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130)
腹肌块块隆起,沟壑分明,人鱼线顺着往下,一直落到裤腰尽头,甚至还在窗边阳光洒下来的地方,几乎灼眼。
陈绵绵抿唇,迅速收回视线。
眼前的画面却挥之不去。
……简直鬼迷心窍。
陈绵绵闭着眼,轻轻晃了两下脑袋,企图把这些东西都从脑袋里甩开。
程嘉也在后面看她,仿佛能从小幅度晃动的后脑勺里看出什么来似的,很轻地笑了一声,食指勾着她发丝,缠绕着指节,然后箍住她腰的那只手用劲,把人带过来。
“……大清早的,走开。”
一阵风过,他起身,两步下床,站在背光的地方,随手抓起衣服,抬肘套上黑色的短袖T恤,下摆下落,掩住沟壑分明的腹肌。
窗户在他身后。
他侧身站在那里,脊背挺直,眉骨和鼻梁高挺,下颌线分明,发丝和轮廓都被午后的阳光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
这才是真的灼眼。
陈绵绵愣了两秒,直到程嘉也往后走,低低落下一句“你先洗漱”,才倏然回过神来。
踩着拖鞋去卫生间,洗脸刷牙,一切都很顺利,除开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颈侧星星点点的痕迹时不太愉快以外。
陈绵绵出来的时候,程嘉也已经烧上水了,弯身在开冰箱。
“汤圆还是饺子?”
语调实在太自然了。
往日的散漫随意中,裹挟着平静的理所当然,以至于陈绵绵顿了一顿,目光落在他身上,问题重新在脑子里过了一遭,才缓慢回答道,“……汤圆。”
程嘉也弯身拿出汤圆袋,偏头看她,“芝麻的?”
“……嗯。”陈绵绵说。
她看着他撕开包装,往锅里下汤圆。
“先垫一垫,晚上再给你做……”
“你什么时候买的……”
两个人同时出声,又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同时停下,在灶台边对视,静了几秒。
“你说。”程嘉也说,缓慢地收回视线。
陈绵绵慢吞吞地“哦”了一声,重复道,“你什么时候买的这些?”
方才他开冰箱时,她瞥了两眼,各种分装的食材和应急用的速冻食品冻得满满当当,一点儿缝隙也不留,硬生生把冰箱的每一个抽屉都占满了。
那些都不是她买的。
程嘉也洗了双筷子,垂着眼搅动小锅里的滚水,防止汤圆粘上锅底,“搬家的时候顺便带的。”
还有剩下半句没说,怕她不好好吃饭么。
懒得做也好,偶尔有兴致也好,东西总是齐备的。
陈绵绵站在斜后面看他,既能看清他的侧脸与神情,也能看清他手上的动作。
挺熟练的。
没煮破,也没黏上锅底,出锅的汤圆个个圆滚软糯,咬破时黑芝麻馅料流心。
墙角那张小桌又派上了用场,陈绵绵端着碗坐在那里,又咬了一口汤圆,抬眼看他开冰箱看食材的时候,想。
……他好像真的变了挺多的。
后来这张小桌再也没有收起来过。
桌边人来人往,有时是陈绵绵一个人,有时是两个人对坐着。
桌面上放过本地特色的酸菜鱼,放过令人食指大动的小炒黄牛肉,也放过越发熟练的淮扬菜系。
常用的碗筷是两幅,盛过炖得软烂的鸡汤,盛过清晨的红糖鸡蛋酒酿,也盛过夜晚的感冒药。
两个人没怎么提,但程嘉也好像顺理成章、潜移默化地在她生活里留下来了。
渐渐的,手上因为不熟练而在厨房受的伤愈来愈少,锅碗瓢盆、生活用品也在陈绵绵没发觉的时候,换了种摆放取用的方式。
直到有一天她要换垃圾袋,打开原来的抽屉,却发现之前买的早已空了,转头问,才知道新的已经挂在衣柜旁的挂钩上很久了。
直到那一刻,她才有了这个人已经彻底入侵她生活的实感。
说不上是什么感觉。
像是一个人无法阻止时间流逝,无法阻止一个惯性依赖的形成,更无法阻止要流向自己的水,只能沉默地感知着水流温柔潺潺,却源源不断,直到完全将自己包裹。
所谓润物细无声。
当那道无比考验刀工,充满着回忆和无数联结的菜又重新出现在饭桌上时,也是很安静的一天。
程嘉也后来不在她这儿做饭,因为有点吵,而且房间不大,又没有阻隔,油烟呛人,都是在隔壁做好,再趁热端过来。
陈绵绵就坐着等就好了。
书桌离窗边很近,也能听见一些窸窸窣窣的动静。她后来已经很熟练,一边垂着眼批改作业,勾勾叉叉,大脑飞速运转,翻转试卷算分数的时候,还能一边分心去听另一头的动静。
熟悉到听到碗筷碰撞的声音和脚步声,就知道,改完这张就差不多了。
那天晚上菜品很多,花里胡哨,几乎把小小的一张方桌给占满了。
程嘉也在一旁坐着,把几道菜的位置换了又换,在逼仄的方寸之地折腾,好像这样就能削弱那一道菜的存在感似的。
陈绵绵没说话,神情平静,照例垂着眼落筷,吃她的饭。
期间还接了个电话。
学校方面的,询问事项冗长,她只好停下筷子站起来,沟通了约二十分钟。
再回头时,程嘉也还坐在那里,神情尽量自如地等待。
尽管她已经很明显地快吃完了。
碗里的饭只剩了一点,相处这么些天,他早该知道她的大概食量和抛出的信号,比如什么迹象是暂停,什么迹象又是代表着结束。
但他依旧坐在原地,沉默地等待着。
漆黑的眼睫垂下,脊背尽量挺直,神色尽量平静,一声不吭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