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小孩儿学了大人样,万蓁蓁赞一回,道:“天子如今聪慧,将来必是胜祖,胜父。”
这不是什么夸,更像是万蓁蓁心头的期盼。
可这般的期盼后,万蓁蓁的心里更难受。她想到了暗卫的秘报。
在那一份秘报上,一些早应该查出来的真相,如今还是一点一点纰漏出来。
只是这一份真相让万蓁蓁有些接受不了的。特别是小儿子李济孝的死,谁是祸头?
新君李承礽来问安,只是小坐,万蓁蓁这一位皇祖母没久留。
待天子离开后,万蓁蓁的心情很低落。
“嬷嬷,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郭氏瞧着,还有后福。”万蓁蓁讲道。
“陛下随了先帝,先帝当初,也是如此孝顺太皇太后。”万嬷嬷忙讲道:“依奴婢瞧着,陛下也是孝顺了太皇太后您。”
“……”万蓁蓁听着这一个答案。她依然沉默。一时间,殿内的气氛很凝固。
“天子……”万蓁蓁良久后,念叨了二字。
这一晚,万蓁蓁失眠了。
这几日,万蓁蓁食不香,寝难安。在心头,万蓁蓁已经下了决定。
朝堂上的事情,居于慈仁宫的太皇太后似乎不怎么多理会。这是表面上。
实则嘛,暗地里万蓁蓁这一位替宏治帝代打多年的万皇后,当年也是安插了不少的夹袋人才于朝堂上,于地方上。
更不消说了,收养遗孤,再给遗孤们出路。这些年里万蓁蓁一直默默的做着,从不曾的停止。至今亦然。
这样的结果便是太皇太后不干政,可默默里,一些事情还有太皇太后的影子。
昭阳宫。
本来要搬家的郭太后,如今还是居于此。因为皇帝还小,太后要替天子摄政。
“真是不识趣。”郭太后很生气。她不止生娘家的气,更生了一些御史的气。
因为郭氏一族出了人才,那是闹出了人命官司不止。还是闹出来给南楚卖了军械等等,那是人证物证,样样锤实的大事件。
可这等事情闹出来后,先帝的忠心臣子。这干的事情不止让郭太后不开心。郭氏一族更不开心。
朝堂风波不止。郭氏一族势大,或者说郭太后有意提拔了娘家。
想掌权,郭太后不提拔娘家那都不成的。
这等事情闹出来后,郭太后能干什么?当然是装了瞎子,还是继续给郭氏一族洗白。
让郭氏一族认罚?那不可能的。
郭太后可不能让郭氏一族一厥不振。那样的话,昭阳宫的郭太后觉得自己的威势立不起来。
泰和宫。
李承礽、李承祉两兄弟,这会儿小兄弟还要一起读书的。
特别是李承祉,如今就成了皇兄的小尾巴。免不得也听一些谣言。
或者说不算是谣言。至少生在皇家,李承礽、李承祉也懂得分辨一些事
事非非。
“外祖舅舅家,太过份了。”李承祉不开心。有些宫外的消息也是瞒了天子的。
一直跟着皇兄,当了小尾巴的李承祉当然也听着宫外的大消息。这不,李承祉免不得在皇兄跟前嘀咕一回。
李承礽不说话。有些话,他这一位天子不能乱讲。
可问李承礽心里如何想,许就是年幼的帝王自己知道。
永昌元年过去。
新一年,新年号:承和。
承和元年。南边出事。南楚攻周朝。
这事情闹得很大。因为南边真出事,大周两座大城被破。
南楚越过大江,在北地扎下了钉子。此时一出,朝堂喧然。
燕京城,皇宫,慈仁宫。
万蓁蓁对于朝堂上消息一直知道。失地之失,这可是大事。
特别是对于两宫太后一孺子帝的格局,更是天大的事。
承和元年,不曾和平。
这对于朝堂也罢,对于黎庶也罢,风波起来。谁都觉得天塌了一样。
也便是这等时候,前线还有丑闻。郭太后让郭国舅前线监军。
可这一位还闹出来了乱子,让前线一败再败。
此事一出,对于郭氏而言,那是名声大毁。可对于大周社稷而言,同样是坏得不能再坏。
“太皇太后,皇太后往慈仁宫来了。”嬷嬷禀了话。
“嬷嬷,你去迎一迎太后。”万蓁蓁吩咐一句。
万嬷嬷应一声。
稍过一刻钟,郭太后进了慈仁宫的正殿。
“儿媳给母后请安。”郭太后面对了万蓁蓁时,还是恭敬行了儿媳家礼。
“坐。”万蓁蓁一指身畔,她简单回一字。
对于这一个儿媳,万蓁蓁曾经挺喜欢。可如今吗?
万蓁蓁面上平静,心头憎恶。因为这一个儿媳让她失去了亲儿子。
小儿子李济孝的死,万蓁蓁差暗卫查了又查,最终拼出来一个结果。
可能有差迟,可大差不差,真相是出来了。
小儿子李济孝的死,有南楚的暗子出手。可同样的,卖了小儿子行踪的人手里,有几股暗子。
有南楚的祸根,有郭氏一族的恶念与贪婪,更有宗室里面的野心之人。
这些人凑一起,才会把永昌帝的白龙鱼服之行,查看民间民情给利用起来。
让永昌帝遭了暗算。
这等结果也让万蓁蓁后悔。她后悔了,以为儿子登基了,她这一位皇太后便可以轻省。
可这世间哪有什么真正轻省的?
可能便是死了,闭眼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