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在手,权归谁?
在这等大事大非上,许多人是不愿意停手的。万蓁蓁的儿子不过是遭了暗算。这不会是唯一的一拔,也不会是最后的一回。
小儿子李济孝如何信了妻族?
当然是郭氏给的枕头风。至于郭氏一族嘛,万蓁蓁心里早打一个叉。
天若要其亡,必让其狂。
如今的郭氏一族,万蓁蓁在暗中就是瞧着,瞧着郭氏一族风光,她等着落井下石的时候。
万蓁蓁相信不久远了。
“……儿媳无能,前线出事。”郭太后前来,问安了,讲一些闲话后,还是谈到了政事。
万蓁蓁只听着。听着郭太后前来的用意。
“儿媳有一事相寻,想与母后商量。”郭太后讲了一事。
那便是前线换帅一事。
前线败,当然得有人背锅。谁来背,郭氏一族不想背,郭国舅嘛,郭太后想救下来。
这等时候,郭太后便想着黑锅让人顶了。
“且说说。”万蓁蓁准备听一听儿媳的如意算盘。
郭太后在婆母跟前,那还真吐出来了如意算盘。郭国舅不成,那就让郭国丈出马。
要知道郭太后的亲爹,那一位宏治帝一朝的新爵爷。
那一位郭国丈可是宏治一朝封爵的存在。论战功,那真是由着敌人的人头立起来的。
本来这一回,郭氏一族推了郭国舅,那是想一洗郭氏一族的污点。同时,也是推一把郭国舅。
毕竟郭国丈老了,人老了就得认。
郭国舅这是未来的家主,当然是要立立功,也是装表一下门面,同时,也算为将来更远大的前程做打算。
“举贤不避亲。此事,可。”万蓁蓁却是同意了。
郭太后很满意,在太皇太后这儿得了支持。对于朝堂上通过此事,郭太后更有信心。
至于泰和宫那一边。
万蓁蓁没干旁的事情。她只是差了心腹,对李承礽、李承祉兄弟二人暗暗的讲了这一个消息的同时,还是塞了史记的一册文书。
中原大地,这世道里,关于皇权皇家的事,那发生的太多。
总有前车之鉴,外祖夺了外孙的皇位,那又不是没发生过。
泰和宫。
承和帝李承礽,还有他的弟弟李承祉,这是一道看过了这一册史书。
要问二人的脸色如何?很难看。
郭氏一族的跋扈,二人也听过。郭氏一族的大名,二人早有耳闻。
再瞧着亲娘母后皇太后摄政了,一心提拔娘家。连皇祖母也得避居于慈仁宫。
问李承礽、李承祉兄弟二人什么想法?兄弟二人的心情很复杂。
对于孩子而言,亲娘那肯定比皇祖母亲。
这是血缘上的感情,免不了的。
可一旦牵扯上权利之后,亲娘的背后有郭氏一族。
可皇祖母呢?祖母背后,可没有一个要提拔的娘家。
问亲疏远近,这等时候在李承礽、李承祉的心中,这是亲疏高下,立判出来。
种子已经种下。怀疑只是等待时间。
承和元年,秋。郭国丈领兵大败楚朝。此等大胜,宣告天下。
承和五年,秋。天子年十三岁。搁这一个世道里可成婚了。
此时,郭氏一族于朝堂上却是宣宣赫赫。问摄政的郭太后是否乐于归政于亲儿子承和帝?
皇宫,慈仁宫。
天子避于偏殿里,他只想得一清闲。或者说在皇宫里,只有在皇祖母这儿,他能感受到温馨的亲情。
“皇祖母。”李承礽对于皇祖母一直很依赖,不过是小儿喜了心底的那一份感情。
“又是孙儿的事,让您为难了。”李承礽很愧疚。
“糊涂话。”万蓁蓁瞧着亲孙儿,她讲道:“你是哀家的孙儿,哀家替你谋划一番,哀家心里乐意。”
“你啊,就等着娶了新娘子,迎了中宫皇后。”万蓁蓁说的斩钉切铁。
“母后不乐意,舅舅不乐意。”李承礽眼神淡淡,他微眯了眼,掩去了眼底的真正情绪。
“便是舅母那,也是乐意让表妹进宫做了中宫皇后。”李承礽语气更平淡。
“中宫皇后何其贵重,郭氏已经出了一位太后。再出一位中宫皇后,哀家不许。”万蓁蓁说的肯定。
“可皇祖母不同意,倒是让皇祖母和母后起了矛盾。孙儿之过也。”李承礽讲道。
李承礽的心里什么想法?他自知。
“天子。”万蓁蓁唤一声,道:“这些年里,你母后想提拔娘家,哀家是不多嘴的。倒底娘舅为大。”
“可关乎了中宫大事,哀家免不得就要管一管。”万蓁蓁讲道。
“皇祖母……”李承礽心头感动。他抬头,他望着皇祖母。心里是真感动的。
皇祖母一心为他,可母后那一边呢?一心为了舅舅家。
人的感情偏向,真心换真心。
李承礽感受到了母后的不亲近。不止不亲近于他,更不亲近于弟弟承祉。
李承礽心想,也许在母后的心里,可能只是亲近了舅舅家和舅舅家的表妹。
李承礽很多时候,面对宗庙时,他都忍不住想问。
这到底是李氏的社稷,还是郭氏的社稷?
来一趟慈仁宫,承和帝李承礽得了亲祖母的安慰。
等天子离开后,万蓁蓁却是微低头。似在思考一些事情。
“嬷嬷。”万蓁蓁唤一声。
“太皇太后,您吩咐。”万嬷嬷回道。
“哀家哪有什么吩咐,天子长大了,雏龙也是真龙,龙,总要吞噬天下的。有人挡路了,也应该被吃掉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