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游戏的种田日常(41)
前面的院子还带有园景,十分精美。
“阿柳,这个宅子真不错。”
“我也觉得,还带了一个书房!里面有好多书卷!”宋二接过话头,问一旁的牙人。“这些书卷原房主还要吗?”
“不要了,你们可以随意处置。”
“这么好!”
宋柳也觉得不错,宅子整体的风格是十足的微派建筑——粉墙黛瓦。
宋代柳永诗云:“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宋柳感觉诗词中的景象近在眼前。
关键是,他方才跟着牙人进来的时候,发现徐临的府邸就在隔壁。这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到时候多带着老三小幺去串门,发展一下邻里关系,时不时就能让第一先生给他们启蒙一下。
“成,我们就定这里。”
“您还真是有眼光,这间是我近期收来最好的了!”
牙人高兴地介绍,不忘对宋柳一顿溜须拍马。
宋柳的神经却突然紧绷起来,不知为何他这两日经常这样。
总感觉自己被人盯着,那个人躲在暗处,阴魂不散。
路途中是,到平江也是,现在亦是。
买下院落,宋柳自行回酒楼退房,还有押金没有退回来。
“您拿好。”掌柜的打完算盘,从抽屉里取出相应的银两,递给宋柳。
宋柳拿着钱就准备离开,却听到了一声熟悉的声音。
那男人的语气带着天生的优越感,还有些少年的稚嫩。
宋柳闻声望去,就看见那两个玄衣镖师坐在远处的座位上。
在他看向那边的同时,祁言山敏锐的察觉,对上了他的视线。
靠!阴魂不散!
第23章 走街串巷
购置宅邸,花了不少银两。以至于宋柳购置铺面的银两有些拮据。
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之前在长宁镇的时候,因为地理位置以及路途,物流运输一直比较受限。现如今,平江位置全州中央位置,并且周围有三十八条大路,四通八达。
是最适合发展运输的地方。
这也是宋柳为什么选择举家迁移到此地的原因之一。
但是,宋柳对于平江的了解并不深刻。
早上刚见明,宋柳就起来了。
不只是不是生物钟养成了,还是自己年纪大一些了。他这几日都没有赖过床,基本上天亮就醒了,再也睡不着。
“老二,你怎么才起来?”
宋柳从外面买了早食回来,已经在周围的街道溜达了一圈。
他弟弟宋阳刚起来,看起来灰头土脸的,没有晨洗。
“大哥,你怎么又起这么早?”
宋二打了个哈欠,看起来还没脱离睡意。
“娘还没起来吗?”宋柳将早食放下,问。
“娘给老三小幺洗脸呢。”
“你怎么不洗洗你的脸,还有你这个脑袋几天没洗了?”宋柳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这么大了,也不收拾收拾自己。”
“哥,你变了。”宋二撅了撅嘴。
宋柳没听懂他什么意思,只是道:“叫娘趁热吃。吃完饭你们去周围的街道转一转,买些日常用品回来。”
说着,他从腰间取下钱袋递给宋二。
“这里面是咱们这半年日常生计的钱,你拿好了。”
“大哥,钱不都是你管吗?”宋二有些犹豫,觉得这笔钱有些压手。
宋柳瞥他一眼。“学着管管家,今年就该成年了。”
“你不是还想早点娶媳妇吗?”
“我早点娶媳妇,让媳妇帮我管。”
宋柳轻笑了一声。
“那你把钱给娘,让娘带着你去市集。”
“大哥不去吗?”
“我去看看铺面,今天不回来吃。”宋柳摆摆手,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去了门。
平江的气候十分温和,还没到春天的尾巴,就有一些见热了。
城中有不少的树木花草,有些建筑的缝隙里都能开出野花来。看起来生机勃勃。
平江花多树多,水也多。
三条街一条小河,五条街一池湖。
水土养人,这里的人都生得红光满面。不知是不是方言的原因,平江人说起话来都温温柔柔的,路上拌嘴的妇人骂起街来都不甚而之。
宋柳走到最热闹的五味十字街,坐在街口的五味茶摊点了一壶散茶。
散茶味涩苦,茶香甚微。
他本身被家里人矫养长大,口腹之欲很强。谁曾想,这几年早就习惯了人人喝得起的散茶。
“今天有定胜糕,客官来一碟尝尝鲜吗?”
“好。”
宋柳应了一声,看向对面的杂摊。
那个也不算是摊子,就是在空闲铺子的门口台阶上摆了一些话本杂谈还有一些小玩意。摊主还是一个乞丐,身上的衣物破旧,但是还算干净。
“我,你没听过吗?平江百晓生——”乞丐对停驻在摊前的过路人说,声音拖得老长。
嗓门不算小,吸引了不少人。
“有什么事都能问我,只需要三文钱!”说着,他抖开手中的纸张,那是一张地图。
“瞅瞅,平江的地图,大到周边乡镇,小到巷子走向——”
周边没什么人理他,只有一些好奇的外来客在一旁听他吹牛。
宋柳的茶见了底,定胜糕只吃了一块。
“帮我将这些包起来吧。”
他拍拍手,缓缓走到对面的摊子前。
“老板,这张地图多少钱?我买了——”
周围看客打量起他,有些好心人还凑过来提醒他别被乞丐骗了。
宋柳只是微微莞尔,看向那乞丐。
这人虽然乞丐装扮,但是面颊并无凹陷且饱满,不像是忍饥挨饿之人。身体健壮,甚至底盘不错,看起来像是有组织有帮派的江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