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绵绵(135)

作者:词枝 阅读记录

“不是的,是……”

陈绵绵停了两秒,然后打断他。

“周誉。”

她喊他。

声音很平静,但那点不知从何而来的压迫感就是又落到了身上,让电话对面的人收起了那点故作轻松的声音。

“到底什么事?”陈绵绵问。

一字一句,尾音短促,带着点“少来你那套扯谎似的掩盖”的意思,清醒而又不耐烦。

周誉的话她半个字也没有信,甚至觉得莫名其妙。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隔着几千公里的通话里,一片沉寂。

良久过去,对面传来一声叹息,

“唉,我就说我不擅长扯谎了。”

“实话跟你说吧。”周誉声音敛起来,一字一句道,“程嘉也……被他爸关起来了。”

第77章 生于永夜2

房间是一片黑的。

非常非常安静。

你感受过,完全漆黑,没有一丝光亮,也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刻吗?

睁开眼的世界和闭上眼的世界没有任何区别,捂住耳朵的世界和侧耳倾听的世界,也没有任何的区别。

时间在这里好像完全静止了。

外面的人看太阳东升西落,惊叹朝阳和晚霞,观赏圆月与星光,这里的人却好像被抛在一片海上孤岛,被整个世界抛弃在外。

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速,感知不到一切的发生,感知不到生命的体征,只有偶尔从绵长的混沌中惊醒时,脉搏和心跳声会提醒自己:

噢,原来我还活着。

睡着的世界也许都比这更精彩些,起码会做梦。

但渐渐的,觉和梦也都少了。

整日整日地躺在床上,数着自己的呼吸,以判断一小截生命的流逝。

曾有新闻报道说,部分大学研究做过感官剥夺的实验,被试者被置于完全黑暗无声的房间中,躺在床上被固定四肢,戴上护目镜、枕上气泡胶枕,除必要的进食活动等外不允许移动和离开,以此来剥夺被试者的视觉、听觉、触觉。

报道显示,大部分人从第八个小时开始就会产生一些动静,例如尝试移动、自言自语,甚至焦躁不安等。

而时间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四十八小时乃至七十二个小时过去,生理反应开始在被试者身上展现。

轻则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反应迟钝,重则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乃至有更急躁的行为举动,需要在实验后花很长一段时间来恢复。

但程嘉也没什么反应。

他只是很安静地躺在那里。

距离回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按照进食频率和记录来推算,应当已经是第五天。

五天,一百二十个小时,七千二百分钟,四十三万零两千秒,每分每秒,他都处于这种漆黑一片的虚无缥缈中。

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没有物品,没有人,没有声音,没有画面。

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轻轻碰一下墙壁,空洞而又古怪的声音会在房间里回荡三秒,然后消失殆尽。

这是七岁时,和司机的儿子一起在花园里玩,回家时被质问时下意识摇了头,“撒谎”得到了惩罚,那一年的结论。

墙壁和地板都是坚硬的,仅有的床也被磨掉了所有的棱角,无法给身体造成一丝一毫尖锐的损伤。

这是十三岁那年背着父亲递交了住校通知书,住宿通知打到家长那里之后,用身体实践出的结果。

作为一个尚还有心跳和脉搏的人,在这里能够待过的最长时间,是十七天。

那是十八岁那年,把规划好的专业和学校都推掉,申请了英国的学校,夹在书本里的机票和offer被发现时,他亲身试验出的答案。

这一次已经很熟悉了。

没有无意义的挣扎,没有无计可施,只能赌气般的绝食,也没有以命相抵般的躁郁和伤痕。

他只是非常安静地躺在那里,有胃口就张嘴进食,没胃口就伸出手,任营养液从手背的血管推进去。

针管刺破皮肉,冰凉的液体推进血液,这感觉竟然在此刻显得奢侈。

其实这里也没有完全隔绝封闭,输液总是需要人和工具的,冰冷的推车滚动,门开又关上时,他偶尔能听到一点哭泣的声音。

是妈妈还是奶奶?

不知道。

声音很细小,轻微地抽泣,只能突破特质的墙壁材料和封闭的空气,听到一丝半点。

他甚至不确定是不是梦。

梦境和现实总是混淆的,分不清过去,分不清现在,分不清他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

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的梦境总是很清晰。

闭上眼,好像山野里的风就呼呼吹过耳边,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响在耳畔,后视镜里映出一轮完整的日出。

空气仿佛都带上雨后青草的香气。

他这一次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恐惧,不害怕,不急躁,不焦虑,不茫然,不绝望。

他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几岁、十几岁开头的,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被困在一间牢笼里流过眼泪的程嘉也。

他学会平稳地,平静地,漠然地对待这一切。

有一点还是陈绵绵教会他的。

想到陈绵绵,程嘉也才缓慢地眨了眨眼,抬起眼睫,将视线落在另一片黑暗里。

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雨天还是晴天?

星期几?

她在做什么呢?

上课,备课,还是蜷在那一张小床上睡觉?

有没有时间做饭,有没有好好吃饭?

会担心他吗?

会……生他的气吗?

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心脏好像颤动了一下,肋骨间仿佛有只青蛙踩住心脏,一下又一下艰难地跳动。

同类小说推荐: