蓁是得着消息,儿子李济孝这一位新君微服。
对于白龙鱼服, 万蓁蓁的看法是有必要。天子嘛,多了解治下的情况,再是听, 也不如亲眼见一见。
可这护卫工作,那一定得安排好。
只要身边的护从够了, 保密行踪,这些便不叫事。
可新君一出宫,万蓁蓁知了。这耳目嘛,还真不是万蓁蓁多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